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有个性特征,对人物的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马湖》是作家王鸿达最新创作的一部抗战历史长篇小说,时间跨度长,故事脉络清晰,场面恢宏,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在阅读中强烈感受到作者在书中用灵与肉和血与火营造的看点,尤其是对大青马的塑造和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尽管他在书中更多的章节没有直接描写大青马,但作家运用了以虚写实、以实写虚的手法,使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使大青马在若隐若现中贯穿了全书始终,可以说,大青马是整个小说的魂。正是这种简约而空灵的写作手法,赋予了全书较高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3.
描写是新闻通讯表达中常用的表达方法。一些行家认为,描写是写好写活人物和事件不可缺少的手法。新闻通讯表达中的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形象表达出来,展示现实生活的画面,让人们在这种画面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同学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不少同学私下该埋怨了,课堂上老师也讲过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可自己怎么就写不好呢?做什么事都要有步骤。想把人物动作精准地写好,可分两步来走。  相似文献   

5.
相人信仰在两汉时期风靡于朝野,并对本时期历史散文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相人信仰的流行造成了汉代历史散文的一种特殊的写人方式,即通过相术判语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又使其中一般的人物形貌描写体现出或隐或显的相术寓意,也就是说,汉代历史散文往往借助对人物外貌的祥正、凶邪或奇异之处的刻画来暗示人物的品性或命运。  相似文献   

6.
喜则笑,悲则哭。哭者,流泪而放悲声也,此乃“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之一。凡是杰构巨著,无不对七情作了出色的描绘。人们熟知的《水浒》作者施耐庵,亦是一个描写人物情绪的圣手,他不仅工于写怒写笑,也善于写哭,使哭声哭貌呈现出百般情态,蕴合着千种情怀。我们从《水浒》中可以看到:哭的描写,不仅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更是被用来烘托、渲染、强化作品的悲剧色彩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如此哭态描写的魅力及其艺术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假传指以拟人的手法为器、物立传的一类相对独立的文体,包含虚实两个层面:实的层面指假传描写了器物的形制功用、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等博物知识;虚的层面指假传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并以虚构人物的品格和经历来影射现实文人的境遇,表达文人的情致和追求。假传通过以实写虚、以虚写实的创作方式使得虚实交融,体现了文人高雅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品格追求。虚实二元特质是假传的灵魂,但也制约了假传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古代描写黄山名胜的著名画家,梅清是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与同时代的渐江、石涛称为“黄山三巨子”,可见,梅清在绘写黄山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及其影响力。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他根据自己的居住地以及喜好、游历等,取了许多的字号和斋名,如瞿山道者、柏枧山中人、莲峰长者、敬亭画逸等等。  相似文献   

9.
小说《西游记》不是如实记述西行历程,而是“惟凭意造,自有心得”的神话。大大夸张的、变形的、虚幻的描写,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的取经四众形象,以西天之路为主要背景的形象体系,意在表现人的精神演进过程,表现对心性问题的思考。西游不是写实地之游,而是写人的精神漫游,写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漫游。孙悟空的故事及全书形象体系,寓言般地概括了人的心性修持、人格完善的心路历程。作品的回目标题和诗词韵文,提示作品寓意,多层次象喻结构表现作品寓意。宋、金、元时期禅宗、理学的发展,全真教的兴盛及心性学说的发展完善,是育孕这部小说的思想文化背景。《西游记》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主要就在心性修持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二月三日,契坷夫曾给高尔基写过一封信,信中在论及高尔基早期某些作品时,说:“在小说里您描写了两三个人物,可是这几个人物孤立的站在那儿,站在人群外面;看得出来这些人物活在您的想象里,然而只有人物,人群却没抓住。”但在谈到高尔基的另外一些作品,如描写克里木生活的《我的旅伴》时,则喜悦地写道:“在这类小说里除了人物以外,人还可以感到人物从中走出来的那  相似文献   

11.
李颀写了大量的交往诗,有一些着力于描写人,兼有交往诗和人物诗的双重性质,不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有鲜明的写作特色与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邵荃麟等同志主张“写中間人物”,反对創造工农兵英雄人物,他一再指摘写英雄人物的作品“現实性不足”,或者“現实主义不够”。他的理由說来說去,无非就是:英雄人物是“少数”,是“萌芽”,而“中间人物”是“大多数”,写英雄人物的大公无私、共产主义风格,沒有写矛盾錯綜复杂的“阴暗心理”,人物的“现实性”就不足。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看我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刘丽 《理论界》2006,9(12):186-187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众多,描写手法纷繁,“背面敷粉,注此写彼”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叙述手法之一,也是作者在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作品刻画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宝、黛、钗与丫鬟袭、晴以及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这种描写手法。使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效果与影响力,比正面描写更胜一筹,人物性格更其突出,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国语》已经用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叙述历史事件,组织全篇结构,表现作者意愿。具体表现为:根据人物选择史料、叙述历史事件因人而异、重复写人,故事完整、重复叙事,分类叙事、历史事件相互联结。由此可见,国语已产生互见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抒情叙事散文刻画人物的目的与小说是不尽相同的.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内涵丰富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来反映生活;在散文中,尽管描写的对象有人、有事、有物、有景,但都是作者借以抒发人生感受的一种重要手段.鲁迅是写人物的高手.他往往只是寥寥几笔,便能使人物神情毕肖地跃然纸上,传达了作者独到的生活感受与人生见解.  相似文献   

16.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主体的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占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部分,都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记》中列出姓名的历史人物有千余人之多,其中,除一部分无所作为的帝王和诸侯仅在世系赓续中录其姓名外,其余的三五百人,都有专传、合传或附传,记叙他们的事迹、作为、性格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至少有几十个人,成了流传千古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典型人物。如:秦始皇、赵高、刘邦、张良、韩信、萧何、苏秦、张仪、信陵君、蔺相如、扁鹊……。  相似文献   

17.
杨雪梅 《理论界》2006,(4):178-179
服饰与着装者的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服饰审美和设计大师,他笔下人物的服饰具有展示人物个性魅力的神奇功效,书中人物的服饰与其性格是非常契合的。本文试以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服饰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性格的。  相似文献   

18.
在《福斯特世家》中 ,高尔斯华绥创造了三十多个人物。几乎所有这些人物都是福赛特人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 ,即财产意识及占有欲。然而在塑造这些人物时 ,高尔斯华绥却又将他们描写成各有不同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在描写这些人物时 ,高尔斯华绥并不满足于对人物行为的描写 ,而更注重对他们行为的分析。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 ,作者深刻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为读者创造出了难以忘却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林黛玉进贾府》对林黛玉三次肖像的描写可谓是鬼斧神工,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少女形象浮现在眼前。这三次肖像的描写一石三鸟,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20.
谈士隐梦     
士隐梦系红楼诸梦第一梦。对它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创作手法和人物心理描写。此梦是全书的起笔,甄士隐的经历是整部书的浓缩。本文试对士隐梦作些初浅的分析,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