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项目管理成为社会迅速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其所带来利益也远远超过常规经营。本文就相关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进行了企业战略实施研究,最后提出基于项目广利的战略实施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2.
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NX公司多项目管理的实践和思考,指出企业多项目管理是企业实质性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实质性战略的实施环节,是统筹企业各项目管理的中枢. 相似文献
3.
4.
5.
6.
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按项目进行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团队学习和流程再造,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进而实行"多项目管理",达到满足为客户长期服务的目的,实现建筑企业的长期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不断变迁,项目管理成为了企业的重中之重,但是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仍然在目前的项目管理理论中处于弱势的位置,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也是如此,就项目管理问题业界内部并未有一致的意见,经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一个多项目并存的管理体系,本文从目前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入手,分析企业项目管理提出的背景与依据,最后对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探究,进而揭示出它对于企业的项目管理的实践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战略,对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需要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从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保护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施工企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提高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我国的企业正处在激烈竞争的发展环境当中,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发展与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对一系列的项目迅速有效的实施,才能够真正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本文则主要基于战略视角基础上,对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能够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多要素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项目的集成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科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内容,但是现有的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对于这一部分项目管理的内容、原理和方法的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在讨论项目集成管理现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和风险等现代项目成功要素的集成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特别之处还在于本文依据“挣值管理(Earned ValueManagement)”的原理,提出了一套项目全要素集成管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应该按照逐步由全过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向全面造价管理范式转换的原因和步骤。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现有各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差异和它们各自所适用的情况以及建设项目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SVM的建设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持向量机(SVM)是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能有效地解决过学习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和分类精确性。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风险不能被识别,那么我们就不能对风险进行转移、控制或管理。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识别方法-支持向量机,利用该方法对项目风险识别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价值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其它文化元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项目管理发展成为一系列的工作价值观和一种独特的、与传统管理有显著区别的管理哲学。企业项目管理是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软环境,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19.
公司战略定位与竞争环境适应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TO环境下,中国企业将与世界一流企业直接交锋。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竞争战略确定自己的战略性市场定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利用我国企业调研的实际数据,对竞争战略定位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揭示公司战略的选择受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并且,战略类型的积极与否与行业市场环境的复杂性、资源的稀缺性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fines and operationalizes eight ERP competence constructs. We define ERP competence as a portfolio of managerial, technical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and expertise posited as antecedents to improved business performance occurring after an ERP system is operational and functionally stable. To improve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markets and products, manufacturers are increasingly adopting ERP systems. However, anecdotal accounts indicate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ERP's potential benefits is rare. Because of its pervasive influence on manufacturing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need for scientifically developed and tested multi‐item scales pertaining to ERP competence is highly relevant to manufacturing strategy research. We follow a two‐stage normative process of scale development. First, we identify a portfolio of eight generic constructs that are hypothesiz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ERP adoption. Each construct is then operationalized as a multi‐item measurement scale by applying a manual item sorting technique iteratively to independent panels of expert judges until tentativ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s established. Second, we further refine and validate the multi‐item scales using survey data from 79 North American manufacturing users of ERP syste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