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名山县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项目带动、干群主动、社会联动、百姓受益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使整个名山焕发出生机。特别是2010年启动的省级茶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基本实现土地整理项目全覆盖,5个乡镇26个村166个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示范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西部路罗镇西北的贺家坪和邢台市西部的浆水镇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为试点,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农村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农村基础设施情况等对河北省山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经济体系不突出、垃圾管理不到位、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农民自身也有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大医疗保障力度的需求。因此,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加强农业发展、加大农村改造力度、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等措施,才能满足农民提高生活品质的现实要求,进而缓解农村一系列矛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袁以星 《科学发展》2011,(10):93-98
本文以上海农业为例,通过对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分析,科学把握都市农业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规律,探求都市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文章结合上海实际,提出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个主题,把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凸显都市农业三大功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落脚点,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通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增长具有超越整体经济增长的潜力。上海的流通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好,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未来30年,上海将发展成为“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成为全球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资源配置中心。与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致,上海流通产业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市场引导力、资源配置力、科技支撑力、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有助于农村农民体育活动的展开,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帮助。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所确定的“四个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其中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则起着核心与先导的作用,具有非常迫切的战略意义。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应是以货物贸易为主,具有国际化水准,并对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的核心交易市场。本文在分析当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网络核心优势尚不明显、贸易主体尚未确立、核心交易平台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些战略思路与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贫困山区如何搞才符合实际,文章通过对山区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国家完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广大的农民群众真正的拥有现代化的投资意识。这不仅仅会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也会大大的拉动整个国家的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光军  梅士伟 《现代交际》2013,(9):214-214,213
涉农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涉农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要大力推进建设理念创新,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在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服务特色;大力推进建设要素创新,以基地建设、服务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突出建设重点;大力推进建设机制创新,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婕 《城市》2007,(3):30-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12.
李宏志 《城市》2008,(10):58-62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进一步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方志权 《科学发展》2013,(3):112-116,F000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当前,上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规划限制较多,村级经济缺乏发展空间,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村级组织职能发挥不够。改变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瓶颈,必须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4.
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浙 《城市》2011,(1):13-15
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天津"十二五"及其之后的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以天津为代表的沿海中心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琪 《科学发展》2012,(5):92-99
当前,上海人口新二元分割的特征还很明显,城市外来人口渴望融入和认同的心态非常迫切。随着国家对城乡关系的战略调整,确实需要反思长期以来执行的对外来人口"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管理政策,积极引导和吸纳外来人口融入城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帮助外来人口从经济、社会、文化多层面融入当地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彭震伟 《城市》2007,(2):3-5
一、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的基本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国家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要求,上海的城市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导致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及功能布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李全喜 《城市》2006,(2):3-7
一、"十五"期间天津城建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天津城市建设工作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和创建宜居城市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了服务和保障."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和公路建设投资736亿元,完成房地产投资1140亿元,分别是"九五"的2.4倍和2.2倍,投资比重分别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3.8%和21.3%.总结"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取得了6个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汪泓  孙建平 《科学发展》2011,(12):47-69
基于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体制机制现状,分析新城建设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重点提出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体制机制优化和完善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