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良渚文化陶器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骍  朱志荣 《云梦学刊》2008,29(3):107-111
良渚文化陶器的产生是适应饮食习俗改变的结果,制陶专门化和礼仪等级制度促进和推动了良渚文化陶器的发展,满足了良渚先民的精神需要.在造型上,良渚文化陶器继承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陶器,仿生特征明显,巧妙地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良渚文化陶器的细刻纹饰和镂孔装饰既深受农耕时期生活环境的影响,又打上了当时的原始宗教意识的烙印.在风格上,良渚文化的黑皮磨光陶富有幽玄神秘感,且匀薄精巧、器形挺拔,是典型的东南考古文化器物的造型风格.  相似文献   

2.
朱志荣  朱军 《学术界》2003,(2):194-198
本文对商代陶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释。商代陶器的想象动物纹和几何纹表现出强旺的想象性和严整的图案性 ,同时也体现出浓厚的理性内容。纹饰线条的变化 ,反映了商代人心灵图式的变化。商代陶器纹饰中虚与实、风与骨的相辅相成、有机协调 ,凝结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命境界观。  相似文献   

3.
夏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滥觞期,出现了鼎、、爵等青铜礼器和戈、戚、镞、钺等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青铜时代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的格局。造型方面,夏代青铜器逐渐摆脱陶器和玉、石器的造型特征,达到功能和美观的统一。纹饰方面,线条形式较为简单,赋纹位置大多一致,并出现了以镶嵌物组成的纹饰,具有抽象性、单一性和合成性的特点。风格方面,技术的不发达及礼仪的功用使其呈现出原始拙朴简约抽象和冷静自然的特色,有着初创阶段的独特美感。夏代青铜器显现出夏代先民发达的审美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对中国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姆渡器物的审美特征有着农耕稻作文化的烙印。在形成过程中,它们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艺用不分的过程,并且由工具的进步而逐渐精细,在创造过程中尤为重视欣赏者的感受效果。具体的造型和纹饰体现着仿生的特点,对生活场景中的动植物特别是猪狗等家畜和鸟、鱼与禾叶纹等,既有具象的写实造型,又有抽象的几何纹,在形式规律的基础上体现了想象的丰富性、构思的整体性和写意性,其线条多简洁、明快、细腻、柔和,初步形成了不同于北方艺术的南方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夏代玉器已逐步脱离了史前的玉雕形式,开创了玉文化的新纪元.其造型讲究对称,轮廓和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并已经有了高超的镶嵌玉器造型的工艺;在纹饰上,大多因形赋纹,因才施艺,喜用抽象化和象征性的简约线条,手法上多用阴线雕刻、圆雕、浅浮雕和镶嵌绿松石来装饰.在此基础上,夏代玉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古朴庄重,以及凝重与神秘交融等方面,具有多样统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骨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器具类型之一。河姆渡骨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具的形制和纹饰上,这两方面正是骨器的形式范畴。形制是造型艺术的内容,纹饰则更具美学内蕴,它们已经是真正的艺术形态了。  相似文献   

7.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不但数量大、等级高、品类多,而且器型宏大、造型丰富,多数成组配套,丰富的装饰纹样是其突出特点.唐代工匠用鎏金、錾刻、模冲、彩绘等工艺手法,在这些华贵厚重的器物上做出丰富多样、繁缛、精美的装饰纹样,显示出意蕴深厚的佛教艺术特征、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些造型和装饰纹样,集唐代造型和装饰纹样之大成,是唐代多元化的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完美再现.它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唐人博大的精神情怀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唐文化、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8.
商代考古发现的牛状遗物,主要有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其中大多数出土于墓葬中。这些器物上的牛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牛形器物;第二类为牛首装饰或牛首纹饰;第三类为牛面具。牛状遗物上表现的牛类形象为水牛,没有黄牛。殷商时期崇拜野生的、未训化的动物,而水牛正是未被训化的动物,多见于陶器、玉石器和青铜器上。牛形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也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剪纸艺术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取灵感,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创造出了实用美观的造型和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尤其是在剪纸的功用、造型、装饰这三方面更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暗含了建筑设计中新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是一种以自然、生命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甘青彩陶纹饰及其精神内质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彩陶文化占有人类文化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一席,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彩陶造型优美,内容丰富,纹饰繁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出土数量多,装饰精美,堪称世界彩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透过甘青精美绝伦的彩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分析熔铸其中的凝聚原始先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宋志春 《理论界》2013,(7):199-204
牛河梁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5500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美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最重要的印记。本文从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的分布、种类、功能及其演变规律入手,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陶器及纹饰的形态,进一步探讨其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玉梅 《青海社会科学》2007,(2):168-171,201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彩陶文化占有人类文化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一席,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彩陶造型优美,内容丰富,纹饰繁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出土数量多,装饰精美,堪称世界彩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透过甘青精美绝伦的彩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分析熔铸其中的凝聚原始先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创造受到了自然环境、主体观念和细石器制作技术的激发和影响.其镂空器形等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原则,其动物造型体现了"寓多元为一体"的原则,许多器形还体现了尚圆意识.而在纹饰上,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其重要特点.玉器的风格以自然奔放为主,又有一些体现和玉料相协调的优美柔和特点的玉器.红山玉器中的玉琮、玉龙等及其"整体布局、局部布白"的设计,对后世的玉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良渚玉琮和商代的饕餮纹中,都有红山玉器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了人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过程。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由单调变为多样,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由被动走向主动,由配角转变为主角,这体现了由“天合不僭”到“天命靡常”,再到“天道远,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从“敬虎”到“刺虎”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东方工艺美术早期的代表,我国奴隶制时代的青铜器在造型中有不少鸟与兽形象的运用。它们形制各异、造型生动严肃,呈现一派美术格调上的崇高、肃杀气势。动物形象的造形依据直接来源于对现实的观察理解,而表现形体和结构,且又是具象写实与幻想变形的同时运用;处理方法则游艺于线条与章法的节奏和谐之中。可以说是造形与装饰结合,实用为理念服务,在艺术境界中它写照现实动物形象,而又超越其形象之外,对应强烈的感情色  相似文献   

16.
陈莉 《兰州学刊》2011,(8):185-189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其厚重的造型、繁复的纹饰,传达着统治者的意志,形成了一种狞厉之美。但是作为青铜器扳手、提梁或器盖装饰的动物形雕塑,却小巧可爱,充满着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形成了青铜器审美的另一个侧面。青铜器上的动物雕塑是史前明朗、活泼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商周时期的延续,只是在鬼神和等级观念浓厚的商周社会,这种灵动之美只能退居器物的从属部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将自己多年来搜集的历史文物三千七百余件捐赠给他的第二故乡——甘肃山丹县,这是真挚感情和崇高友谊的表现,使我们深为敬佩。在新建的《路易·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里,我们参观了这些种类繁多的文物。文物中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造像、经卷、铁器、货币、印章、字画、砖雕、古籍以及现代工艺品等,真可谓琳瑯满目,美不胜收。要将这些文物全面介绍,是困难的,我们只能摘要概述。艾黎捐赠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厂类型与四坝类型彩陶。这两类陶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器形、纹饰、陶质以及制作  相似文献   

18.
一总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原始绘画是线条刻画而成的。法国“洛底特洞”内《渡河的群鹿》的壁画也是线条绘刻而成的。中国新疆、四川、云南岩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的装饰图案全部都是以线条绘刻的。可见东西人类发展的原始艺术中以线作为造型艺术的手段是完全一...  相似文献   

19.
刘瑛 《理论界》2011,(12):96-97
"满池娇"作为元青花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被大家所认识,这种特殊的莲花纹饰被应用在元青花的各种器皿上,与人物图、花鸟图共同构筑了元青花的装饰纹饰。同时,元青花装饰纹饰的形成也是非常复杂的,承载了历史与文化的内涵,是特定民族文化之间交融的结果,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结果,本文尝试从"满池娇"入手对于元青花装饰纹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殷墟遗址中大型族邑聚落墓地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有关这些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的比较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殷墟已公布的殷墟西区等5处大型族邑聚落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进行了相对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早晚期组合中的变化应是墓葬陶器组合变化的主线。觚、爵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豆、鬲、簋、盘、罐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各个族邑墓地中觚、爵始终是陶器组合的主体,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各墓地的不同期别的陶器组合中是有所不同和变化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族邑组群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