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江爱 《晋阳学刊》2002,(2):101-102
《晋阳学刊》2001年第五期登载了孟令梅先生《民国初期山西村治述评》一文,该文称阎锡山实行“村本政治”时期为村民自办村政时期,而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和社会调查来看,阎锡山实行的“村本政治”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村民自办,而是十足的政府官办。阎锡山在实行“用民政治”的过程中,深感他的“六政三事”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再加上明显地觉察到了民主力量对其军阀统治的威胁,于是提出了“把政治放在民间”的思路,由“用民政治”转向了“村本政治”,目的在于加密行政统治网,加快“用民政治”的实现。按阎锡山的解释,“村本政治…  相似文献   

2.
阎锡山于1917~1927年实施的“六政三事”曾经给山西农村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客现上起到了移风易俗和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推行者的阶级局限性,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山西农村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芳 《晋阳学刊》2011,(1):31-36
民国初年阎锡山督政山西时,对伦理道德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法,体现在:成立“洗心社”专门机构来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试图通过“洗心”、“自省”帮助人们达到“好人”标准;重视个人品德、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并有效落实在村治和教育实践中。梳理阎锡山伦理道德观的主要内涵、践履特点及思想来源,可以为现实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公道主义”和“中”是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实施的以“村”为施政基本单位的“村本政治”的哲学基础,它们所反映出的遇事持平、做事不偏的原则是阎锡山为其统治提供的合法性依据。作为军阀政权,他的“公道”只能是抽象的、虚伪的,不可能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能为维持大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与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历程,重大变革主要有三:即总理衙门之设;戊戌变法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就变革广度和深度而言,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已大大超过了前两次。文章就清末“新政”与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评阎锡山的村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阎锡山的村镇建设成新文一九一七年九月三日,阎锡山以山西都督之职兼山西省长后,开始着手筹划治晋方略,村政建设是他关注的重点。他曾说:"民国六年,锡山兼绾民政,讨论施政之方,以为村者,人民聚集之所也,为政不达诸村,则政仍粉饰,自治不本于村,则治无根蒂。...  相似文献   

7.
阎锡山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采取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政策。其中的一个方面,便是所谓“限共”。 1938年初,阎锡山逃到山西吉县。这时,山西大部分为日军占领。不久,临汾失陷。阎锡山看到自己的武装力量大为消弱,而我党所领导的军队,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阎锡山看来,共产党比日本更可怕,便急速走回头路,实行政治限共策略。 1938年2月16日,阎锡山打着“为了集中力量,加强本战区的动员工作”的旗号,在临汾西南的温泉村召开军政民高干会议,即所谓“第二战区抗战工作检讨会”。会上,阎策动到会的一百○八人,仿效梁山好汉一百○八将,发动成立政党性的组织“民族革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企图统一领导二战区  相似文献   

8.
“晋钞”在山西的始末郝丽萍“晋钞”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发行的纸币,曾经占领金融市场近30年,是当时山西流通的主要货币。“晋钞”对山西早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军阀混战,阎锡山扩充军备,扩展个人实力,使经济匮乏,纸币滥发,“晋钞”又成了掠夺...  相似文献   

9.
评阎锡山“中”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的思想是阎锡山为巩固其在山西统治、大力宣传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不偏不倚”,“适中求对”。阎锡山正是以这种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同各种势力周旋较量,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所以,在阎锡山的言论与著作中,对“中”的思想论述最多,阐述最为周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中是一个中心点。他说:“除人身上有一个中字外,世上万事万物,包括日月星辰,无不各有一中……中国只有一个中心点,山西全省也祗有一个中心点”。二、中是一种规矩,标准。他说:“中者,是有规矩,有标准的”,“惟是中有中之规矩,必须  相似文献   

10.
评阎锡山的“人论”成新文什么是人?如何做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与研究的问题。阎锡山作为受过近代思想教育的地方军阀,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发表过许多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下面就阎锡山在这方面的四个观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评阎锡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李茂盛阎锡山虽是一个地方军阀,但他勤于学习,有政治头脑,善于察看内外政治风向,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甚至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他的一套理论中,也夹杂有许多“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反映在他的政治、军事、经济各...  相似文献   

12.
试探阎锡山的“民主建设”瑞典活刊·佛里贝尔易1930年自阎锡山与冯玉祥在中原大战被蒋介石打败以后,阎锡山流亡到大连。他在那呆了大概一年,一直到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件以后。在这期间,他似乎对自己原来的政策进行了反省,反正从大连回到山西以后,他再也没...  相似文献   

13.
一、阎锡山的“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 领略过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临汾市文联领导又安排我们参观阎锡山抗战时期的避难之地——克难坡。 克难坡距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十多公里。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脑机关都迁驻此地。克难坡成为抗战时期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被称为“小太原”。  相似文献   

14.
祖秋红 《晋阳学刊》2007,(2):128-129
一、1917-1928年间山西省推行“村政”。当时山西的主政者阎锡山等人,注意动员、引导国家组织之外的各种新旧社会势力参加“村治”运动,力求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阎锡山在一个讲话中提出:“整理村范等事”需要“出力帮忙者”,“对于商人,要使与官吏接近;其次,借赖绅士,尤不如借来学生为易于收效。”  相似文献   

15.
本综述收集了近 2 0年来对阎锡山的研究 ,包括大陆、台湾、海外研究者的观点。总的看来 ,目前对阎锡山 ,尤其是其政治思想与行为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阎锡山政治思想的形成 ,二是建设山西过程中的阎锡山 ,三是晚年的阎锡山。基本包括了对阎锡山一生所作所为的研究。不过 ,在这些研究中 ,笔者认为还有值得进一步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阎锡山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重要参与者及领导者。在过去的一些论著中,对他在其中的作用多持否定态度。本文对比有不同看法。一有人认为阎锡山当初加入同盟会的“动机就严重的不纯”,他一贯“伪装”、“善变”,是在“进行政治投机活动”。所持的主要论据是:其一,阎锡山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时就十分推崇日本军国主义,并和后来成为侵华战犯的冈村宁茨、土肥原贤二等人“过从甚密”;其二,阎锡山从日本回国后和山西的立宪派首领、山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关系密切,又同其妻叔徐一清十分接近。是梁、徐二人常“在丁巡抚面前,替他吹嘘”,他才“颇得丁抚以下当局的信任”,步步高升,很快当上了二标标统;其三,太原起义中阎锡山见黄国梁的一标攻占抚署并击毙陆钟琦,革命党人占了上风,起义成功已成定局时,他才赶紧行动起来,因此是“首鼠两端”,“见风使舵”。总之,阎锡山在山西辛亥革命中表现拙劣,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与传统儒学郭学旺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军阀中的不倒翁。他在统治山西的38年中有独特的“权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与阎锡山的“统治术”,究竟有何思想渊源?对阎锡山的军阀生涯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作初步论述。一、“公道主义”与“人治”思想中国传...  相似文献   

18.
《离骚>中“民”牢地六见;“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览民德焉铝辅”、“相观民之计极”、“民好恶其不同兮”。王逸<楚辞章句>一律释为“万民”。游国思主编<<离骚>塞义>按日:“民生即人生,本书多以民代人,下文终不察夫民心,相观民之计报,民好恶其不同;<哀那>民离散而相失,皆是也。”其实,这六处的“民”字涵义并不全同,有细加区别之必要。<说文解字》云:民,“众荫也。从古文之象”。萌即“氓”也,“虽也,从民亡声”。《康熙字典》释日:“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都是划时代的大事。车同轨,人们很容易简单地理解为统一车行的轨道,也很容易联想到现代火车的统一的车轨。阎锡山在山西搞独立王国,他统治下的山西的铁路较他省为窄,给全国性交通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可见“车同轨”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吴九占 《兰州学刊》2006,2(2):42-44
在抗日战争初期,阎锡山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和生存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论。阎锡山的理论对山西抗战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此应该给予辩证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