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是新世纪、新阶段和新形势下,对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一论断把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下来,使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更具体、更丰富、更全面,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现实要求,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愿望,充分体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思想。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不只限于经济方面 ,而是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 ,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一科学概念 ,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也说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目前,我国哲学界对“一分为二”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就是围绕着这一根本规律进行的。有的同志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有的同志认为“合二而一”也同样可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有的同志则认为只有把“一分为二”同“合二而一”结合起来,才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完整表述;又有的同志对这三者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几种说法都不如对立统一规律本身表述得清楚明确,等等。  相似文献   

5.
十四大的基调是改革。江泽民同志的政治报告对十四年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总结,提出了今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指出,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革命”,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这是一个重要和正确的论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关于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达到既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福全 《理论界》2004,(5):258-259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论断深化了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主题,明确了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现实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新…  相似文献   

7.
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共产党初建时期,已经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富裕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一定的探索;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核心问题,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实现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的目标,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实现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改革和更新。正如赵紫阳同志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讲话时指出的:“不靠科学技术进步,这个目标就有落空的危险,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这个目标就有实现的把握。” 经济振兴,一半要靠科学技术。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是从我国三十多年来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这一提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争论不休的关于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争论,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而且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创新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目标、环境、方法和内容,指出江泽民创新教育的战略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教育根本宗旨的“重点”,并“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