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认同词典意义;而应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笔者在此特别强调的是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是语言符合对人产生的影响,及根…… 相似文献
2.
《绿野仙踪》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嘉靖年间冷于冰求仙得道作为故事线索,是一部融讲史、神魔、人情于一体的作品。它以广博的生活容量和佳处时见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作者李百川,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所能依据的有关材料,只有百回抄本作者及他的两位友人侯定超、陶家鹤的几篇序文。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文本,通过挖掘文本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探寻作者丰富多采的精神世界。 一 整部《绿野仙踪》可以说贯穿着李百川功成名就思想,而这一思想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人公冷于冰出身仕宦… 相似文献
3.
4.
5.
从关汉卿现存作品看《西厢记》作者问题徐子方《西厢记》作者问题历来存在着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作王修、王作关续四种说法,由于留存史料有限,迄今一无定论。本文意在另辟蹊径,从作品内证入手,以期说明无论是对《西厢记》本事的偏爱,还是情节安排的手法及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6.
7.
综括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无论是传统的一维性的直线式叙事,还是现代的切割时间、错综颠倒的自由式叙事,时间因素都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这种时间因素的“戏剧性”利用,即显示出小说的叙事时间的艺术变化,它是指小说的叙述者根据一定意图串联故事各部分内容时所表现出来的或先或后的顺序,它构成了小说结构的基础,成为小说情节赖以生长的土壤。作家将它直接诉诸读者,读者则根据它的线索追踪情节的发展,考察人物的转变,探究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并以此为依据弄清作品的内在意蕴。因而,准确的叙事时间,不… 相似文献
8.
自传性作品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论题,卢梭《忏悔录》作为自传文学的代表,其真实性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从叙事角度看,厘清"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经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和"追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有助于对作品真实性建立严密而公正的评判标准。就卢梭《忏悔录》的真实性来看,不管陈述的是事件还是感受,只要这些事件、感受是"当时"的,其陈述就是坦率和真诚的,符合文本"隐含作者"的规范,保证了叙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能将"隐含作者"对"经历事件"的叙述看成是"真实作者"带有"自辩"性质的"事件追忆"。但《忏悔录》中也存在违背"隐含作者"规范的不可靠叙述,这对其真实性又构成了一种反讽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9.
程天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6)
《刘子》的作者是谁?唐宋以来就众说纷纭,清近以还,进行了较为探入考索的,当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认为:“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可不攻而破矣”;“刘昼一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杨明照先生于1937年写了《刘子理惑》一文,旁征博引,否定了刘 相似文献
10.
从《续金瓶梅》看《金瓶梅》的版本及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桂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2)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各种抄本间的关系问题,初刊本与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初刊本与《新刻金瓶梅词话》(所谓现存万历 相似文献
11.
邓晓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264-267
作家之思想、创作心态往往能从其笔下的人物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有历史积淀的人物形象,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的崭新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燕青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出现,通过对其形象草创、形成、成熟、俗化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的钩索,发现他是《水浒传》作者精心重塑的一个人物。透过作者对他的特殊处理,并把他和宋江结合在一起考察,作家徘徊于现实抱负与历史教训之间的矛盾心态十分清晰,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则是由儒家思想的时代困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向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高鹗续书说,一是程伟元、高鹗合续说。前者已得到许多红学专家的赞同。虽然如此,也还有人认为,高鹗或程、高仅仅是《红楼梦》一书的加工整理者,而不是其任何一部分的作者。这种说法也许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前些时,我在阅读脂本系统的影印本时,偶然注意到“脂稿本”后四十回的文字歧异,似乎有助于探讨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这里记下我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潘金莲这个妖丽的女性,始见于《水浒传》;再经《金瓶梅》的张扬,芳名不胫而走。对她的品评,见解亦千差万别。她以淫乱著称,和打虎英雄武松之间,也存在微妙关系。 现在,我们拟由爱情心理学角度,对潘金莲和武松的形象,作出迥异于昔人的蠡测。 一 潘金莲的艺术形象贯串有明一代。始于元明之际的《水浒传》(由施耐庵最后写定),彻底完成于晚明万历朝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水浒》这部长篇巨著里,潘金莲故事只占了三回(24—26回);她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天人”形象而出现的。《金瓶梅》由附庸《水浒》而蔚为大国,潘金莲亦从配角一跃成为与西门庆并驾齐驱的头号人物。《金瓶梅》的“金”便指此妪;由她领衔全书,即可知她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由潘金莲的形象和故事出发,在对欧阳予倩和魏明伦写潘金莲的两部剧作进行文本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从女性视角来看,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体现了“五四”时期人们对以妇女解放、爱情自由为代表的个性解放的追求;魏明伦的川剧《潘金莲——一个女人的沉沦史》规避了两性间的矛盾,借助非情节叙述赞美的实际上是“为女流作主的法典”.因而,就作品所具有的女性意识而言,创作于八十年代的魏剧反而不及写于二十年代的欧剧.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苔丝和潘金莲作了一番比较.其中苔丝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核心人物,而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一个配角;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英国,而潘金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中国女性;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而潘金莲被认为是"淫妇".但如果我们超越时空的束缚,摆脱世俗的禁锢,则不难发现,两个看似遥不可及毫不相关的女人又是何等的相似.通过此文,只是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在观念不断更新、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发展的21世纪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9.
从王权观念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博简《诗论》的撰著时代虽难以准确推知 ,但可从战国秦汉间儒家王权观念的变化中略窥端倪。《诗论》对于周文王和其他周王都非常赞美颂扬 ,对于敬奉周天子的朝臣和士大夫也给予关注和赞扬 ,而对于佞臣谗人的痛斥则表现出浓厚的尊王观念和维护周王权威的态度。这些皆与孔子只颂圣王、不批昏君的思想一致 ,而与后儒有较大区别。可以说上博简《诗论》的思想内容出自孔子 ,而撰写文字则是其弟子手笔 相似文献
20.
关于苔丝与潘金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苔丝和潘金莲作了一番比较。其中苔丝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核心人物,而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一个配角;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英国,而潘金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中国女性: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而潘金莲被认为是“淫妇”。但如果我们超越时空的束缚,摆脱世俗的禁锢,则不难发现,两个看似遥不可及毫不相关的女人又是何等的相似。通过此文,只是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在观念不断更新、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发展的21世纪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