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路标。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海期待通过战略研究来探索方向、统一思想、明晰思路。未来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要顺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潮流,要追寻城市功能演变的客观规律,要依据上海城市禀赋的独特因素,树立系统的观点、智慧的观点、可持续的观点和开放引领的观点,依托长三角区域建设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共生的世界性全球城市,用系统的观点来看上海未来全球城市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此,适应新常态,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锁钥。黑龙江大庆、江苏江阴和四川成都,一个是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资源型城市;一个是毗邻长江黄金水道,闻名全国的经济活力城市;另一个则地处内陆,是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它们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向侧重各有不同,却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这一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孙雷 《科学发展》2011,(12):104-111
通过深入分析上海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贯彻"十二五"规划,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研究提出上海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当前上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职教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德育工作面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导向为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并实现城市发展的内生转型,将贯穿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关键过程,并使得上海的城市功能面临扩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开放方式与开放界面变化的前提下,识别它给上海构建全球城市带来的主要机遇,提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展城市功能的内涵与路径,包括:依托要素流动的战略通道,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功能升级;通过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分工通道,加快上海科创中心的功能建设;凭借全球治理模式变革的制度通道,充实和扩展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上海科技产出稳步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产业发展提速、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积蓄了新动力。2013年,上海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更趋复杂,形势将更加严峻,上海科技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顺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中实现新提升。  相似文献   

7.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津与我国许多大城市一样,面临着城市转型的问题.城市转型就是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包括城市经济的转型、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等.一、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就是使不尽合理的结构合理化,通过主导产业的培育带动城市生产力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经济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型,并且不断优化,达到动态平衡与合理.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GDP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6%以上.但天津经济结构并不合理,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6∶53.1∶45.3.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与天津的地位不符.因此,经济结构的转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大幅提升了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功能提升,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建设。展望2011年,上海将迎来“十二五”与“世博后”的开局之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宏观政策继续从紧,新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与风险不断涌现累积,上海加快社会发展的困难将更为突出。对此,迫切要求上海进一步放大世博效应,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步伐,为城市全面转型提供坚实社会支撑。  相似文献   

10.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构建“人、城、境、业、制”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以系统的生态发展观引领上海城市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转型的缘起、内涵与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与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基本内涵,即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发展动力、体制机制五大转型的有机统一,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总体特点与态势,并据此提出了加快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目前老干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已成为当今面临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胡彬  胡晶 《城市观察》2015,(6):138-150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创造的共同影响下,上海服务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成为了开放升级条件下加快都市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然而,从国际竞争力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结构与质量都与亚太的两大全球城市——香港和新加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两个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网络的活跃节点,深层次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主要得益于发达的、迎合全球价值链分工需求的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尽管它们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不完全相同,但是却对致力于建设全球城市的上海给予了同样的启示:发展服务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深入市场化改革,探索全球治理框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从完善创新生态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振 《科学发展》2014,(8):33-38
在上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发展健康经济作为上海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要以最具优势的医疗服务业为主导,以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制造业为两翼,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医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三大支点,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两大助推,加快打造健康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塑造健康经济城市品牌.争取在四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释放三级公立医院能量.二是激活医疗服务市场,加快引进外资、培育民资.三是促进健康经济与新产业革命融合发展.四是立足自主创新,努力培育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16.
彭震伟 《城市》2007,(2):3-5
一、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的基本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国家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要求,上海的城市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导致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及功能布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和上海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旨在实现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主要目标在于创新开放模式,并实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相互衔接。对此,产业与地理的一体化发展作为核心的实现机制,决定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独特的平台属性及转型倾向。本文通过对转型导向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预期演化路径展开深入的分析,从功能拓展的角度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依托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和专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认为它的建设应纳入到国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总体政策框架与上海全球城市的战略转型框架之中,以降低"试错"式改革的成本,提高制度创新与复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十二五”发展主线与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期,是发展动力大转变、经济结构大转换、城市功能大提升、社会结构大调整、开放格局大转型、区域关系大整合的时期。上海"十二五"的发展应当突出"创新"和"转型"两大主题,以"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作为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19.
《公关世界》2010,(4):56-61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这与上海转型发展要求高度契合,而加快转型发展则是上海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