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过去了,30年的光阴,30年的征程,30年的沧桑巨变.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2.
库恩认为,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迁;要真正理解中国和中国领导人,就要领会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未来30年,政治将更民主,经济也将更繁荣,中国将会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将会面对更加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措施至今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实际上,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真正开始走上现代化的30年,中国社会走向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r78年以前的情况则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了解中国社会在这30年同的深刻变化,关注并分析其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弄清改革开放进程的现状以及指导其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二元分割的问题.而且还必须面对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分割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双重变迁的30年.本文以修正的刘易斯模型证明,民营企业是30年来经济和制度"双重结构变迁"的支点,它担负着改变中国经济二元性的重任.要改造中国的二元经济,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仅仅按经典发展理论主张解决资本积累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制度结构变迁,完善各种政策支持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行业进入壁垒、融资约束等问题,创造各种条件促进民营部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据《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5月30日报道,在武汉举行的东湖论坛上,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如果中国经济现有方式继续发展,非常有可能再维持这样的速度20年,甚至30年。那样,2030年的中国将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林教授的言论对我多么熟悉!十年前,我正碰上林毅夫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迎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改革杂志社、重庆大学出版社联袂推出《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以兹纪念,以兹献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整个经济实际上是处于停滞状态,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中华民族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中国大地上,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从沿海、沿江到沿边,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全面打开.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改革开放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程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勇 《学术研究》2008,(4):64-70
本文对2005年的"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第一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近30年来中国在城市的教育分布上的平等程度呈现出倒U形演变趋势,教育年数分布的散布程度先是逐渐扩大,而后又逐渐缩小.但是在教育分配层面上中国城市教育的不平等程度并未减少,相反有逐渐扩展的趋势.在"上大学"这一教育机会分配上,经济资本转化的逻辑逐渐增强,而家庭文化资本传递的逻辑保持基本稳定,近十年来甚至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在"上高中"这一教育机会分配上,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作用突出地体现在"重点"与"非重点"的分轨过程中,而在城市中未能上高中的子女日益集中于那些文化资本缺乏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精密化和选择性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人们在欣喜于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更多地是看到了国家的推动作用或者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发挥,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承载着现代化转型巨大痛苦的农民工却被忽略了.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对农民工的保护已经在政策上得到了落实.但基层政府在执行时往往会选择性地变通,其根源是地方政府的自利性限制了政令的执行.  相似文献   

10.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8,21(6):66-70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变迁过程。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灿 《理论界》2009,(1):12-13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要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推进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真正实现国家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的时代主题是建立一个消灭剥削和压迫、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政权至少在土地、政治、经济、司法、文化的制度层面上造就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新社会.第二个30年的历史任务则是富国富民,现代化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旋律,市场被全面引进了我们的公私生活.但随着改革推向纵深,潜藏在经济发展背后的负面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而这类问题内在地决定着下一个30年中国的发展路向.破解中国如何向世界贡献核心价值的难题,重建文化文明,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儒家文化三大统绪将成为未来中国人不容推卸的伟大使命.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成与再度复兴需要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核心价值,即自己的动员力量.尽管步履维艰,但60年的探索与积累恰又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自主国家的发展逻辑——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增长、政治建设以及对外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自主性特征十分明显,其中蕴涵着托管社会、经济自拔、政治自律、外交自主等发展逻辑.这种国家类型以及发展逻辑为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和持续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六十年整体视角的计划经济模式历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必须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对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历史评价.否定一种经济体制不等于否定一种经济体制所创造的经济基础,也无法否定.新中国前30年计划经济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实物经济和生产力是改革开放进行的必要前提,离开这个前提新中国后30年改革开放取得经济的巨大发展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与非公共品相适应的公共供给,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47-152
长期以来,在评价1949年至1978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基本属性的问题上,人们往往以闭关锁国为论。这一论点不仅否定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中国一直奉行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政策,而且也没有如实地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发展的实际。尽管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不能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相提并论,但"闭关锁国论"否定其开放性,是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而必须匡正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30日,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王如珍主持,学会名誉会长、顾问、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合作社学院执行院长李中华博士被增补为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这是继2009年6月7日召开的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我校李宝笃校长当选为理事会副会长后,我校又担任该学会重要职务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进行结构性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当前的社会结构改革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指出中国已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提出了中国社会建设的四大任务和进行社会建设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国际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然而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在当前二元经济结构下,国际贸易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国际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一定的正向作用.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应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来避免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法律体系.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影响和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做出应有的回应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30年来,我国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科学借鉴、辩证取舍,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上则遵循了“并入”为主、转化为辅的原则,从而使这一法律体系既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后两次中西文化论争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思想文化界常盛不衰的课题,中西文化之争贯串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五四"之后,20世纪20年代由"东方文化派"挑起了"东西文化之争",30年代由中国文化建设道路问题上的"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论"引起了"中西文化之争".这两次大论争的实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明经济上、政治上的中国社会变革之路以及中国文化的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