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曾指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蒋介石速胜论失败了,依赖外国参战也落空了,投机不成,投降又不敢。他被八路军的力量、人民的力量逼得不能不走向持久战,不能不在政治上表示一点进步。但他的投机性、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的河南抗日救亡运动陈传海1937年7月7日夜,侵华日军向卢沟桥发起进攻,开始了武力灭亡中国的新阶段。驻守在这里的第二十九军广大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各界的努力,执政的国民党政治上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3.
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在抵抗日寇进攻上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抵抗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毛泽东同志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  相似文献   

4.
5.
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战文坛,作家云集,期刊荟萃,团体如林,出现了蓬勃的崭新气象。这一时期,报告文学异军突起,作为一支文艺的突击队,随着日益高涨的救亡声浪兴起,在武汉迅速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它以轻健敏捷的姿态,走在各类形式创作的最前头,一跃成为战时文学的主流。茅盾在论及这一时期的创作时说:“在作品方面,这一时期——从七·七到武汉失守,最流行而最精彩的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6.
日寇挑起“七七事变”,本来报纸发行量便少的乡村,这一来,更阻断了京、津等大城市下乡的报纸。 冀中区在我党领导下,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有收音机的人家,收听由国民党中央台播发的抗战消息和天下大事。但能听到广播的人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便有人自发地(多数是教师)把收到的新闻记录下来,摘要刻写、用油印机印刷成八开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日是被动的和消极的,但国民政府最终还是放弃了不抵抗政策,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主战场的地位,是不容动摇和否定的,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暴御侮反侵略史上的光辉一页。它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解放区战场)组成,共同担负抗日的战略任务,在抗日战争中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其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由于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和重心的阶段性,需要我们认真地区别看待。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叶剑英抗战初期在武汉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运筹保卫武汉;指导抗战;广结统一战线;注重党的建设;致力发动民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李保铨本文试图选用最深刻的历史资料,采用分类对比的笔法,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命题,这就是恩格斯所讲的:“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第一,中国共产党首先对日宣战日本国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在明治维新以...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王明回国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对于王明这次回国的原因或背景,党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王明被共产国际派回来执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为了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王明回国固然带有执行共产国际新政策的背景,但也包含着共产国际在其它方面的考虑。王明回国后,根据他自身的政治经历,又掺杂了争当中共领袖的个人野心,强化了共产国际右的倾向,导致了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闻名中外的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为进一步推进和扩大鲁西北的抗战局面,中共鲁西北党组织大力发展了爱国教育事业,尤其突出的是发展了成人教育,培养了大批抗日干部,创造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938年5月,聊城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后,第六区政治部立即创办了山东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范筑先兼任校长,共产党员张郁光、齐燕铭、周子明分别任副校长、教务长、训育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军事实力比中国强大得多的敌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强军事工作,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周恩来是党内最早懂得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极端重要性并长期主持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抗战之初,他深入前线,亲身参加战争实践,认真研究战争规律,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政治韬略,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武汉抗战初期的戏剧运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页。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始,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止,总共不过一年零三个月,但是,它声势之浩大,创作之丰富,在抗战洪波中所起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即使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也是叹为观止的。司马长风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战时战后的文坛”一章中写道;“武汉时期无论在政治、军事和文学发展上都有独立的重要性。”这是很有见地的。而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戏剧的重要性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武汉抗战戏剧运动之勃发,在于有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九三八年二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政训处”改组为政治部,周恩来同志任政治部副部长。该部下设四厅,其中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工作,郭沫若任厅长,阳翰笙任主任秘书。三厅属员三百多人,负责的干部几乎全是作家。知名的戏剧家除了郭沫若、阳翰笙外,还有田  相似文献   

15.
九江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武汉会战中外线作战的长江南岸主战场.其作战区域主要分布于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武宁等县的范围内;其战略重点集中在彭泽马挡、湖口石钟山、瑞昌码头镇等江防要塞,南浔铁路、星德公路、瑞武公路等沿线的战略要地;时间从1938年6月23日日军进攻彭泽马挡,到10月28日德安失陷,历  相似文献   

16.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战争中最为剧烈最有声色的一个阶段。探索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战略方针究竟是什么,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颇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过去长期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以片面抗战的路线统括国民党的战略方针,代替对它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它或者表现为不顾后果的拼命主义,或者表现为保存实力的逃跑主义,并无一定之战略方针。另一种意见则主要是台湾的一些史学家,他们认为国民党最高当局早已洞察战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武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心.在中央、湖北省地方政府和各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组织下,武汉的募捐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募捐的组织上,整合各种力量,成立专门负责征募的组织;在民众动员上,宣传活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各种募捐运动此起彼伏,各有特色.这一时期武汉的募捐运动为以后其他地区开展征募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也揭开此后以重庆为中心的整个国统区大规模募捐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大规模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本文试图浅析一下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及作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们。 抗战初期,是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即从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段时间。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上的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妄想一举灭亡中国,实现其扩张侵略计划。面对日寇的入侵。国民党29军在以桥为“坟墓”、“与桥共存亡”的口号下奋起抵抗。坚守芦沟桥20余日,“日军未敢越雷池一步。”29军对向南宛、北宛、西宛进犯的敌军也进行了浴血还击,许多国民党官兵壮烈献身。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我们是一个弱国,如果面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抵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表示了他反对日本扩大侵  相似文献   

19.
前言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挤、文化的中心。以数百计的作家云集江城,“全国文协”在汉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战文艺运动有声有色,成绩卓著,给现代文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可是长期以来,对这段时期文艺运动史料的发掘、搜集、整理是很不够的,几乎成为一段空白。抗战初期,由于战局动荡,作家流徙,文艺期刊纷纷停办、文艺界和出版界曾出现十分沉滞的状况。随着抗日声浪的高涨,在短时的沉寂之后一些刊物相继在武汉创办和复刊,先后出版十几种之多,反映了武汉抗战文艺的一个重要侧面。我们查阅期刊报章和走访函询有关人员,整理出这份概观,以供研究者参阅。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期刊又诞生在战乱的岁月,印数不多,发行面狭窄,后又几经浩劫,虽有幸存亦多残缺不全,现将查考结果,依其刊行先后,分述如次,疏漏错讹,在所难免,欢迎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 “宛属平津同学会”(简称“同学会”),是抗战初期我党在南阳组建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她为了宣传救亡,唤醒民众,团结青年,共御外侮,活跃在南阳盆地上,推动了南阳一带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南阳人民革命斗争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沦陷,华北危急,民族危急。在这中国人民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