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建设进展参差不齐;新城功能培育受到普遍重视,但尚无功能真正健全的新城出现;各大新城都在力求实现其城市基本定位,但发展态势表现不一。新城建设中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如未能充分体现“紧凑型城市”规划理念、聚焦重点建设不足、产城融合程度尚不理想等。上海应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回应新城建设中的迫切诉求,进一步提升认识、聚焦重点、有序推进,推动郊区新城真正成为面向长三角地区、强化和拓展上海城市功能的市域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4,(5):54-59
建立上海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是: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根据各区(县)不同的主体功能和开发任务,实施差别化政策;按照"二级市"的要求,简政放权,增强郊区自主发展权和统筹协调权;适度调整市、区财政分配体制,使郊区各区(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利用激励、财政激励、生态发展激励和绩效考核五大机制,促进郊区差别化管理,增强郊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实施"强镇扩权",创新郊区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增强郊区发展活力。上海建立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还需适当调整郊区城市建设标准、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标准、增加郊区人口导入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范简政放权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4.
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其中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了相应演变。但总体来讲,尚未真正摆脱单一中心的空间结构模式,郊区新城发展仍存在很多瓶颈问题。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既要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充分借鉴世界新城建设的有益经验,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更要注重中国国情和上海的实际情况,从国际大都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基本的城市经济规律,寻求有序开发与持续发展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5.
6.
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应坚持交通建设先行,建成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坚持产业发展优先,做高产业能级;坚持生态保障导向,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基地;坚持引导人口有序集聚新城,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坚持土地集约发展模式,再建一批地标性项目;坚持市场化为主的融资模式,提升财务运作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将新城建设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并与中心城区一起构成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内圈". 相似文献
7.
8.
上海市郊区经济促进会 《科学发展》2014,(9):48-53
促进郊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快园区转型发展,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要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二次开发重要性认识。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前提下,按照全面探索、逐步推进、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原则,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转型、环境整治,通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立足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市域和五个新城所在区,结合五个新城发展实际,充分考虑五个新城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挖掘各自比较优势,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要注重五个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差别化政策,更要强调五个新城之间的差别化政策,还要考虑五个新城与周边苏浙城市的政策差异,促进五个新城发展的差异化、特色化和协同化,提升新城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化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拓展.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观点已逐渐成为研究界的共识。然而,目前城市规划范畴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多偏重于对公共政策基本理论的探讨及与城市规划理论的结合.缺乏对具体政策问题的研究。始于2004年7月的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以居住点集聚、房屋置换和土地流转为手段.达到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上海要立足于长期发展,将新市镇培育成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建成布局合理、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明显、层次分明的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协调、相匹配的新型城镇;要将一批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新市镇,建成人均地区增加值、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现代化新型中等城市;将一批发展潜力弱、生态环境好的新市镇建成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型新市镇。为此,上海要加大综合改革力度,激发近郊型、门户型、特殊型新市镇的发展活力,创新一般型、新城组团型新市镇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新市镇建设,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模式;应强化新市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由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等对全市新市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须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按照"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绿色低碳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4,(4):88-9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构筑规划、建设、管理、技术、产业、社会和合作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系。未来上海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以法律机制为前提,以政府监管机制为保障,以能力建设机制为基础,以社会参与机制为监督,按照"引逼结合、多方合力、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的原则,加快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主要途径有: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长效市场机制;推进分布式能源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培育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先进制造理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2014,(6):78-88
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需要创新模式,更需要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上海需探索成立市级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建立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第三方评价制度;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目录,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的增长机制;加大社会组织人才扶持力度,出台公益人才扶持政策,打造公益人才培训基地;制订免税扩围政策,如细化免税对象、扩大免税内容、简化免税审批流程;建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体系,如建立支持草根社会组织的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设立公益基金、设立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资金专户;开展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试点,建立国际社会组织集聚园区,开展服务于外来人口的社会组织综合创新试点,建立与国际对接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机构从一元化到多元化,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合作日益明显,合作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我国金融创新系统逐渐由独立创新阶段向合作创新阶段转化。为了避免金融创新系统陷入低效锁定的状态,我国在建设和发展金融创新系统时应考虑以下问题:注重新金融系统的整体科学设计,强调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创新与微观创新主体主导的诱致性创新的结合,重视新金融系统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房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上海直管公房、售后公房在当前管理运营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公房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房屋买卖置换、租金费用收缴、邻里纠纷调解、违章搭建处理以及房屋的维修维护等,是改善居民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居住水平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上海老旧公房管理与运营机制,应提高物业费收缴率,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建设,健全公房服务收费机制,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业主大会自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可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以科学发展来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必须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关注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有效增长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19.
新型社会组织因其是现阶段社会组织中最活跃的部分而备受关注,通过剖析上海新型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在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的经验,从外部环境、管理机制、财政配套、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上海新型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