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每当人们力求揭示某些民族、国家或地区生活的特征与特殊性,并把它们同其他民族生活的特点加以对比,试图从中认识它们对现在与将来的意义的时候,人们便提出文化问题。例如,古希腊人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对我们来说,只有在同其他民族的成就,或同我们自己的成就作比较的情况下,才成为“古代文化”。假如在世  相似文献   

2.
古代敦煌地区民族众多,除了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外,还有来自西亚、南亚、中亚及日本、朝鲜半岛的外国人,他们长期和平共处,文化交往频繁,但在文化上互相认同的程度极高。不同民族之间虽互有差异,甚至发生冲突,但总体而言,对中华文化有着密切的继承性。敦煌宗教众多,在不同民族中同时并存,且交互影响。在敦煌诸民族文化中汉文化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多元文化围绕汉文化这一核心获得发展,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皆心向中原,以中原文化为崇尚,由“华心”而“归义”,表现出古代敦煌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元一体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蜀身毒道、麝香之路与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西部民族与世界民族交流的古道。在这些古道的一端是具有适合香料产生的湿热、高寒自然环境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且瘟疫、瘴气等自然灾害多发,并关系国家疆域的安危;在这些古道的另一端,是同样适合香料、香药生产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异域国度的世界各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香文化在丝绸之路等古道上,与世界各个民族传统文化交融并生、和合共存。一直以来,香料、香药是丝绸之路等东西方交流古道上朝贡、商贸等活动中的重要物品,香被广泛的应用于古代中国的世俗生活和神圣世界,在民族传统文化交往、医疗卫生及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香文化成为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发展、维系丝绸之路等东西方民族交往古道兴衰的重要文化纽带。借助香及香文化,古代中国各民族与异域世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借鉴、融合创新、和合共存。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民族交流古道上丰富多元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构成。汉唐以来,香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构建。挖掘、整理香文化是共享丝绸之路精神、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宗教文化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4.
古希伯来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一神教的民族,直至今日,耶和华仍是犹太教中的唯一神.同时,犹太民族又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一支.但人的觉醒与发展并没有削弱、动摇神的地位,相反,对神的信仰和对人的信心并行不悖地发展.本文从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学比较的视野,试图通过分析古希伯来<旧约>对古代两河流域文学的接受与变异,对这种神人悖反关系的原因进行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在计数、历法、度量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少数民族数学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及各民族的古代数学成就。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充分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强调对学生文化背景的理解,提倡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深化数学文化视角下的数学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学生低学业成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游离于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两套文化体系的存在。文化差异是导致民族地区学生低学业成就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贵州实际,从家庭和社区两个层面,分析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一古代世界三大文明地区古代世界有三大文明地区:一是美洲中美洲文明和中央安第斯文明地区;一是东亚、南亚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地区;一是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亚、北非、南欧文明地区。三大文明地区各有自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特点,但各地区文明发生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蒙古佛教历史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或原蒙古人时代虽然从蒙古人来讲接受佛教比较晚 ,但从蒙古地区来讲佛教有着较为久远的传统。佛教在蒙古地区的肇兴由于是在真正的蒙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之前 ,或是产生于自古生活在蒙古地区的原蒙古人部落时期 ,因而该时期可称为前蒙古时期或是原蒙古部落时期。佛教最初产生于印度 ,后经过中亚、西域 (突厥斯坦 )和中原及西藏等不同方向传入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落 ,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族中 ,并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文化、信仰相适应与融合 ,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因而可以将其专门称之为北方蒙古草原佛教。虽然它同属于流传于西亚(Хоман)…  相似文献   

9.
《福乐智慧》作为维吾尔族最杰出的一部古典长诗,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中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文学的角度, 论述了 《福乐智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创造智慧。探索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自强精神、重德精神、忧患意识、乐观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复苏对于构建当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中性智慧是其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性智慧作为一种和谐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生成性的智慧在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也彰显着思想上的纲领性作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儒家中性智慧作出较为系统的阐释,认识、理解并运用中性智慧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文化以及当代和谐社会,真正对传统思想的精华做到富有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更好地实现中性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系统是相当普遍的客观现实只有树立整体观,才能突破还原论的局限性。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是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的集体构成———总体设计部,是当今国家进行长远规划、解决各种复杂系统、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的决策咨询和参谋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是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大成智慧学是引导人们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会学问,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结合是大成智慧的核心,解决复杂性问题需要大成智慧。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对其人文景观资源的评价可以概括为:悠久灿烂,彰显中华千古文明;精湛幽微,凝集人类智慧光芒;经典富集,极具审美观赏价值;宏阔大度,尽显人类超凡气魄.  相似文献   

15.
行为水平的情感需求满足是产品的核心,传统民间造物艺术在人与物的关系及其行为方式的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创造和智慧。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民间造物艺术中蕴藏的“致用”“巧用”“节用”“乐用”等造物思想,对于满足真实合理的行为需求,提升行为的效率和舒适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可以为正确创设欢愉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体验,提供了充满东方智慧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工程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首先体现为人类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这种应用,最终在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工程设计的现代趋势可以概括为生态整体化,即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赋予设计对象以生命、综合、整体特性,这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状态下知识、技能与智慧、情感的综合与融通。现代工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理应关注这一趋势,以生态理性哲学教育视野和生态整体设计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别是社会性问题的高级心理品质.智慧的探索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构成了人类自我反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这种探索和研究主要停留在哲学、宗教等领域.20世纪后期,随着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迅速兴起,特别是对成功老龄化、智力、创造性等问题的研究,智慧问题逐渐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当今,心理学领域关于智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智慧平衡理论”和“柏林智慧理论”为代表的外显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研究;二是智慧的内隐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研究.外显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建立的智慧学说,内隐理论则侧重于探究普通人的智慧观.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智慧,将智力、智慧与创造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智慧丰富多样,但总的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技术智慧、艺术智慧和人术智慧。技术智慧是人类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制造工具进行物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艺术智慧是人类用假想和虚拟的手法对现实世界的演绎和超越;人术智慧是影响人群、把握人生、征服人心的一种智慧。三种智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且互渗互补。如果以一种智慧为主,兼具其他两种智慧,就能成就更为亮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园冶》设计艺术思想的精髓。《园冶》的园林设计艺术思想及其体现的生态智慧,给后工业社会的人们许多启迪。它的价值,将被从新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在现代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元素,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中国风",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对现代设计的各种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浸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语言材料,创造出独特的东方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各种寓意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