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人们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辩证决定论方法、社会本体论方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群众路线特别是人民利益标准、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社会评价方法、系统(矛盾)分析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其中,辩证决定论方法是总方法,其他方法则是其展开和补充,体现为"一总多分"的关系,此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提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系统理论,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弥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给人们的实践提供更直接更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赵倩  丁爽  何倩 《南方论刊》2023,(9):33-35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过程,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揭示人类社会的运行过程、本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本质,给我们解决社会基本问题提供了有益指导。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结合矛盾分析方法,从矛盾出发深层次探究其意蕴和价值,掌握矛盾分析方法的内容、特点,掌握其主要包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了解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解决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莱文在他的新著中以黑格尔-马克思的学术关系为主线,剖析了当代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各派别及其关系,论述了他所属的新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一派与20世纪欧洲大陆重新黑格尔化马克思主义一派的区别,以及与当代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在这些论述中,莱文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已经取代了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而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流;第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方法论为中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更新。这两个基本观点勾勒了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起源及当代风貌。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让人民群众享受生态幸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坚持了唯物辩证的普遍联系观;提出“生态生产力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提出“绿色科技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提出“环境民生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严密制度保障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运用实事求是分析方法建设美丽中国、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谋求人类永续发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破解生态发展难题、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找到解决生态难题的最佳方案、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思考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规律、运用底线思维方法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分析和批判,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他们的理论,有些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也有些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分析方法,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文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入手,对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密切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来到中国 ,并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 ,最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条件 ,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实现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重建、捍卫和修正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核心任务,他们尝试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诠释,而科亨关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分析就是这种诠释的一个范本。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探索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可能路径,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研究范式:思辨范式和分析范式.后者特指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相应地,前者泛指一切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通过引进分析的精神和分析的工具,全面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试图还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理论背后的微观机制,以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尽管这种研究方式与传统方法存在巨大差异,但它是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背景和理论传承中展开的.科学化研究和批判性借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可为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看法有不少分歧。本文讨论了三个前提性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 ,作者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歧异进行了辨析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主要是从两种完全不同的分析范式出发:一种是以主观或心理分析为主的分析范式,当代主流的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就是一个典型;另一种分析范式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方法论进行阐释.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寻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解释危机的成因.由于研究经济危机的视角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现代演绎出不同的版本.此次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实质上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  相似文献   

11.
阿瑟.丹托从方法论的基础上认定,分析哲学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能够用于解决哲学问题的一套工具;分析哲学史就是发现了哲学分析工具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还没有终结。刘悦笛却认为,从以言逮意发展到语言转向的所谓常青哲学的思维模式,倒可以从重在得意忘言与立象尽意的中国本土意象思维那里获得启示,言、象、意皆不可或缺。在历史哲学领域,丹托将分析哲学应用于历史叙事的分析,叙事句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理论的核心,它根据未来去描述过去因而是以今释古的。刘悦笛则认为,这种对叙事句的真值的分析仍是非历史性的,丹托只能将历史哲学分析化,但却并未使分析哲学历史化。丹托承认,他最初即为本体论的美学始终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追问何为艺术、探求艺术史哲学回归到审美之思,构成了自己分析美学的三部曲。但刘悦笛认为,丹托的美学仍难逃唯科学主义的藩篱,而且其艺术本质观也没有考虑到东西方的本然差异。丹托从当代欧美艺术状态出发,认为艺术终结只是一种历史运作的方式,艺术已经完全丧失了方向。刘悦笛则进一步认定,未来的艺术必将终结在观念、身体与自然当中,因而主张一种全新的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12.
民主集中制的两种解析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集中制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建党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具有广泛认同性和争议性的理论解析模式,即“综合”式的解析模式和“分析”式的解析模式。这两种解析模式的构建都有其合理性和理论优势,但也面临着各自的理论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体制概念及其研究维度的缺失,妨碍中国政策学界对政策活动过程做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弥补这一被忽视的环节。公共政策体制的概念界定于三个前提性假设基础之上,即民主条件下的政策共同体、政策共同体的结构化及其状态的稳定性、结构—功能间的关联性。公共政策体制可被定义为政策共同体的结构状态和关系模式,它通过转换者、约束者、仲裁者、确认者和变革者角色作用于政策过程。公共政策体制研究维度,有利于填补政府—社会这两种政策活动领域之间的沟壑,衔接正式与非正式的政策活动及其规则,融合静态与动态、个体与集体分析,统合对各个政策环节的理解从而超越政策阶段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种分析范式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基本主题 ,又孕育了它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默彪 《东南学术》2006,23(6):124-128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熟为人知,而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则鲜有人问.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哲学意蕴的前提性的元问题.本文从存在、历史和价值三个向度上给出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和理由,证明了它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17.
肖瑶 《北方论丛》2010,(3):32-35
在电视艺术中,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内涵是人类普遍而亘久的情感诉求,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审美心理共识结构,直接决定着创作者与接受者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路径。集体无意识是在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它反映了受众普遍的心理要求。对特定接受群体、乃至整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把握,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一条契合受众心理、适应时代文艺发展要求的创作路径;其目的是既要给受众带来快感,也要带来超越感官的、在深层次产生共振的心灵美感,从而引领受众实现审美认知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兰经》及其伊斯兰美学思想的研究 ,在中国美学研究界、伊斯兰文化研究界一直比较薄弱 ,因此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开拓中国学术界新领域的积极作用。从宗教哲学、美学的视角来观照《古兰经》所蕴含的伊斯兰美学思想 ,从多方面来加以审视和探析 ,可以提高并加深伊斯兰文化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一直予以探索的主题.马克思在1845年前后实现了社会发展分析上的重要转变,探讨这一重要转变对于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具有基础意义,也对社会发展研究的深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学信息反馈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角度探讨了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及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