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稚晖作为国民党右派元老,在国共两党的对峙中坚持错误的政治取向,一生反共,死不改悔;但在八年抗战期间,他却矢志不移,力主对日抵抗,并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无疑,吴稚晖在抗日问题上的态度、立场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王桐 《中华魂》2013,(15):9-10
所谓学风,一般地说就是对待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是有关思想方法和思想感情的现实表现。对于我们共产党人而言,学风问题,则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的学风。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在调查研究中站稳人民立场,把握调查研究的科学严谨性,破除洋教条主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精准性、全面性、科学预判性等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统筹推进调查研究在推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坚守人民立场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统筹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动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回应群众新期待、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12,(4):69-71
题记:前不久,吉林白城电视台《发现白城》栏目组的记者采访了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陶斯亮一一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女儿。我们和她一起重温了陶铸在东北的工作经历,见证了陶铸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真坚持,一种是假坚持。假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以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视角,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调查研究是马列主义理论创立的科学方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源泉,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先行之举,是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事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陶铸在建国初期和文革前曾多次到广西桂林调研、蹲点。他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他关心群众生活疾苦,注重经济建设。他谈吐坦诚,笑声爽朗,动作敏捷。这一切都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转变党的作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解决当前的各种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求主体全面理解“实事”的内涵;主体有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和树立解放思想的观念;主体有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和公正无私的立场;还要求主体有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少走弯路而达到探求真理的预期的目的。因此,我们从事调查研究,必须要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要坚持唯物论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坚持调查研究中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以调查研究得来的真凭实据为依据,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隐瞒过失等不…  相似文献   

11.
道与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既指天道,也指人道.天道作为宇宙、自然的法则,属"必然",人道作为理想、规范,则表现为"当然".以道为视域,世界"是什么"和人应当"做什么",世界"怎么样"与人应当"如何做"等问题,内在地关联在一起.相对于"技","道"超越了经验之域而表现为形上的智慧,由"技"而进于"道",既指超越界限、达到对真实世界的整体理解,又指从知识走向智慧.对真实世界的整体理解,同时表现为一个"以道观之"的过程,后者意味着以统一之道为视域,扬弃和克服各种片面性,不断达到道的智慧.对中国哲学而言,道所内含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而道与人的关联,具体又展开为实践的智慧.以"志于道"为形式,道进一步还涉及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后者进一步指向人格的培养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管子》认为“德”是“道”的产物即“道生德”、“德者道之舍”;“道”“德”本来是没有区别的“无间”,之所以把它们加以不同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标明“所以舍”与“舍之”的关系;“道”是“德”的根由,“德”是“道”的形下显现;“道”“德”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体与用的关系;“道”“德”舞台上面的演员是芸芸万物,“德”在不同的个物那里,实现着不同的样态,“道”也在与万物的共作里,展示着自己无形而无限的力量,从而形成切实可感的即物而形、即物而是、即物而性、即物而德的“道”“德”链,展示了《管子》法家所具有的道德情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老子》哲学的辩证精髓在于否定性。这种否定性乃借助包括不动式在内的否定结构而实现。《老子》不动式具有语法上的简约性、逻辑上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等诸特点。不动式是深刻解读《老子》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象”与“道”是至今仍对造型思维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概念.“象”有感性化和具象化的特点,在造型思维中往往更多地体现为对感性因素的重视和运用.“道”有抽象化和理性化的特点,在造型思维中更多地体现为对客观因素的重视和运用.重视以“象”与“道”对于造型思维的影响,可以和谐地共组各种工艺、技术、造型因素,提高工业设计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更好地构筑现代产品造型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隋代初唐读者来说陶渊明已不陌生,但主要还是一位风雅高士,而非诗人.盛唐人虽有不满陶的一面,但总体上欣赏渊明风流,以群体的形式发现并开拓了田园诗.中唐人则将陶的平淡自然精神进一步凝定、普遍化.晚唐对陶的接受无多大进展,但也有特色.隋唐五代人之所以接受陶渊明是有其特定原因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的诗除了反映现实的诗作值得肯定之外,其诗集中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也同样具有特色,值得重视。沈德潜笔下的吴地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描写其他地区山水的诗兼李、杜、韩等人山水诗之长,并富有理趣。其田园诗熔铸陶诗和盛唐诸公田园诗之神,并能自开生面。其怀古咏史诗则使事典切,诗境浑厚,能翻出新意。沈德潜备受诟病的歌功颂德诗、应制诗在其诗集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即使是这类诗,也不宜一笔抹杀。研究、评价沈德潜的诗要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陶澍的出生地、生年、名字、家庭、婚姻、官场履历、著作、逝世等,人们对此都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或盲点,更有一些传说轶闻流传。本文通过深入调查、认真考察、仔细辨析、去伪存真,得出了陶澍生平相关问题的真实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李冶和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二人都大量写作酬赠诗,但面貌各异。李冶擅长融己情于诗句,故往往语深情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薛涛则语工辞巧而多客观观照,多取巧讨好成分,故显才情有余而真情不足。  相似文献   

19.
"道"与"logos"是中西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最高范畴和核心概念.二者之特征在诸多方面均相通,但是由于"道"之"不可言"与"logos"本身的"言说"的根本差异,导致中西方在遵循各自的最高哲学范畴的前提下,在政治、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野.语言作为人类行为的载体,集中反映了二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通过对"道"与"logos"的分析,解析中西方在其各自影响下的语言观的差异,可以为深刻理解东西方的语言与文化展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语见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它对吴敬梓独善思想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吴敬梓为广大士人提供的生存模式已不再是陶渊明的农业劳动,他还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为读书人的自立独善开拓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