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薛为昶 《东岳论丛》2003,24(6):47-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和其它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贯彻效率优先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平和公平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在调节和保证分配公平,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平分配是社会生活永恒的道德难题.绝对的公平不过是一种理念,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因而公平分配只能是一种制度选择.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分配不应是简单地缩小差距,而应该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分配过程中都受到公平的对待,获得其应得份额,从而实现社会生活成本的合理负担.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呼唤机会公平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平。这种公平是指机会公平,而非结果公平;和谐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要求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机会公平。经济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可以度量的,即基尼系数,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社会目前的不和谐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中国社会现今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三大矛盾: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下降的矛盾。种种不和谐均来源于制度安排的缺失。要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必须标本兼治,从完善制度入手,提供保证机会公平的科学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鲁鹏 《江海学刊》2013,(1):53-58,238
公平问题是重要的,对公平的理解需要反思。人们通常从结果角度理解公平,而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点公平成为新的认识,今天看来,过程公平则更为重要。结果公平有理解者赋予的特定含义:专注经济分配,强调所得均等;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为此采取的政策措施和集中权力的制度安排,不仅付出了效率代价,抹杀了贡献的差异,而且引致政治上的不平等。起点公平超越了传统社会源于人的依赖关系的狭隘均有观念和羁绊,强调机会面前人的平等性,是一个历史进步;但对在同一条线上起跑以后的事情,包括由此产生的结果方面的差异,缺乏关照。过程公平指面对相同的环境,遵守相同的规则,拥有相同的权利,得到相同的对待;它包含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的合理性,是二者的合题。由此得到的结果虽然是有差异的,却是人们能够认可和接受的,因为它是人们在同样的尺度下自主活动的结果。过程公平是不伤害社会其他美德的公平,真正的公平以它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可靠保证。因此,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既不搞平均主义,又不过份悬珠,包括机会均等和收入均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都享有同等参与机会、获胜机会和被选择机会所形成的一种平等。所谓收入均等,是指收入分配应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  相似文献   

6.
论分配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正义是社会政治哲学的重要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系列正义原则以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和经济安排之间进行选择, 达成有关分配份额的公平契约。作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社会正义原则就是效率与公平内在结合的差别原则。分配正义要求有利阶层和不利阶层间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差别应具有双向增递式关系; 而分配结果的正义性首先必须是一种程序正义的结果, 分配的程序正义原则就是要求平等地分配各种机会, 排除自然的和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的影响;分配正义的权利问题主要地可以归结为对资质才能的权利问题, 个人和社会对个体的资质才能双重拥有权利是分配正义的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7.
制度理性与社会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杰 《理论界》2008,(6):44-46
探讨社会公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价值层面,而要回落到现实的社会制度之中,理性的选择是用制度机制逐层实现社会公平。制度理性试图将某种个体行为普遍化为一种一般的行为方式,从而构造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模式。在现代社会,要通过市场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的理性安排来实现社会的交换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体现社会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配的公正原则在现实的社会权利关系中,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与转型时期公正制度的缺失有关,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分配的不公。社会分配公正的核心是制度公正,要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的民主属性:基于公平正义原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公平的正义原则"主要探讨社会价值应该采用何种原则加以分配才能保障公民享有实质平等自由,从而确保结果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公平的正义原则"强调平等自由权利的公正分配,强调经济和其他社会资源分配必须在机会均等开放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差异性分配,对确立中国村民自治的民主属性具有借鉴意义:国家权力的适度介入有利于平等和自由;民主意味着村民基于"公共理性"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充分的对话、讨论、协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剖析与制度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日趋凸显,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关系着每个公民的生存发展和人道尊严,关乎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大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关注和思考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研究应对问题的制度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表现的分析,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陈伟 《河北学刊》2004,24(3):123-128
不同的经济方式下,必然形成不同的美学形态。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文艺作品是以封闭的经济方式下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形态为指导的,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艺作品是以开放的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美学形态为指导的,因此,不能用固化的准则来评判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国的小康社会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她的美学形态必然是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的都市美学形态依托于市场经济,但不能一切以经济为指南。必须加强审美教育,用以推动都市精神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论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忠民 《文史哲》2004,1(2):122-129
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最为直接地、直观地体现了公正原则的兑现程度。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一、强调"付出"同"获得"之间的对称;二、凸显个体人依靠自身的成就所获得的回报;三、社会成员在收入等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大;四、其地位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有所相对降低。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能否有效地得以实施,取决于:一、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是否公正;二、社会成员平等的基本权利是否具备;三、当事群体之间是否有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谈判与协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一蹴而就。与传统的从人与自然关系入手研究可持续发展不同,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需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弱势群体生存与社会保障现状来看,需要建立一套资金筹措有力、涵盖范围广、管理模式新、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峰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和谐运转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作为国家政权“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在建设小康社会中,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构建起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新型复合税制奠定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体制基础;预算的编制、执行、管理和评价等流程的革新提升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和助推科学发展的能力;多环节的技术创新则增强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6.
霍尔瓦特对现存社会经济制度的批判是具有很大震撼力的。他要求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真实的自我,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一个正义的社会,正义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设计的价值基础,即自由、平等和团结。今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从霍尔瓦特的平等、正义、民主等经济与社会发展思想中借鉴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与评估各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需要建立科学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生态环境五大类共36个指标,可以构成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根据我国国情与党的决定和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可以界定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全国各地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可分为四个方阵,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梯度显著。少数先发地区已经达到全面小康多数指标的目标值,开始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8.
分配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进新的世纪,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改革触及到深层次矛盾、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康社会的内容与目标也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必须包括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解决目前我国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条件,现阶段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应重点转向民众福利领域,促进民众净福利的共同提升,通过享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尽快提升经济落后地区民众净福利水平的提升,缩小地区间的福利差距,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公平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现实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有的收入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公平和受保护的不公平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峻挑战。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强调政府的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