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近年来甚嚣尘上,《论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扬,有人甚至说,《论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书。《论语》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巨大的功效吗?赵普为什么要学《论语》?标榜“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是如何治天下的.再看一看他所参与建立和治理的大宋王朝,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无为而治”不仅是《论语》的重要思想,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按照孔子的思想,要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必须营造和为贵的管理环境,必须发扬修己身正的领导表率,必须提倡科学驭人的用人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句话是说,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致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孔子认为  相似文献   

5.
黄鸣 《经理人》2011,(7):64-64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罗梦 《领导文萃》2015,(2):134-135
《孔子家语》是否为伪书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随着地下文献的出土,《孔子家语》并非伪作已成定论。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孔子家语》所记均可信·本文从《孔子家语》中的“子路负米侍亲”和“楚王得萍而食”出发,结合《论语》、《史记》等文献,考察《孔子家语》所记并非都可信。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人生中,必须要结交两种人: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成语,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良师益友,十载春秋,水木清华,人才辈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出自《论语·述而》《论语·季氏》.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师呢?《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相似文献   

8.
白波  郭兴文  尤彬 《领导文萃》2006,(1):123-125
在仕途的博弈模型中,最优结果莫过于让有能力的人说话做事,没能力的人不敢说话做事,而不是相反的结果。《论语·为政篇》“子张学干禄”一篇中,孔子说:“多听听,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谈谈无疑问、有把握的东西,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言论少错误,行动少悔恨,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孔子的观点似乎是这样的: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得到官职(俸禄)呢?你必须少说错话和少做错事;那怎么样才能少说错话和少做错事呢?你必须谨慎(谨慎地谈谈无疑问、有把握的东西,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那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说…  相似文献   

9.
肖永贵   《领导科学》2005,(2):32-32
领导素养《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不器。’”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器是一种器皿,是一种盛物品的工具,引申来讲,器是一种起限制、约束、定型作用的工具。因此,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应该理解为:君子不能像容器一样视野狭窄、思想僵化。孔子在《为政》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他对为政之人的期望与要求。孔子的这种理念对于当今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两个内容是没有止境的,是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只有时刻关注并把握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袁浩 《办公室业务》2010,(11):38-38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内乡县衙,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世多用此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  相似文献   

11.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的负面情绪和暴烈态度的表达.骂人既失态,也容易失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因此,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 但是,某种程度上,骂也是爱憎分明和激浊扬清的集中体现,是坚持正确立场和导向所必需的一种鲜明态度,运用得当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特殊的管理手段.即使是一贯主张温良恭俭让、崇尚文质彬彬君子之风的儒家,也不一概否定骂.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不仅很善骂,而且骂得狠.《孟子·梁惠王上》介绍说,孔子对于殉葬哪怕是以俑殉葬的恶俗深恶痛绝,曾恶狠狠地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弟子宰予学习不用功,白天打瞌睡,孔子斥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对于不长进的朋友原壤,孔子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孟子骂人也很凶,他对不同政见者杨朱和墨翟就骂得很粗野:"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相似文献   

12.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解老》亦云:“盖事大众而数遥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此即治大国不要以烦苛之政扰民,而要“清净无为”,所谓“清净可以为天下正”。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一书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  相似文献   

13.
《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说人生立世要杜绝四种不良习气,即主观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即使在今天,孔子的教诲对我们立德修身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教育之鼻祖,正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教育心想和基本教育方法开启了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之先河,孔子的许多精辟论述对现实的教育现象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我这里想重点论述的是从孔子的哲学思想看我们现在的“治校观”。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些论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是: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使众多的星辰环绕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穿越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空,对今天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中有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存喜 《领导科学》2012,(33):37-38
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句话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交友里边有政治.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想通过交朋友处理社会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乃至促进工作落实、助推政令畅通,不妨学一学孔子的交友之道. 多而不滥——择友有标准 社会越发展,交际越广泛."多个朋友多条路",越来越成为大众认同的交友观念.朋友越多越好吗?孔子的看法也是肯定的.孔子讲过人生"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其中有益的一"乐",就是"乐多贤友".可见,孔子是提倡广交天下朋友的.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含蓄,如仁者的谆谆告诫,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其中名言佳句颇多,内容丰富,传诵千古,笔者读后深有感悟。学在《论语》开篇第一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二字,"学"的要领是时而习,不但要温习、复习,实习、演习,而且还要练习、自  相似文献   

18.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 ,无以言。”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是群星璀璨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耀眼的的那颗星辰。它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 ,音韵和谐优美 ,千百年来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鼓舞青少年的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 ,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法。一、走近诗人我们常说“诗如其人” ,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主要是孔门弟子记载的孔子作为老师的言传和身教,其内容有讲伦理道德的,如“克己复礼为仁”;也有讲日常生活的,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孔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他的无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以说,《论语》是古代科举出身的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养性,教化四方,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智慧和方法,这里我们试举几例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