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重庆是具有深厚巴文化底蕴和多民族的聚居地,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大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语、“啰儿调”、摆手舞、南溪号子、傩戏、梯玛神歌、薅草锣鼓、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等。然而面对这些灿若明星的民族文化,其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迅速行动起来,对其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相似文献   

2.
妇女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践行着提升妇女社会价值、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使命。云南楚雄"彝绣协会"在彝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弘扬社会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创立品牌和加大彝绣技艺人才传习培训、研发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利用电子商务推广等手段,是彝绣产品保护和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彝绣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更好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二人台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利于保护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实现文化自觉、文化权利的平等,有利于促进区域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文化的凝聚力、促进区域文化生态平衡。"二人台"保护与传承中需注意"个体性"与"群体性"、"原生性"与"变容性"、"特指性"与"整体性"三对关系。保护与开发"二人台"可以从建立资源库、互联网、多重传承、适度开发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河曲“山曲儿”与左权“开花调”双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保护模式的研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民歌保护模式的确立要考察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形成整体性保护,以民歌文化为中心构成了文化、社会、自然三个生态圈,以及文艺主体生态系统、文艺本体生态系统、文艺功能生态系统诸因素组合而成的文艺生态场.民歌保护模式的中心环节是抓住传承机制,传承机制的核心是要保护传承人,对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与对民歌文本的静态保护是延续民歌生命的双重保证.从山西民歌的生存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在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带的河曲县建立整体民歌生态区,而在太行山农耕与游牧交汇区的左权县实行民歌村与民歌保护从娃娃做起的保护模式,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歌保护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城镇化冲击、自然传承制度落伍、受众范围缩小、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举步维艰。但与此同时,非遗工作正迎来国家全面推进传统文化复兴、文化消费市场爆发式扩大的战略性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应该通过健全反哺机制、建立产业化传承制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灵活运用"文化例外"原则等措施,有效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与保护,原因在于传承链条的脱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探索其传承规律,摸索其有效传承途径.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充当"演员"和"观众",从而使传承链条得以维系.同时非物质文化可以同高校校园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本文通过探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及存在问题,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非遗传承人包括"传授者"和"承袭者"两类行为体,传承是传与承的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人的"活态化"。本文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对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传与承的主体,又要为两者互动循环提供足够的空间,最终目标是形成本土非物质文化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非遗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功能——情境——角色"三位一体的理论创新以情境保护为核心,颠覆了"非遗"保护的形式主义,着重于实验区本体的最鲜明特色,这种鲜明的特色需要多维度地营造文化情境,推动区域内文化链联动,达到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的理想目标。"功能——情境——角色"的理论创新把格萨尔文化保护放在更宏观、更具现实意义的情境中。从顶层设计确立县域特色形象定位,形成州级统领、县域发展的合力。通过完善传承传习的四个体系来塑造传承特色情境。优化传承人管理增设职业发展情境,提升传承水平。规范传习场所管理明确优化原则和匹配制度。提升重要信仰场域的情境建设,重视数字技术在传播中的运用。传承民俗节庆情境三管齐下,为消失的、现有的、活跃的节庆情境设计保护举措。格萨尔文化生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重视格萨尔史诗说唱"非遗"项目多样化的体验塑造,通过人、物、力的集聚来巩固薄弱的传承链条,实现格萨尔文化生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亮  赵亚娟 《学术研究》2012,(4):47-53,159,160
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文化财产"一词混淆了现代文化财产与历史文化财产的区别,抹杀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且含义较窄,通常限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有形财产;"文化遗产"一词则突出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避免过分强调物品的商业价值,且含义更丰富,涵盖了不具有高商业价值但又需要法律保护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比"文化财产"更可取。为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并传承中华文明,我国现行立法应将保护对象从"文物"扩大到"文化遗产",将有关立法整合为一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通则》。  相似文献   

11.
"门匾文化"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极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客家历史文化渊源,反映了上犹客家人的历史、姓氏来源、艺术审美、家教家及民俗风情。但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加之政府投入不足,上犹门匾文化也受到冲击,面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为此国家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加大对非遗传承者的资助扶持力度,加强对非遗研究专家队伍建设,打造以门匾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重视对非遗传承的培训教育,促进上犹门匾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护和传播方式也日益多元.其中,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特有的艺术呈现形式,使"非遗"在传承、传播上更加生动和直观.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种新的方式,其核心就是在传统的文化精髓中再注入创意理念,让各自价值充分展现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2):189-192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民族生存发展史在文化音乐形态上的结晶凝聚,传承好、保护好,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以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要注重原生态本质的保护,又要将其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当今社会,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适合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把井陉拉花改编为大众健身操的设想,探讨如何使非遗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与保护问题.将井陉拉花改编成广大民众参与的健身操,引入全民健身的范畴之中,既可以达到传承与保护"非遗"的功效,亦可达到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口述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以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受这种隐蔽、师承方式的局限,其生存状况十分脆弱。非物质文化"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传承特点,决定了口传资料、口传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鉴于口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口述档案的定义不易过窄,应该涵盖"口述历史、口述资料、口头传说、活档案"等口述资料。否则,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不利。  相似文献   

16.
张小军  徐琨 《河北学刊》2014,(2):216-218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加,音乐类"非遗"项目也随之增加。因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保护,深入探究河北省音乐类"非遗"特色品牌文化的构建,以期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达宏 《东南学术》2008,(6):194-199
本文在分析中华儒文化在福建及闽南地区传承的基础上,着重从"孝文化"、"献身文化"、"商号文化"等方面阐述了闽南侨批独特的儒文化特点,提出,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要加强对侨批人文史料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遗文化门类众多,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我国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民间音乐传承萎靡的原因,探索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路径,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综合多元化价值愈发凸显。传统村落具有"惠及苍生"的农业生产价值、"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村落共同体的生活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与教化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既要根植本土特色资源和深厚乡土文化,将其优秀多元化价值活态传承下来;同时又要创新发展形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以及满足村民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以及在发展中得以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创新:重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的三维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