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著名曲论家王世贞、王骥德和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日本学者盐谷温等人所持的曲的起源和“北曲先于南曲”的理论,在传统曲学研究中颇有代表性,甚至几成定论。本文经多方考证后提出新见,认为南曲不仅不是出现于北曲之后,而且南曲之源比北曲更早。曲学研究中另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散曲是剧曲的支流”。本文认为,戏剧与曲严格说是两码事,戏剧之所以又称剧曲,是因为它将散曲借到自己的营垒中来,以唱曲作为一种新的表演手段;散曲绝对不是什么“剧曲的支流”,恰恰相反,倒是剧曲即杂剧沾了散曲的光,既强拉了散曲加盟又顺便窃取了“曲”的外衣,只有散曲才是曲的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2.
从各体文学的角度分析马致远与张可久散曲的差异可以看出,马曲以剧曲为曲,张曲以词为曲,代表了元散曲创作中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向,体现了元杂剧和元词对元散曲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马曲俗中有雅,张曲雅中有俗,张曲对马曲又有继承之处,马、张二人成为元前期通俗生动的俗曲和后期文雅守律的雅曲之间过渡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康海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4.
元代曲论以特殊的理论形态从尊崇曲体、规范曲式、指导曲唱等方面表现了务实尚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音的音乐体系由曲(散曲)、指(指套)、谱(乐器曲)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曲"又称南曲、草曲、散曲等,其基本音乐结构由管门、滚门、撩拍三项组成。在100余个滚门中,"中滚·十三腔"最具特色,其唱腔最为复杂。凡属"中滚·十三腔"的曲子均由13个不同滚门组成,其复杂的润腔形式让一般"曲友"望而却步。《听门楼》是一首曲牌为"中...  相似文献   

6.
"谐"--元代散曲重要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不是一个"俗"字概括得了的.相对于诗词的含蓄婉曲而言,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露";相对于诗"庄"、词"媚"而言,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是"谐".构成谐趣的主要途径是语言的雅俗并举,构思的出人意表,漫画及误会的手法,及设置喜剧冲突.而元曲作家低调人生和游戏人生态度,散曲受众对于娱乐开心的需求,以及因与戏曲的密切关系而导致元代散曲作家在创作中"以戏为曲",是元代散曲谐趣风格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丁芒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大量运用现代语入曲,使散曲艺术与当代生活接轨;他发展了“咱度曲一自由曲”体式,为传统诗词曲与新诗合流之可能性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8.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9.
诸宫调对北曲(甚至包括南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诸宫调的宫调全部为南北曲继承,其曲牌大部分为南北曲袭用;南北曲的套曲结构形式来自诸宫调;北曲的用韵特点源自诸宫调;南北曲的衬字和增句这两种遣词用句重要特色在诸宫调中可见其渊源;南北曲以通俗诙谐为尚的语言风格主要源于诸宫调;北曲中戏曲曲白相间以演述完整故事的结构模式在诸宫调中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回族宴席曲有散曲、叙事曲与说唱曲之分。文章在论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基础上,将回族宴席曲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唱论中的“唱心说”,强调了歌唱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强调了情声并茂的美学思想。强调人身乐器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理论在今天的声乐表演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予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元散曲有小令、带过曲、套数诸体 ,对各种体式之特征 ,历代曲论家多有论说 ;以论带过曲和套数分歧较大。对曲中俳体 ,论家们亦有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称"打搅儿"曲和散曲。《尕老汉》是广泛流行于西北回族婚礼宴席场中的一首酒曲,笔者通过对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的田野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首资料,采用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探索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地域性流变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了解SCI、EI的概况、出版情况、文献收录内容、我国期刊被收录情况,有助于提高学术论文的SCI、EI收录率。同时,建议从投稿期刊选择、学术论文格式、积极参加国内外国际会议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加论文被SCI、EI收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周密《癸辛杂识》中保存着一条关于“唱赚”的重要资料,由该条资料可知“赚”作为“套曲”体,是以“套”记数的,元曲中“套数”的称名与之有直接关系。无论南曲、北曲,其“套数”都是对“赚”体的直接借用。  相似文献   

16.
了解SCI、EI的概况、出版情况、文献收录内容、我国期刊被收录情况,有助于提高学术论文的SCI、EI收录率.同时,建议从投稿期刊选择、学术论文格式、积极参加国内外国际会议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加论文被SCI、EI收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18.
元代的乐府诗,无论是旧题乐府还是新题乐府,大都是可以配乐而唱的。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其传,生今之世,无复能辨之者"的文化背景下,元代乐府诗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个奇迹。元代乐府诗所配唱之乐,主要是诗人们(含坊间乐工)创制的"今曲"。因而,"今之曲歌于古,犹古之曲也,古之词歌于今,犹今之词也",就成为了当时诗人们的共识。在这种乐府观念的指导下,元代诗人们无论是于乐府诗还是古诗,大都称之为"歌",即认为其都是可配乐而唱的。于是,元代乐府诗可入乐而歌的现实,与盛行于当时的散曲、杂剧、词体艺术等互相融合,从而构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音乐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19.
云间曲派是明末清初松江地区的一个散曲和戏曲的创作流派,该流派在理论上高扬"骚雅"旗帜,提倡"香草美人"的手法,并将这一理论主张贯彻到创作实践中去,在散曲特别是咏物散曲的创作上取得了较高成就,在明清之际的曲学理论和创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姚燧散曲析     
姚燧是元代前期著名的古文家,以散文见称,然而其诗词曲各体皆工,堪称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作家。其散曲大致可分三类:叹身世凄苦、抒相思之情、发隐逸情怀。感叹身世之曲感情真挚、深沉苍凉,相思之曲清丽婉约、深情绵邈,隐逸之曲清新淡雅、意境悠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