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今技术创新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驱动力,专利作为发明创造活动的重要产出指标,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十分紧密。基于IPC分类的视角,对青岛市120个专利技术行业进行分析,对青岛产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做出评价。结果显示:青岛产业发展的主导性行业已现雏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形成了一批活跃技术行业,但同时存在技术源头创新能力较弱、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一些具有固有优势的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新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是兴国强民的重要举措。高校是高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对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高校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1.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灵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技术变革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这实际上是技术创新的思想。概括地说,技术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开始,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一直到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完…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与北京市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经济概念要求北京市必须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进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亚于传统产业.文章在探讨北京市技术创新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治理与发展对策,从而实现北京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技术创新对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选取三种专利的申请数和二三产业在GDP中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Eviews8.0来探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对依托技术创新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亟需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还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互为格兰杰成因,并且彼此的影响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整个产业发展的内容和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对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山西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机遇 ,适时确定准确的山西产业发展战略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山西具有能源优势 ,但是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落后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在当前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山西优化产业结构应该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DEA的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根据创新效率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产业普遍创新效率较低。基于结论,对我国的传统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绩效不理想,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技术创新不足、企业制度滞后、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限制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来促进我国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暗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统产业的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发展动能后劲不足的劣势日益凸显,针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动能亟待升级,结合国家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时代背景,对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潮涌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产业前景认知明确、银行贷款意愿对潮涌现象的产生有正向作用,而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力度和产能信息的充分程度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一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 ,实现产业化 ;二是要加快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技术创新不够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新世纪中 ,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条件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是指将各产业中相关发展要素互补匹配及结构同步升级,从而使原产业及在其边界处融合出的新产业整体功能形成独特的持续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协调,产业集群的质量就越高。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机理,运用价值链理论,对西安市三桥老街、“大华·1935”、书院门仿古街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突破传统产业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成功改造升级,应重视传统产业中文化元素创意与商业品牌的打造,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借力新媒体促进传统产业营销的推广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也遵循经济运作的规律,但是文化和社会的因素上升为关键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产业的兴衰。文章重点分析了社会逻辑在社会阶层、消费群体、城市发展、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体现,指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唐山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依托传统产业,壮大比较优势;依托京津优势,加强基地建设;依托港口优势,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入手 ,阐述了茶叶技术创新及其类型 ,分析其与茶叶竞争力的关系 ,并提出了提高福建茶叶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评论家日下公人列举一系列数字来说明日本的成果:在传统产业方面,日本的钢产量早已名列世界前茅;在现代产业方面,日本的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很多家电产品也位于世界首位;在高科技领域方面,日本也开始向美国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分工体系的新变化,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已经成为各国调整其生产模式所面临的主要趋势,技术创新是各国实现传统优势转变以及提升价值链上所处位置的必要条件。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世界分工体系所发生的四大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下面临的世界分工体系调整中的机遇和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长足的进步,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国内分工与世界分工的协调,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世界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新优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振兴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性文化消费热潮的出现和旅游业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产业正在复苏.本文以日本、欧洲为例,论述了保护传统产业的意义及其对振兴区域经济的作用.我国是工艺品大国,以历史悠久、门类丰富、技艺精湛等著称于世,但在市场冲击下,正面临各种危机.作者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经验,就抓住机遇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工艺品、振兴区域经济,提出了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演化进程与中国调整升级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及技术创新结构相结合,重点是着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产业、发展支柱产业以及改纽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建立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度高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在具体结构调整实践中,还要认清目前调整的背景,把握调整升级的方向、模式和途径,从而在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建立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效利用能源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已呈现出日益加剧之势。建筑行业要适应“入世”后的新变化,就应该励精图治,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 ,支撑出口增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不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趋势下 ,辽宁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提出加快出口产业升级、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营销水平等增强辽宁外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