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朝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先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五代时的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宋代皇帝又都不同程度地爱好书画,重视画院建设,因此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尤以徽宗时最为突出,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盛的时期,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  相似文献   

2.
李在是明代前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他精通山水和人物画。由于古代宫廷画家的身份和史学家对宫廷画家的轻视,包括李在在内的众多宫廷画家的历史资料记载极为稀少。在现代,随着画界和史学界对院体画以及宫廷绘画价值的重新审视,院体画家开始得到一定的重视,众多的宫廷画家也被人们列为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通过对李在现有的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李在的生卒时间以及在宫廷画院的人际关系和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勾勒出李在人生的足迹,以期引起同仁和专家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宋代画院既是创作机构,同时也培养绘画人才。其招生与考核制度严格而完善,课程设置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学生创新性的考察与培养。宋代画院教育为当时培养宫廷绘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宫廷服务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对一些辽代宫廷服务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根据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宫廷日常物用服务类职官、侍奉役使服务类职官、官苑畋游服务类职官以及随驾差遣服务类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宫廷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宋代翰林图画院 ,无论是在我国绘画史还是在教育史上 ,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两宋———我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黄金时期 ,培育了诸多优秀的画家 ,贡献了大量珍贵作品。可以说 ,如果没有翰林图画院在绘画人才培养以及作品创作上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就不会有我国两宋时期辉煌的、傲视古今中外的绘画成就。本文欲对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学制方面做一些初步的窥探 ,进而对两宋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兴盛的原委略为探究。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朝代,宫廷内部建立起庞大的藏书体系,形成了中国藏书史上的一个高峰。在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下,宋代宫廷藏书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文臣承担。因此,统治者对文人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士大夫知识分子也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宋朝是文人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在中央馆阁搜集、整理、修撰藏书的过程中,文人的能力得以体现,文人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明代宫廷绘画是伴随着明代画院的建立而产生的主要为皇家服务的院体画。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个方面。院体山水画由于皇室政治趣味的引导,保持了南宋院画的基本形态和北宋北方山水的雄强之路,其艺术审美主要依托宋濂的画论思想;人物画分为先贤帝后肖像图、历史故事画和雅集图三类,其艺术成就在明代宫廷绘画中最为突出;花鸟画则以边文进、孙隆、林良和吕纪为代表,边文进擅长工笔重彩花鸟画、孙隆擅长设色没骨花鸟画、林良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吕纪则能工能写,成为不同于明代文人画和民间画的一股支流。  相似文献   

8.
宋代画院的兴起对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以及后世的传统绘画的影响颇深,也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画院的绘画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从郭熙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宋代画院绘画不但形式精美生动,更具有诗意中的美与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对于宋代院体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的学术和艺术上的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笔花鸟画是一个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古老艺术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取向,而且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思想独立于其它画种之外,并以其辉煌的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在当今艺术格局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宋朝设立了宫廷画院,画家们有机会深入到生活中,使他们具有高度的写生技巧,从而表现柔媚、富丽的风格,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灿烂的一页。宫廷画院的产生不仅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当时的时代审美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代乐制的更革,带来宫廷伎乐及演剧活动的频盛,民间伎艺及杂戏杂剧不断输入宫廷。考察宋代制乐设官、正乐禁戏的过程,可以看出,宋代宫廷乐制的更革与官方用乐的种种规制,虽然对两宋戏剧撰演合一的发展态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中有抑制和束缚,也有推助和促动,需要仔细分辨;而教坊的立废、钧容直的蠲省,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杂剧演出在宫廷与民间的互动,从而推动了宋代戏剧史民间化、俗谐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皇家御用画院,这种“御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绘画有着自身的创作特性,这在题材上,表现为“院画题材的确定性”和“合乎赵宋统治阶级政教需要的特性”。在画风上,则表现为“院画创作讲究对传统画风的继承和对画院本身所确立的‘体制’画风的师承”以及“院画的创作要合乎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上述创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泯灭了院画家的创作个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尤其是在北宋徽宗朝,院画家“竭尽精力,以副上意”,就等于是在探索和完善着新的院画“体制”--“宣和体”画风。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宫词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定时代背景和诗学氛围中,宋人形成了颂美与讽谏的宫词观;宋代宫词的内容有明显的翻新,突出表现在对宫中文化活动、边疆战事、自然景物等的描写上,同时其内容重心呈现出向宫廷政事性活动的偏移。艺术上,宋代宫词取得了诸多拓展,在字句锤炼、诉诸视觉效果的描写技巧、"清"的风味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宋代宫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宋朝御容供奉自太祖开始,与佛道关系极为密切,实为追荐祈福。到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祭奠御容采用国家礼仪形式,列入国家礼典,但它与原庙性质不同。神宗元丰五年(1082)按照原庙之制,将景灵宫扩建成十一殿,施行朝飨之礼,使景灵宫演变为原庙。宋代供奉过御容的宫观还有太清宫和玉清昭应宫。御容奉安仪式与朝谒仪式不同,奉安仪式采用较多佛道仪式,一般委派大臣主持;而朝谒则少量采用佛道仪式,大多是皇帝亲自祭奠。大中祥符九年(1016)仪制是最初的荐献仪制,相对简单,而徽宗政和时期仪制十分繁杂。宫观中供奉御容用素洁之馔,这与其他国家祭祀礼仪用馔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一个重法制的朝代,"祖宗之法"贯穿整个宋代。由于后妃身份的特殊,她们须遵循的规制比较多。宋代约束后妃的规制主要有严密的宫廷制度、权力行使适度的垂帘听政制度、后妃政治的监督机制及封建伦理规范等。宋代后妃循规蹈矩的特点,造就了她们在政治上"守成而治",在生活上恪守妇德。  相似文献   

15.
南宋灭亡后,沦为遗民的一批文人画家眷恋故国,不仕新元,借其水墨画作隐约委婉地表达亡国的哀痛、故国的缅怀、遗民的悲哀。文章结合宋元之交的时代背景,将南宋遗民的水墨画置于文人写意水墨画的发展流变历程中,对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之定位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女性文学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的才女多为宫廷女子、贵族和歌妓,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诗词是宋代女性文学中最主要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内容多为抒发内心情感和家国情思。宋代女性文学有其自身特点与独立价值。还原女性文学的自身价值,可以更好更深入地研究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7.
绍兴四年是南宋朝廷初步扭转时局的一年,朝廷经历了伪齐与金人联兵南犯的大事件,最终以胜利而告终。在此前后,南宋朝臣频上奏疏,从军事、政治等方面全面分析敌我形势,为朝廷确立"先擒刘豫,则金人自定"、"和议乃权时之宜,以济艰难"的对伪齐、对金的不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宋初年宋金停战,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宋高宗恢复了画院。由于建制与北宋不同,高宗对画家奖掖甚力,大批南渡的院画家充分发挥了艺术才能,造就出绘画的中兴。伴随着文人画的退潮,南宋院画较之北宋有不少发展进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与高宗个人相关的,主要有四点:一是高宗宣扬"中兴",绘画转向历史题材,促进了画院人物画的发展;二是能充分发挥不同画家的专长和创造性,使院画各类作品艺术水平普遍提高;三是画家不再拘守某种范式,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四是高宗较尊重画家的创作个性,较重视画家的创作权,使画家的主体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19.
宋朝在四川长期推行特殊化统治政策,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四川在宋朝属于"阻远险恶"的地区,特别是全国政治重心在宋朝东移后,其距离京畿地区更为遥远,加大了朝廷的统治难度;二是四川经济在五代前后蜀的基础上,更为发达,"号为优裕",在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地位更加突出;三是四川位居长江上游,虽远在西南,却具有牵制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南宋四川地区长期直接地面对金朝和蒙古的猛烈进攻,四川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朝廷不得不高度重视四川而施以特殊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