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区》2015,(25):30-31
有社区工作者来信咨询: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社区应该开展志愿互助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流程有哪些?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75年)》(国办发[2011]67号)明确:“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刊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田志梅 《社区》2011,(30):20-20
山东省泰安市以社区为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需求、志愿者特长、服务时段等,为居民提供“点单送菜”式的志愿服务,努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规范运行”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9):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在城市社区建设上的一点探索。"江西省  相似文献   

4.
邹捷  田禾 《社区》2012,(15):23
社区居民从事志愿服务10分钟,就可置换一张10时分的"社区良票",可在集市上交换同等志愿时的服务。家庭主妇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外国宾客准备餐点,扣除成本、捐出部分公益金后,每人可以获得约70元的"分  相似文献   

5.
李月娟 《社区》2013,(7):44
时下,社区志愿服务在青海省西宁市已蔚然成风。据了解,志愿服务大多由组织者单向提供。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志愿者呢?需要能坚持下来的志愿者"我们去年招募了上百名社区志愿者,但是经过一年的服务,发现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3月12日,西关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海涛说,所以只得  相似文献   

6.
张鸣宇  董海宁 《社区》2011,(28):12-14
党员志愿服务一直是浙江省义乌市江南社区各项创建工作中的一面旗帜。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方面的作用,江南社区建立了党群惠民议事会、“乐众”党员志愿服务站,并出台了江南社区党员志愿者评星亮分管理办法,使每位社区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关心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13):20-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点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4,(13):4-4
厦门市湖里区作为试点区将全面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工作。即居民可以享受到一种“可订制式”的志愿服务,如同点菜一样,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电话、网上留言、志愿服务需求意见箱等方式选择相应的志愿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9.
夏盛 《社区》2013,(5):28
我们社区在2012年9月创办了"志愿服务人人帮",居民可把自己的时间、力量等优势、技能"存"进去,变成"人人帮"积分,分数越高星级越高,享受的待遇也越丰厚,最高金牌志愿者享免费旅游,购房还打折。如今,社区"志愿服务人人帮"已有50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在登记本上登记的"本金"各不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情感功效的发挥是一个“志愿行动—情感传递—治理效果”的传导过程。在社区治理的国家建构层面,志愿服务通过媒介丰富、情感信息社会认知、启发社区治理公平的方式深化居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层面,志愿服务通过聚合情绪氛围、开展积极活动、塑造社会身份认同的方式培养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在群体互动层面,志愿服务通过相似吸引、启动互动仪式链、增进积极相互依赖的方式营造合作、友爱的社区氛围;在个体心灵层面,志愿服务通过抑制居民不道德行为、让居民获得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体验、彰显居民个体优势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道德向“善”,从而为建设美好社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和赋能基层治理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居民更优质服务的需求对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要求。社区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与满足居民特殊化需求和供给、居民多样化、高质量要求方面还存在困境和差距,难以精准对接和精细化治理。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赋能,必须探寻精准化对接的路径: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和政府支持,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选拔储备机制,提高专业化队伍的供给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这对于改善社区志愿服务质量、赋能赋权社区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网络小工具 解决社区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明  兰晓飞  高莉莉  黎波  黄伟  俞芳 《社区》2012,(13):24-27
多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在各个居委会的逐步普及,一些受人欢迎的网络沟通手段被迅速应用,尤其是一些方便实用、互动性强的小工具,像QQ群、博客、微博等。凭借这些小工具,社区居委会在发现和满足居民需求方面的工作方式变得愈加灵活高效。这些流行的小工具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好帮手,使社区的"草根治理"成为了现实,同时也为社区志愿活动更添活力。  相似文献   

13.
成徐芳 《社区》2013,(6):20-21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从2010年起成立了社区服务项目"邻里关爱驿站",努力推进和谐社区服务,大力营造"古韵坊巷、乐融太庙"的社区文化氛围,架构居民感情沟通的桥梁。通过三年的打造,  相似文献   

14.
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治理与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然而社区志愿服务的失灵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失灵的现状要求重构社区志愿服务结构,再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依据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观点,社区志愿服务包括意愿、激励、组织、资源、文化、技术六大内部要素和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三大外部要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就是这些要素的有效组合,它涉及志愿微循环机制的完善、协商机制和参与机制的合理选择,以及事务分流机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2,(2):10-13
(2011-2015年)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  相似文献   

16.
孙卫利 《社区》2013,(3):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四社区结合工作特点,采取"一线工作法"服务社区居民,强化和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转变社区工作者作风,提高社区工作效率,进一步密切与居民的关系,在社区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关蓉社区持续以党建创新项目为抓手,在构建“英蓉阳光服务”主体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载体,以创建“温馨志愿广场”“温馨服务大厅”“温馨英蓉讲堂”“温馨党员之家”“温馨党群通道”“温馨助学家园”“温馨炫彩艺苑”等七项党建阵地和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项目为支撑,着力构建立体化的社区党组织联系党员服务居民的构架。  相似文献   

18.
戚良鹏  汤先珍 《社区》2012,(30):16-17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赭山街道积极开展“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建立专业志愿者队伍,收效显著。“一米阳光”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不仅让赭山街道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蔚成风气,而且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一米阳光”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的问题有人管,呼声有人听,困难有人帮,真正架起了党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同时,赭山街道党工委针对居民日益丰富的各类需求,建立了十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将“一米阳光”服务理念根植于和谐社区创建的每一个细节,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让居民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就近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孟冉 《社区》2011,(20):18-19
北京市东花市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一刻钟服务圈创建工作,形成有效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机制,使一刻钟服务圈成为辖区居民的"宜居幸福生活圈"。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政务服务东花市街道面积2.02平方公里,目前有常住人口52838人,设有八个社区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民参与程度是衡量我国社区体育自治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志,通过增强社区意识、利益社区化、参与组织化、服务专业化、社区自治主体化等提高居民社区体育自治的参与程度,是推动社区体育自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