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浅谈高校管理法制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国家和历史的重任,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就必须通过高校管理法制化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党支部建设对改进教风和学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松 《理论界》2005,3(7):156-157
高校的党支部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当前,高校的党支部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风和学风建设,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高校党支部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才能促进教风和学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师德建设及其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 ,应该坚持以德治校 ,在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面起示范作用 ;而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建设者 ,同样应在道德修养方面起表率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至关重要。一、当前高校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对高校教师调查 ,我们看到大多数教师能自觉按照党和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因此 ,必须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原则和方法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政工队伍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 ,高校“两课”教师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结合目前“两课”教师的现状 ,必须不断加强“两课”教师的修养 ,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以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风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必须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三风"(教师的教风;管理人员的作风;学生的学风)良性互动,改进学生工作方法,将高校学风建设抓实抓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近年来大量补充了青年教师.在高校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出现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和教学任务不相适应的情况.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教师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高校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近年来,高校补充了不少青年教师,总的来看,这些青年教师思想素质较好,基础理论较扎实,但他们毕竟是刚踏入教师的行列,不熟悉业务,缺乏教学经验,短期内难于适应教学任务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极为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可以认为,没有人的现代化素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和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就得不断加强和发展民族教育。而民族教育的加强和发展又必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化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几方面,探讨了素质教育与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现代化人才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强、专业复合性,实现知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就是知道什么叫学习,明白为什么学习.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中国梦"进程中赋予大学的使命责任。首先,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三心四能",而且还能实现"五个结合",即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结合、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结合、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结合。其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的核心和关键。再次,坚守"教师主体,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前提。要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就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彰显教师个性、加强教育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方面。实践"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制度来建立高水平的课程体系;二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2.
周新德 《云梦学刊》2013,34(2):131-134
多年以来,湖南理工学院不断探索和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改革等措施,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定特色,但在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建议是要加强国际贸易学科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调节心理压力,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道德和工作制度,力求通过教师自身和政策层面的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卓越教师的实施是基础教育与高师院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卓越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历经四个时期:初级阶段、有效能阶段、高效能阶段与形成阶段,四个阶段的卓越教师培养具备不同的标准与要求。高师院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培养需要进行一体化设计,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设计等。高师院校在培养卓越教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对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辽宁医学院加强师资队算建设哆具体实践,提出以教学为中心、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之一是教师,而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则是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应该科学分析教师人力资本现状,与同类院校人力资本开发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实际制定地方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战略措施,不断提升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代建筑学专业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突出主干体系、强调支撑体系、结合城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文章强调了现代教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来审视我国技术师范学院植物保护教育和其自身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要求。职技师院植物保护教育面临教学队伍建设薄弱,教材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科生生源质量等对策和措施,才能提高技术师范学院植物保护教育办学水平,使植物保护师范教育特色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毕业前不惜重金投身于社会软件培训机构接受再教育,这一现象给高校的IT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反思。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软件培训机构在IT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优势:专业定位准确,教学环节连贯而完整,教师专业素质高,办学模式产业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市场培养"技能型"IT人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办学模式产业化、企业化等应用型本科院校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生态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人才培养大众化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知识结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教育氛围等方面论述了生态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案,以期为我国生态产业人才培养和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制定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