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钟康模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重要人物。同治二年(1863年),他进士及第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在京师渡过了近20年的词臣学官生活,以清流党人著称。从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909年),张之洞由巡抚而总督,由...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与清末立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张之洞的思想脉络,认为张之洞对预备立宪的态度,既不是一以贯之的积极,也不是因权力欲望膨胀而热衷,官制改革后他对立宪态度的转变,是基于他全变与渐变相统一的思想主张,并与政局演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姚会元 《江汉论坛》2003,4(12):84-87
张之洞与清末其他重要封疆不同,在其身后出现"张之洞现象",即久不被人们和历史忘记,何以如此?本文从张之洞所从事的实业、教育,从他所具有的观念、人品,从不同时期名人、伟人对他的评价等方面对此作综合性探究.  相似文献   

4.
王维江 《社会科学》2008,(1):143-154
知人论世,要评价后来的张之洞,应该先了解"清流"张之洞."清流"时期张之洞的交友方式和政治行为,已经表露出他的志向,在于官场速化,而不是其他.他不具备一个划时代人物所应有的人品和理想主义精神.这样的人品和政治抱负,决定了他是旧体制的维护者,而不是新时代的开辟者.  相似文献   

5.
1904年,张之洞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诞生了,这标志着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开始。通过对张之洞和他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的研究,多层面的分析揭示出张之洞在癸卯学制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癸卯学制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 许多年来,在张之洞洋务思想的研究中,出现过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例如有的说他是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卖国者,有的则说他是抵御外国武装和经济入侵的爱国者;有的说他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有的则说他是鲜明的改革家;有的说他是固守封建经济政策的反动派,有的则说他是提倡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进步者。对张之洞这个人物有如此相反的看法,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认识上的一点论、绝对化。如果用客观、冷静的头脑和眼光去审视张之洞举办洋务的思想和实践,就会发现他举办洋务的思想并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教育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之洞教育思想论何晓明张之洞(1837-1909)是洋务运动的殿军式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入仕之初,即连续十年出任浙江、湖北、四川三省考官、学政。身膺疆吏后,抚晋、督粤,兴学育才,多有辛劳。尤其是移节湖广及暂署两江期间,主持创设各...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一生都在致力于国民教育,为培养既能精通洋务又能恪守古训,既知"新"也知"本"的"中体西用"式人才而努力。他一方面积极倡导变革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大力倡导尊经。张之洞试图通过废除科举制度来对传统社会体制进行自我调节,不可能在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藩篱,这是张之洞本人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9.
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之后,陈钧先生近期又推出了他关于张之洞的“湖北新政”研究的新作——《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的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从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看,陈著两书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书注重从历史哲学意义上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与实践进行反思,后者则更精细地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侧重对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作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重估,这便是作者在导言中开宗明义所讲的“重估也许比建构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毒品危害的深刻认识及儒家传统的爱民、恤民思想的影响,张之洞的禁毒思想形成。他积极倡导和采取的一系列禁烟戒毒举措,使禁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毒品问题仍很严重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禁毒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萌发及其在晋省的实践邓德艾乔志强张之洞是驰骋于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大吏,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他一生的业绩是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晚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相似文献   

12.
李灵玢 《江汉论坛》2012,(9):129-134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1889-1907年),正是中国茶叶贸易历经高峰后的滑坡期。在经历增收书院捐受挫之后,张之洞深入研究茶业现状。为了重振两湖茶业经济,他多方谋划,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政策措施,并亲身贯彻落实。张之洞对汉口茶贸的关注和努力,虽未从根本上扭转茶贸颓势,但为后世留下了极富研究价值的商政遗产。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官僚。对张之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已有不少论著谈及,但对张之洞早期治学观的探讨性著述则不多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1873年,时年36岁的张之洞任四川学政。1875年春天,在整顿川省科举积弊之后,创建了尊经书院,于公务之暇常到书院讲学。在教学实践中,深感“蜀中人士聪敏,解悟向善,好胜不膠已见,易于鼓动,远胜他省。”如能引伸触长,异日必有可观。为此,写了《輶  相似文献   

14.
七月上旬,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在武昌召开了“张之洞在湖北的济经活动”学术讨论会。武汉地区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省市、地方志的有关同志莅会并提交了多篇学术论文。与会者认为对于张之洞的学术研究,是湖北经济史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封疆大吏身份治鄂十七年,在湖北武汉设钱局、练新军、办学堂、兴商务、修水利、建工厂,影响很大,至今武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严峻的社会现实,引起中国传统士大夫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今新旧中西的历史交汇点上,张之洞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强烈的自信。在他看来,以三纲五常和仁爱、忠义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值得发扬的优秀文化;同时,他也不排斥西方文化,认为在坚持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的前提下,吸收西方文化也是可行的,西方文化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有益补充。张之洞的这种中国文化自信论建立在他独特的儒学修养和长期的地方宦海经历上,是他个人特殊的经历、对中国文化深厚的情感在特定历史背景的一种文化写照和诉求,也是对古今新旧中西文化矛盾的一种积极回应。张之洞面对中西文化冲突碰撞,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试图寻找一条会通中西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解决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与困境。我们在评价张之洞中国文化自信论时,不应对它进行简单的否定和肯定,而是要走进当时的历史情景中进行同情与理解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期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儒臣"自居,却为救国在"卫道"与"开新"之间痛苦抉择:欲"卫道",必"保国";欲"保国",必"开新";而"开新",又会威胁到"卫道".张之洞在"卫道"与"开新"之间走出了一条"中体西用"之路,巧妙的融"卫道"与"开新"二者于一体.本文将简要介绍张之洞"中体西用"的产生背景和过程,并结合历史事实简要评价张之洞"中体西用"的历史进步意义与局限性,使人们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之洞大传》(马东玉著)是史学界研究张之洞较为系统全面的一部学术著作,读后感到很有特色。特色之一,是作者在努力求历史之真。真是写史的基本原则。但是,要达到历史的真实,绝非易事,特别是张之洞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生活于近代中国的动荡年代,社会背景相当复杂。在同治、光绪朝半个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他由京官到疆臣,由省垣到京城,其间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论张之洞与维新派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维新派赞助甚力又连生纠葛,二者关系扑朔迷离。以往论著多取政治视角,囿于派别成见,以洋务与维新两派的政治搏斗立论,从而抹煞了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这似乎缺乏历史感。本文着重从人际关系、心态分析和学术论争等角度来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管窥蠡测,冀求批评教正。一维新派的同路人张之洞与维新派结缘有其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早在甲午战前,他就以捐赀广学会翻译出版西书而著称,更以对外主战和兴办洋务的恢弘气度赢得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景仰。讲求变法的杨锐、夏曾佑和汪康年等人相继入张之洞幕;刘光第也“时时想闻风采”。梁启超称张为“今世之大贤”,主张“力赞芗帅”(之洞别称)。甲午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9.
人们一般把张之洞称为后期洋务派首领。但从政治角度考察 ,称他为晚清统治阶级改革派的殿军更为合适。晚清统治阶级中实际存在三个派别 ,即守旧顽固派、改革派、投降派。张之洞不但全盘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改革派的传统 ,而且有较大发展。他与林则徐、左宗棠等改革派可说是一脉相承 ,志同道合 ;而和琦善、曾国藩、李鸿章等投降派 (习称洋务派 )比较 ,则是貌合神离。在师法西方上 ,他和曾、李等人虽有某些相似之处 ,而在对外态度与内政改革上 ,则截然不同。他们之间的分歧 ,实为爱国与卖国的根本分歧。过去把张之洞称为和曾、李一样的“洋务派” ,实际模糊了爱国与卖国的界限。将爱国者与卖国者相提并论 ,笼统称为“洋务派” ,是十分不妥的。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创办实业学堂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教育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既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 ,也是实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张之洞关于创办实业学堂的独到见解与实践 ,不仅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 ,而且为当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完善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