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也 《社会科学》2006,6(4):174-182
明清两代法律规定的贱民范围很小,清代更是推行了"豁贱为良"政策.但是,社会中的贱民群体却人数可观,而且良贱之别的观念也异常顽强.本文通过分析同治年间九姓渔户改贱为良的过程和制度背景,探讨了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相似文献   

2.
经君健同志所著《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一书,已列为《中国社会史丛书》的一种,最近出版。这是一部对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等学科都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存在由社会地位特别低下、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所构成的贱民等级,是封建国家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贱民等级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早已存在。但到明代,封建国家的法律,开始对民人区分良贱。到了清代,封建国家才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贱民的范围,把奴婢、堕民、丐户、九姓渔户、蛋户、佃仆、隶  相似文献   

3.
唐代工商业者婚姻状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像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一样,是一个重本轻末的社会。在唐代,政府将全国人口划分为土农工商四类,其中,土的地位最高,农则被政府视为根本,这两阶层被视为一般意义上的良人,而工商在唐代虽受到了远较前代更多的重视,但从法律上讲,官府工匠仍属贱民,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虽然脱离了贱籍,但在一般的观念中,他们的身份依然较为低贱,对工商业者的限制仍然很多,如:工商不得为官;普通百姓一旦成为官府工匠后,就不能脱离匠籍.工匠不得与良人为婚;工商业者所穿衣服的颜色有别于百官和庶人,甚至连工商业者骑马也在禁断之列,等…  相似文献   

4.
杨培娜 《学术研究》2012,(9):120-126
明代河泊所设立之后,维系甚为困难,各地渔疍户纷纷逃亡,课额空悬,明中期之后福建广东沿海渔课的征收方式和征收对象因时因地而异,地方官员务在补足课额,不能或不再拘泥于河泊所或由渔疍户来完纳。这种变化实为各色民人以办纳渔课之名自行于濒海之处划定海界大开方便之门,而在海界圈占过程中,势豪之家占有绝对优势,围绕濒海滩涂海界的圈占和争夺在广东、福建沿海地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堕民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新解读文献记载,提出自己的观点:堕民的起源与于越族有着文化上的渊源关系;他们原以巫业为生,沦为贱民有一个过程。宋后堕民的社会地位边缘化,明代被地方政府贬入丐籍而正式沦为贱民,而"门眷"特权的形成则标志着堕民阶层的稳固。  相似文献   

6.
杂户作为封建制度下的被剥削阶级中的一个特定阶层,始形成于十六国时期,它是当时各族统治者从被征服诸族中掳掠而来的,以军事方式管理并随军服役的一种特殊户口,时又称营户。到北朝,杂户转为隶属官府,供役于诸司,并被确定为“贱民”等级,同时其来源亦从被掳人口变为由罪犯充配。至隋唐时朝,杂户又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到唐代,作为“贱民”中的一个等级,它渐趋消亡。关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杂户的情况,我已另文讨论,本文  相似文献   

7.
浅析“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从历史上看,最■“贱商”的是孟子,孟子把商人叫做“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篇》).“重农抑商”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基本形成的,到秦王朝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在一些具体方法措施基本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支柱性命题.在这一政治哲学视野中,邓小平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使命就是实现对政治解放的超越,尤其是追寻超越政治解放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路径.把握邓小平的这一政治主旨,首先要建树这样的观点在当代世界,政治解放并没有造就历史的终结,政治社会并没有在形式平等中"热寂".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把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善于利用政治解放的文明成果积累超越政治解放的社会历史条件.这就使邓小平的政治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史上开始了一次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瓯邓是商周时期生活在岭南珠江三角洲的部族,是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自秦朝武力统一岭南,不愿服从中央王朝统治的瓯邓人开始了由陆居到水泊的历程,并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疍的族群。瓯邓与疍存在密切关系。瓯邓与疍民的地望是基本上重叠的;瓯邓与疍民的图腾是完全一致的;瓯邓中“邓”第一阶段演化为“疍”,第二阶段被统治者贬为“譙”或“蜒”,第三阶段更被恶意称为“蛋”。瓯邓是疍民的正源。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学运动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女性解放运动,并且将此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度.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将同情的目光投向女性身上.针对中国四百年来女性备受歧视深受压迫的现实状况,以及现实生活之中她们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人生遭遇,这些作家们把自己充满感性的笔触伸向了这一片美丽苍凉的领地,为她们流泪、呐喊,发内心不平之气,并且形成一股激荡奔腾的洪流,冲击着中国封建传统坚固的堡垒.正如当时李大钊所慷慨陈词的那样:"二十世纪是妇女们彻底解放的时代,是妇女寻觅伊们自己的时代,亦是男子发现妇女的意义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