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讲平等以后,等级观念长期以来受到反复批判.从儒家对等级的论述来看,等级制有合理性的一面,在以往的社会历史中,平等都是相对的,从未存在过绝对的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不是没有差别.财富不平均,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平均主义更不合理,差异才可能公平.平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类的最高理想,现代社会的使命在于努力减少与减轻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在阶级社会,由不同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构成的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权力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维护封建等级制与反对和突破封建等级制的斗争,一直成为封建社会斗争的焦点之一。它对于封建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都有重要的影响。一、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封建等级制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的权力与地位相对稳定的一种阶梯式结构,它不但对被统治阶级有很强的排它性,在等级的阶梯之间也互有排它性。最典型的如魏  相似文献   

3.
拉链式结构:父权制下的性别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是一种权力等级结构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等级制。在父权制下,两性关系呈现出一种阴阳交错的拉链式等级结构模式:在同一社会等级中,男性地位比女性高,男尊女卑,性别不平等非常明显;在不同等级中,上尊下卑,等级高的女性地位比等级低的男性高,在地位或职务比自己高的女性面前,男性也必须低下尊贵的头。不存在超越等级鸿沟的性别不平等。将父权制等同于男权制,等同于男人的统治,是一种理论误导。  相似文献   

4.
周代是宗法制盛行的时期,与此相联,周代实行着一种在宗法制基础上的等级制。西周等级制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爵位制。《左传·襄公十五年》有一段记载;“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后世对是否曾这样划分爵位,多有疑问,但周代确实实行过封爵的等级制,却是众所公认的,周代的等级制与官制基本是合一的,有爵位就意味着有官职,而且是实行世卿世禄制。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权力范围明确,组成了一个等级严明的宗法社会。这种状况在周代所封诸侯国中皆有表现,一直到春秋后期直至战国,社会出现大动荡,才受到大的破坏。楚国在政治制度上从未秉承过周代的宗法制,也不搞世官世禄,其等级制也不象周代那样有明确的划分。楚国的等级制中包含  相似文献   

5.
1861年俄国农民改革率先松动贵族地产的等级限制,土地占有渐由等级制向非等级制过渡,贵族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直接牵动其政治和经济地位升降,并有力地影响着地主经济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朱伟奇“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关于立法权的论述是等级制和代议制的混合,同当时西方代议制国家的状况有很大差别。黑格尔的"等级要素"概念指的是工商业者选派的参与国家立法的代表,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设制的等级要素的矛盾性,阐明它是非政治的私人等级的变体。黑格尔把等级要素作为中介,试图在君主、政府的意愿和特殊集团的意愿之间达成协议。马克思指出,等级要素不过是市民社会私人等级参与立法的假象。马克思所追求的是超越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型民主,是广大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先秦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礼的形式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结构,有许多因素是利用旧的氏族制改造而成。例如姓氏制度,最初它本是起源于母系时代并被用作血缘系属关系的一种标志,其基本作用是认定氏族成员在血缘集团中的身分归属。但在后来,主要是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姓氏却成为身分、门第、地位、特权诸社会等级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马克思·维贝尔似文官系统为楷模,总结了以效率为目标的文官结构的一些特征: 1、等级制文官须在行政部门的某一层次上担任一个常设性职务,其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大小取决于他的等级地位,由他的直接上司授权。  相似文献   

10.
官僚组织构建的两大基本原则是等级制原则和专业化原则。两大原则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推动组织建构管理秩序和获取外部资源,从而确保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这两大原则存在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依据两大原则形成的等级制权威和专业权威互相为争取在组织中的优先地位而不断抗争,这种抗争就构成官僚组织的两难。社会发展需要组织不断超越这一困境,以适应知识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长明 《文史哲》2007,(6):122-129
天地和谐而衍生万物,错落有致的自然万物,展示了大自然奥秘无穷的生化智慧。天生万物必有用,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都是生态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价值——尽管有些存在的价值目前尚未被人类认识到或者永远不可能认识到。就本原的内在价值而言,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种价值属性不以人类是否认识到为转移。各种人类和非人类存在虽然在质上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在量上却有价值大小的差别,其价值大小与该种属在万有存在链条中的级次成负相关,与关联系数成正相关,这就是万有价值定律。存在本身就是存在的理由,一些看似"恶"的存在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自然界内置着万物价值的自平衡机制——"和谐剃刀"。大自然的"和谐剃刀"有时会为了保全一种存在而剔除另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法权中的等级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残余。195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篇“冲破医学科学跃进的障碍——等级制”的文章,里面写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部门中的职衔名目繁多,层次复杂,界限森严。……医疗人员有实习医师、初级住院医师、高级住  相似文献   

13.
韦伯的官僚等级制设计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在对传统官僚等级制的批判中提出的这种非人格化特征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同时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偏差。本文在肯定其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对其实践中的偏差提出救治的方案,从而揭示这种非人格化特征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家山汉简律令分别规范了葬期、赏赐敛衣与棺椁诸项葬俗制度.其中在"归宁"律法与<置后律>的双重约束下,葬期与继承制度相互制约,反映了汉初重视葬制从速的同时,适当关照了"致忧之义".在<赐律>中,敛衣与棺椁的赏赐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别,这是汉初身份等级制在葬制中的集中体现.汉魏时期,葬期的法律规范与葬具等级制的形成及其演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魏时期薄葬与厚葬的并存.与此同时,葬制与礼俗的调整与革新也构成了葬制相关律令存续或废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等级观念对我国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联 《船山学刊》2005,(1):55-57,36
在古代中国宗法等级社会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不仅使良贱相婚成为法令上禁忌,而且也使良人内部亦存在士庶不婚的鸿沟。其直接后果是,社会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封闭式婚姻圈,使人类自身生产难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中国宗法等级社会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不仅使良贱相婚成为法令上禁忌,而且也使良人内部亦存在士庶不婚的鸿沟。其直接后果是,社会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封闭式婚姻圈,使人类自身生产难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营造了主体性思维景观和个体化审美空间。主体性思维融感性与“慧性”于一体,打造感知和体察世界的“融合性思维图景”;审美空间是个体情感和情趣塑造的性灵世界。在其诗歌中,物是物自体而非康德所谓的现象;人是自由的人,在“存在”中不断获得和扩展“智慧”。诗人背离语法惯例,进行语言实验,将处于诗句任意位置的普通事物大写。狄金森以此反抗既定语言秩序,批判等级制理性传统。通过塑造“性灵人格”,诗人探索人类本性和本心,抗击理性人格对存在本性的遮蔽。  相似文献   

18.
论制度的正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性是有效率制度的基础,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作为制度正义分析的基础.在我国转型时期.基本制度环境和大多数制度安排是公正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制度安排的非正义一面,主要表现为非亲贫性、掠夺性和等级性等三个方面.这种制度的非正义性有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甚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如等级制),有的是一些改革的滞后和公共政策的失误造成的(如非亲贫制度),有的是新旧体制摩擦的产物(如掠夺性制度).推进我国制度公正性的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要重视制度公正性的理论研究;探讨制度公正性建设的机制和保障条件;强调基础性制度对次级制度安排的权威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19.
以理性确定性压制感性的形而上学等级秩序,在20世纪的反形而上学思潮中成为核心攻击目标.对形而上学等级制度独断性的质疑导致了"确定性"概念的更新.感性确定性在形而上学内部对这一独断的等级制进行了变革.由于对感性确定性的集中关注,美学的基本问题成为形而上学内部经典命题的延续.美学应在感性狂欢与理性压制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仪礼.士昏礼》与《春秋经传》为中心,探讨春秋时期妇女在婚姻礼制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差别地位。《仪礼》旨在从伦理道德的范畴为其时社会构建一种理想和制度化的模式,故其中更多的是彰显一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制;但从更多体现实际生活的《春秋经传》中却发现,春秋时的妇女并非永远的服从者、卑下者、被统治者,甚至男女尊卑、主从地位颠倒的现象在其时也绝非罕见。这种与其时居主导地位的男尊女卑性别等级制相悖现象的存在,是与春秋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