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梅琴 《社科纵横》2014,(4):98-101
《诗经·国风》中的伏牛山地域民歌,主要集中在《周南》、《召南》、《王风》、《郑风》和《桧风》中。其中,既有温柔敦厚的情感表达,又有率真奔放的爱情诗歌,还有缠绵悱恻的忧思情怀。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伏牛山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活动及文化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大雅》除了几首周民族史诗与讽谏诗外,其余不大为人看重。然在结构上与《国风》《小雅》重章叠句的形式迥不相谋,章数及每章句数的增多,必然注意整体布局的经营。首先是外在结构上利用顶针与反复把主题句或关键词出现于每一章,且运之以变化多方;其次内在结构叙事诗以顺序为主,不乏倒叙,把相连续的片段连结成块状;复次对不同片段采用不同风格的表现,斑驳灿烂,而又围绕中心。这样内外结构融合自然,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雎》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首篇。因此,历代人们研习《诗经》,必自此篇开始。对它的解读纷纭杂陈,见仁见智,不胜枚举。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取冠《三百》,真绝唱也。”《关雎》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青年男子对河边采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思恋深情。原诗分三章,各章诗句有多有少,不够整齐,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形成整齐的章句结构,后代研究者多从之。  相似文献   

4.
“原型”(archetypes)是荣格心理学对集体无意识内容的称谓,荣格认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存在着多少原型。《诗经》的国风部分是诗经时代民间吟咏的汇集,其中保存着大量的典型情境,通过对这些情境中代表性意象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深入把握诗经时代的许多原型。因为,这些意象正是那个时代人们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的显现。一、原型作用在国风诗歌中的体现原型虽然不能被人们有意识地回忆和拥有,但却决定了《诗经》时代人们的“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映”①。表现在诗…  相似文献   

5.
王岗 《唐都学刊》2002,18(3):80-82
《左传》的悲剧情怀取决于作者保守地维护传统道德的立场 ,而传统的道德观念与黑暗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左传》悲剧情怀的重章叠唱 ,其悲剧情怀又体现在整部作品的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6.
《诗经·国风》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当时现实表示强烈不满的诗作。这种诗作,既有“劳者”对剥削的抗议,也有“穷者”对处境的披示,等等。笔者曾在一些文章中,分析了“劳者”之作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被编于《诗经》的意图。本文想对“穷者”之叹的诗作,进行一些剖解。在我看,《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曹风·  相似文献   

7.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欣赏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东方之日》,古序曰刺衰也。毛公曰,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子非之,改为淫奔者自作。其实这纯粹是一篇男女恋爱之诗。那有什么君臣之关系呢?这首短篇小章,是一个男子自述其在恋爱中和情人的暗昧之私。诗章之法,两章叠咏。每章五句,十句换了三个字,而基本意思未变,亦衡水仲达所谓“重章共述一事”也。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诗经》学研究史上,宋代的《诗经》研究是一大高峰,可称名家辈出,著作如林,而且不少著作和学说大多流传至今。朱熹是宋代诗学两大派———宋学派(或称“废序派”)和汉学派(或称“尊序派”)中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集传》是在宋以后广为流传、至今还被常用的一部解释《诗经》的书。对朱熹研究《诗经》的得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推动当代《诗经》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对于笔者的学养来说是远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笔者拟就朱子对《诗经·二南》的注评来谈谈他对《毛诗序》的批判、发展以及其后代的影响,以供专家…  相似文献   

9.
姚明亮 《社科纵横》2009,24(4):113-116
通过对《诗经·国风》中描写先民恋爱诗的绎析知道:先民们从人类第一次理性觉醒中暂时获得解放,人们能够坦诚面对自己本真的情感,能让本真的情感以恋歌的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在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上古习俗的支配下,以一种略无障碍的形式流淌于文学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上古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创作的不自觉性,即“出于天籁,成于自然”。那时的集体作者们,往往只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用摹仿、类比、联想等方式,进行歌咏唱叹,以表达他们非理性的情感内容。这种情形,一方面是上古人类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局限,而另一方面,大自然则理所当然地起着启发人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伟大作用。《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作品总集,就充分体现着这种不自觉的艺术精神。无论是《颂》诗中的“玄鸟”,还是《国风》中的“棠棣”,都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遗迹。而那“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相似文献   

11.
自公元五世纪《诗经》传入日本,即开始长达千余年的日本《诗经》接受史。日儒对《诗经》的接受大致可分为继承性接受与改造性接受两种方式。而继承性接受的特征更为显著,是日本诗经学的主流接受方式。继承性接受思维主导下的日本《诗》著带有鲜明的注疏表征,与日本自古以来重传统、重家学的传经模式一脉相承,在保存《诗经》古本与承传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熟谙《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占《诗经》总数的二分之一,就中几乎有半数的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展示了她们的爱情生活。总观《国风》中的恋女形象,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五个不同系列的形象群。这就是: (1)大胆、坦率、泼辣的恋女;(2)天真、活泼、热情的恋女,(3)矜持、深沉、温柔的恋女,(4)胆怯、犹豫、忧怨的恋女(5)勇敢、痴情、忠贞的恋女。这五个系列的恋女形象群,前三者是我们远古的华夏民族未受礼教束缚、压抑、扭曲的女性代表,反映了汉民族女性本来的性格与气质,体现了汉民族某些固有的素质。而后二者则…  相似文献   

14.
于茀 《学习与探索》2005,(2):149-15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除少量对《诗经》总体进行评论外,大多数是分别对某一首诗的评论,从形式上看,类似于《毛诗序》,但是,从内容上看,与《毛诗序》却有很大区别。与《毛诗序》相比,楚简诗论所论诗义更接近《诗经》古义。考释楚简诗论所论诗义,对于重新认识《诗经》的一些诗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11):97-100
俞樾治《诗经》,尤重汉儒训诂考据之法,他认为要通训诂须通晓音韵、文字之学和语法规律,从校勘入手,总结古书注释通例,最后才能达到真正了解古训目的。俞樾推本训故,吸收前人研究的各种成果,对《诗经》进行全方面考证,使许多疑难问题涣然冰释,总结了《诗经》研究的基本方法,将其纳入科学的研究轨道,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别林斯基在《论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中曾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应该是研究它的家族和家庭生活。”是的,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家庭,家庭与社会、阶级、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这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人们的精神面貌,而且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那么《诗经.国风》时代女子的家庭婚姻生活是怎样的呢?细细观察,主要有思妇、怨妇、弃妇这三个不同系列群的女性形象。 第一个系列群:思妇形象。《国风》中思妇形象很多,而且比较感人。她们的丈夫或行役,或参战,远离了家乡。她们思念丈夫:“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邶风·雄雉》)每当“…  相似文献   

18.
鲁、齐、韩三家《诗》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三家《诗》式微,或亡佚,或不传.至唐代,《毛诗》定于一尊.宋代以后,伴随着《诗经》学和辑佚学的发展,三家《诗》学也成为《诗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对三家《诗》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增化的过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唐以来《诗经》学界的革新要求.到宋代,随着废序弃毛疑经思辨学风的发展,有的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关注到三家《诗》,并运用三家《诗》说:或以三家之序非毛序,或以三家之说补毛义,或以三家之说驳毛说,或以三家之说解《诗》,形成了宋代《诗经》学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礼制     
一、为什么要了解古代的扎制在阅读古代的文献典籍时,我们常常遇到古代礼法的内容和问题。例如读《诗经·秦风·黄鸟》,就有“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等子车氏三良殉葬问题。《左传·文公六年》写道:“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里《诗经·秦风·黄鸟》和《左传·文公六年》所涉及的殉葬是什么样礼法,这些记载和歌唱表达了什么意义?要弄清楚它们,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古代礼仪制度以及其演  相似文献   

20.
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颖 《学术交流》2005,(5):151-15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诗经》有关的简帛古籍大量出现。阜阳汉简《诗经》残本,郭店楚简《缁衣》、《五行》等篇中引《诗》、论《诗》的内容,上博简《孔子诗论》,这些出土文献的面世解决了《诗经》学研究中许多重要的问题,对今本《诗经》的考释起了推动和补充作用,展示了早期儒家论《诗》传《诗》的风貌,印证了《诗》与礼乐文明的关系,丰富了《诗经》研究史,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