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孟颊的"古意"是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这同时又带有近代人文主义解放的色彩,与其它时代的复古有根本的不同,它是一种开放、发展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3.
赵孟兆页在元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也最为显赫,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的“古意”是对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针对宋末元初日益颓废的画风,赵孟兆页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积极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开启了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大胆地“引书入画”,增强笔墨独立的表现意味,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提倡古意,有的美术评论家认为他是复古派.纵观赵孟頫的一生,他的艺术理论和主张是借复古以倡创新,在理论上和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文人画,发挥了承上启下、扭转一代画风的作用,使得中国画的"文人画"性质明晰起来,为后世的文人画蔚为大观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元代书法自成体系.其特点是赵孟頫开启"尚态"风格,影响了明清书风;继承了宋代"尚意"的人性化书风;诗书画印一体,以书写画、以画写书的画人书家辈出;章草的复兴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元代书法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特有的语言环境、文化上的民族歧视等社会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以"古意"为崇高审美理想,这"古意"难道就是回望过去、重视传统吗?从时间角度看,中国古代有两种不同的"古意":一是时间性的,古是与今相对的概念,过去的历史,历史中显现的权威话语,由权威话语所形成的古法,成为当下创造的范式;一是非时间性的,古不是与今相对的过去,而是超越古今所彰显的人的真实生命感觉.中国艺术强调,这非时间的"古意"有两个侧重点,一是为了打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沟通的桥梁,所谓"意与古会";一是为了归复人的生命真性,这是另一种"复古"——让一颗朴素本真的"古心"复活.前者侧重在"同群",后者侧重在"点醒".传统艺术的创造并非排斥时间性的"古意",它要在"古外求古",时间性古意作为一个他者,成为将创造者导人生命真性呈现的非时间境界的前提,"怀古一何深"的传统艺术精神就是其体现.  相似文献   

7.
8.
所谓汉魏五言的古意,主要以汉诗的特征为标准。就内涵而言,古意指汉诗所表现的人心之至情,世态之常理,即抒情言志具有普世性和公理性的特质。就艺术而言,汉诗的古意指其意象浑融、深厚温婉,而这种魅力又源自汉诗的三种基本表现方式:即场景片断的单一性和叙述的连贯性;比兴和场景的互补性和互相转化;以及对面倾诉的抒情方式。魏诗中有相当多的作品继承了汉诗内涵的特质和基本表现方式,因而使汉诗的古意在魏诗中得到延续。这是汉魏并称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赵孟兆页的“古意”是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这同时又带有近代人文主义解放的色彩,与其它时代的复古有根本的不同,它是一种开放、发展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赵孟颊的"古意"是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这同时又带有近代人文主义解放的色彩,与其它时代的复古有根本的不同,它是一种开放、发展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以书入画"是赵孟提出的著名理论,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但也带来一些困惑。本文针对此问题作了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2.
论赵云     
本文指出:历史上的赵云,虽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精心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首先,超越史书记载,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其次,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表现了赵云的美德;再次,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广大读者喜爱赵云甚于关羽、张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赵树理的成功是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独特的成绩 ,因此 ,对赵树理现象的探讨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赵式铭诗歌在精神上“唤醒昏夜”的命题,论证其在传承求变中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意蕴及其在云南民国时期古诗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赵吉士不但是才略卓凡的贤宦,还是博学正直的学者、长于吟咏的诗人。他处于朝代更替之际,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表现如下:认为明朝实亡于党祸,吏治败坏是明亡主要原因,虽有亡国之恨但并没有将矛头完全指向清朝;对待"民变"的态度是分而治之,剿抚分明;对待明遗民的态度是毫不避讳,与之交往并为之列传。从赵氏身上能映射出处于那个时代的士人们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6.
西汉南越王赵佗,是河北历史上最早走向岭南、并建立政权的政治家。他于秦始皇时代率军南下平定杨越,之后任龙川县令。秦失朝纲、群雄逐鹿中原之际,他审时度势,腾骧而起,以南越武王雄冠百越。不仅在汉代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成功扮演了一个智慧的角色,而且和集百越,俯身开拓,扎根岭南,建邦立国,在岭南大地矗立起一座不朽丰碑,成为河北永世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赵武灵王的胡服改革是战国中期在赵国上演的一场富国强兵的改革。武灵王以改变军事为切入点,胡服骑射,移风易俗,富国强兵;使用教化方法以理服人,渐次推行,过程长,代价小。武灵王提供了循次渐进的温和的改革模式,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间宗教是赵树理生活经验中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分。他的创作借助民间宗教思维模式弥补了启蒙与民众之间的裂缝。由于民间宗教思维模式与正处在实施阶段的“革命”要求之间的重合,赵树理的尝试得到了“革命”的强大支持。而在对待苦难、判断权威、组织方式方面它们又存在差异,因此当“革命”开始叙述其成功经验时,赵树理的小说便受到了冷落。  相似文献   

19.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