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内容简介: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浙江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含上古到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前期和中期卷、晚清卷、民国卷和当代卷七卷。此次出版了晚清卷、民国卷和当代卷。晚清卷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洋务运动时期、清末时期浙江的科学技术传播和研究活动以及科技教育的演进历程,同时叙述了晚清时期浙江在传统中医药学和民间传统工艺技术方面获得的新  相似文献   

2.
从明清至民国的浙江地方志中辑录了民间演剧与岁时民俗相关的史料,并进而探讨了这些史料在研究戏剧史、研究明清至民国的婚礼、酬神祭神、丧礼、祭礼、农业生产、戏剧演出和剧团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未浙江兴学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社会形势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在于浙江的官绅们的积极努力和较好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基础。兴学运动所取得的成果,使浙江近代教育得以初具规模并为浙江近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一项重要活动,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会于2006年6月16日在舟山市岱山县隆重成立,并举行“中国海洋文化与浙江”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80多位海洋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浙江海洋学院院长苗振清教授在成立大会上致辞并提交《论国民海洋观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浙江师范大学的50周年校庆,作为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浙江师范大学对浙江省的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选择浙江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追溯浙江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考察浙江师范学院的历史渊源,以史料为基础,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浙江师范学院校史中一些敏感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供学界鉴证.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清末浙江教育近代化的起步主要是凭借地方绅商的力量,那么在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浙江教育近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薰陶的归国留学生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回到家乡大部分服务于教育界,有的创办法政、医药、工业等专门学校,有的主持教育行政事务,有的执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促进教育观念、管理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空间拓展与精英塑造——近代浙江女子留学教育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浙江早期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与推动力量的女子留学教育,诞生于清末的留日大潮中,经过民国时期的发展,为浙江女子成长开拓了空间,塑造了一批女性精英,促进了浙江妇女解放与女子教育的发展,为浙江社会变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充满活力。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了从独具一格的温州模式到引人注目的浙江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民占据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历代的兴衰无不说明农民的安居乐业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民国以来,浙江各地繁重的苛捐杂税和高利贷导致农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于是,根据省府要求各基层县在未设立农民银行之前,必须成立农民借贷所以救济农村。浙江农民借贷所的成立满足了部分农民的需求,并表现出自己的借贷特点,发挥出了其它功能作用。然而,由于农民借贷所存在诸多问题,受益的只是富农而多数贫农因为条件的限制难以真正受益,这就使得抗战之前浙江农民借贷所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因此,只有以巨大的历史勇气和责任担当,彻底废除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农村生产体系,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民国文学教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诞生,因“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而逐步走向深化.目前学界对民国文学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大学文化”“学科教育”“教育文化”与“教育体制”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民国文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尽管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实体内容”和“制度形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但是由于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质性,加之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障碍,如何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来处理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中心”和“边界”问题、“文学”与“史学”问题,成为民国文学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新疆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提出应借鉴浙江经验,积极提升新疆民营经济人力资源的素质。主要是:加大基础教育投资,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实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从业人员技能;重视在职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民国比较法研究的发展,民国比较法教育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各种类型的法律院校均开展比较法教育,并且各具特色,在组织模式、课程设置方面也积累了经验。民国比较法教育的发展,促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民国比较法学科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对民国比较法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浙江大学生宗教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浙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心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研究大学生的宗教意识状况,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平安校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引言我在1957年冬撰就“浙江兴学史的一段——林启在浙江教育史上的地位”一文,把求是书院、养正学塾和蚕学馆这三个教育机关的历史扼要地予以溯述。另一个浙省重要的学校,莫过于浙江两级师范。当时规模的远大,校舍的宏敞,不但为浙省冠,抑且为东南所少有。辛亥革命后一年,遵当时教育部的办法,结束优级部分,事办初级——也即我俩所称的中等师范。当时各省之高等学校均令停止招收新生,另取集中办理制。其自求是书院递嬗蜕变而来的‘浙江高等学校’到民二年底(1913)也完全结束。两级师范则改为初级,后依省内府属次第,称“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一师因师资、地点及旧日规模等关系,犹为浙省教育重镇,且渐为浙省新思想的一个中心保垒。所以今天对这一学校,探讨其历史,是很有意义的。我的探讨年期的范围,将从两级师范的筹备(1906)至1923年为止。1927年以后,  相似文献   

15.
浙江乱弹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乱弹源于秦腔之论说乱弹在浙江是一个重要剧种,一直流行于浙东旧八府。绍剧乱弹和婺剧乱弹是浙江乱弹中两个主要的剧种。浙江乱弹的源流为何,直至今天,“西来说”是占统治地位的,也就是说浙江诸乱弹中,绍剧乱弹是它们的源,而绍剧乱弹又源于秦腔。这一论点的比较完整的论述可见诸袁斯洪同志的《绍兴乱弹简史》。  相似文献   

16.
浙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新专业,编写特色教材,开展免费远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体系,可促使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培养一支从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浙江现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现象"是由发展绩效、发展特征、发展条件、制度创新、"浙江精神"所共同展现的一幅全方位图景;"浙江现象"的生成,赖于区位、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初始资本的累积优势,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和"浙江精神"的交互作用.内涵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浙江精神",贯穿于"浙江现象"展现和生成的各个方面,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浙江现象"并非发展效绩与发展条件不对应形成的"错位现象",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以"区位"为共有解的"区位现象".浙江的特殊性在于其独有的展现和成因;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的转变可能会影响"浙江现象"的持续辉煌而须亟谋良策.  相似文献   

18.
前进中的浙江师大科研工作浙江师范大学科研工作经过十数年努力,经历认识、起步、发展几个阶段,现已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教育科研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高师科研体系.目前已建立了儿童文学、数学、教育科学、微机与微电子应用、精细化工...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朱熹在浙江的为官和交游活动,留下了为数众多的门人,推动了朱子学在浙江的传播。北宋以来浙江学术的发展以及浙江学者与朱熹的学术交往,为朱子学在浙江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朱子学在浙江也面临着其他学派的挑战,并且受到来自政治领域的冲击。在交流和竞争中,浙江朱子学显示出了包容和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浙江近代蚕丝教育之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探讨面对近代西方及日本资本主义蚕丝生产发展和经济侵略的严峻挑战,作为中国蚕丝生产重点省份的浙江,如何以日本为媒介学习西方,大力发展蚕丝教育,培养新型的蚕丝人才,传播先进的蚕丝科学技术,以影响和促进浙江蚕丝业的进步,实现传统蚕丝业向近代的转型,为中国蚕丝生产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拓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