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苏、松、常、杭、嘉、湖六府)的文献资料,从土地整理、育秧与移栽、施肥与灌溉、耘耥与烤田等四方面考察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技术。研究表明,这一历史时期太湖地区稻作生产呈现精耕细作深入发展,广泛使用人力以代替畜力,技术以长期经验总结为主要特点,这些发展特征是由于人口压力、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市镇网络结构,这与太湖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政策的优化、海外贸易的刺激、文化浸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国门被打开,传统的市镇体系出现分化。总体上看,太湖地区市镇在20世纪后明显走向衰落,这与经济中心转移、农村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明清至民国时期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主要产区,蚕桑业相当发达。蚕农在从事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祭祀蚕神以祈求蚕桑业丰收。佛山蚕农信仰的蚕神包括嫘祖、马头娘、邓氏蚕姑,不仅修建庙宇供奉蚕姑娘娘,还有不同的祭祀习俗,有些还在家居或养蚕缫丝作坊里面张贴蚕姑娘娘木版年画,祈盼蚕桑业兴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佛山蚕桑业的衰落,蚕神信仰也逐渐被淡化,如今南海、顺德的乡村还保留一些蚕姑庙,见证着佛山蚕桑业的发展历程。佛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经济振兴,也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和蚕神信仰习俗的深入研究,以增强乡村群众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唐朝以后蚕丝业逐渐在太湖地区发展起来.由于北方先进养蚕缫丝技术的影响,蚕丝业较高的经济利益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太湖地区于宋元之际一跃成为全国蚕丝业的中心.明清之际,由于日益突出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封建国家对蚕丝业的重视和鼓励,以及蚕丝业市场的扩大,太湖地区蚕丝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当地人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并在生产领域中出现了雇佣关系,贸易日趋繁荣,出现了大批专业化市镇.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束缚,蚕丝业未能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在明代前期由于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和重建这一地区的措施和优惠条件的激励,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副业和商业经济等方面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作者认为,绝不能因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经济的整体性衰退,就否认明代前期这一地区经济繁荣的客观史实。作者最后还提出了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经济的真正衰退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即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后。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云贵地区以苗、彝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设流官加强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了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这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各少数民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云贵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宫 ,加强了统治 ,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 ,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 ,大量汉族人民进入苗族地区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时期 ,环太湖地区的苏、常、润、湖、杭五州展开了积极的兴修水利活动 ,主要表现在对太湖的整治、江南运河的整治、海塘的修筑和大量的农田水利基本工程的兴建上。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既大大方便了太湖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 ,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同时大量荒地的开垦和农田灌溉的保证 ,使得太湖地区成为唐五代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水利建设对太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所起作用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李向德宗教僧纲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央封建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统治形式。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宗教僧纲制也以不同的形式传入土族地区,并很快被统治者所采用,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已成定局,蚕桑业中心早在唐代已移向南方。公元八、九世纪,波斯成为世界第二生丝产地,十四世纪,意大利丝织业发展起来,西北丝绸之路贸易大大衰落,这为西南丝绸之路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元明以后西南云贵两地先后设立行省,直接接受中央政权的统治,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再加上随着西南经济开发加快,交通驿路的展拓形成稠密的网络,大量汉人迁入屯田、开矿、经商,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田亩日开,客商日众”“人们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发生了些变化,为中外贸易  相似文献   

11.
构树种植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扶贫项目,构树因耐碱耐酸的特性能在石漠化土壤中生存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自身植株的经济价值又能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黔江区拥有南方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逐渐严重,导致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收益逐年降低。无论是利用构树治理石漠化土地,还是通过发展构树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都相对欠缺。本文在黔江区扶贫攻坚、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对构树扶贫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对其遇到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借鉴湖北及贵州两省构树扶贫模式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帮助黔江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乡镇减轻生态灾害并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2.
唐代前期黄淮地区属于国家的经济重心,也是全国的丝织业重心。中唐以后,黄淮平原的丝织业发展虽然受到战争的冲击,但仍然保持了传统并能够继续向前发展。蚕桑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州县,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丝织品的质量精纯,位居全国首位,生产的数量丰厚,仍为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诗经·国风》"桑意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化生态理论来剖析"桑意象"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试图揭示《诗经·国风》中"桑意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演变的历史动态过程,认为桑意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是:桑树—桑女/女子—爱情/母亲—家园.从文化生态理论中关于人、环境和文化的互动交织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桑意象演变的文化生态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桑树崇拜、土地崇拜、生殖崇拜,另外"桑"与周代人口政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阮遇仙故事与越中传统造纸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欣然如旧相识曰 :“来何晚耶 ?”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 ,帐用树皮造纸的具体方法 ,宋应星在《杀青第十三》“造皮纸”中又说 :“凡楮树取皮 ,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 ,就根伐去 ,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 ,其皮更美。凡皮纸 ,楮皮六十斤 ,仍入绝嫩竹麻四十兴盛 ,所产纸品牌之闻名唐朝剡纸之闻名 ,不仅见诸正史 ,而且形诸文人墨客的吟咏。如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顾况所作的《剡纸文献记载来看 ,“”在六朝以前的阶段是“”“楮”两者并用 ,如前文所举《说文解字》等语文辞典解说条目等可以说明 ;…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江南地区湖州、嘉兴等蚕桑区叶市上的"稍叶"交易,是一种典型且成熟的远期交易.叶市交易的对象--桑叶,其新鲜程度的要求极高,供给与需求的不确定性较大,且交易时间集中而短暂,这使得叶市呈现出高风险,尤其是高价格风险的特性.远期交易方式的采用,是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制度安排,它有着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湖州、嘉兴等地一些市镇上叶行的营业,对于这种远期交易方式的组织和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有大量投机现象的存在,但总的来说,以远期交易为显著特征的江南叶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较好的信用状况.江南叶市远期交易,反映了这一地区市场的成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对于正确认识传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桑园围渐渐兴起。广东经济的真正繁荣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与桑园围兴起同步。近代广东经济的荣枯与桑园围之盛衰,在一定意义上互为因果。桑园圃形成的经济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经济烙印.具有近代工业文明的特质。桑园围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因此,桑园围不仅仅是一种农业技术,而是生态经济的优秀典范,一种有着深刻哲学、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神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江淮地方官在江南社会经济大变动的背景下,力图借鉴江南发展桑棉种植进而推动棉纺丝织业的发展模式,在江淮地区积极劝导和推介桑棉的种植,从而结下了不解的桑棉情结。本文重点探讨了明清两代出任江淮的地方官桑棉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在江淮致力推介桑棉的具体措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益于当代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攀西地区栽培品种、生态条件、栽植密度相对一致的大片桑园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丰产(45.0t/hm2)、高产(37.5t/hm2)和中产(30.0t/hm2)桑园的有效条、平均单叶叶面积、平均单叶重、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攀西特定气候条件下高产桑国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了古代桑、蚕灾,桑灾的产生原因在于雨、雪、风、雹及虫等,而蚕灾的发生除与雨水、低温有关外,还与桑灾密切相关。桑、蚕灾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总结历代桑、蚕灾防治经验,也可发现一些朝代的赈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将0.4%秋水仙素与3%二甲亚砜混合液注入成龄桑生长锥,可诱变产生四倍体枝条.有的桑树品种老条三年累计诱导率达75%.成龄桑树老条产生的四倍体可提早开花,提早与二倍体杂交培育三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