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语在历史上一直受到汉语的影响。早在先秦时代,壮语和汉语就发生了关系,尔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知道,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是导致语言间相互影响的直接因素,随着民族之间接触的进一步发展,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也更加深入。因此,壮汉语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与壮汉民族间的历史交往息息相关。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前,壮语和汉语曾经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三国志》载,汉时的壮族地区是“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  相似文献   

2.
壮语是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种语言。它和汉语都是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是亲属语言。壮语和汉语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壮语的声调可以根据汉语古借字的音韵系统分为平上去入,又各分阴阳,跟汉语中古音(以广韵为代表)的声调系统相合。壮语韵母阳声韵与入声韵相配,也跟汉语中古音和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话相一致。壮语和汉语有许多同源词。壮、汉语都是以单音节词根作为构词的基础。壮,汉语都是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而不是以词形变化为语法手段。壮汉语也有少数的变词形式,重迭法都是这两种语言的主要变词形式。  相似文献   

3.
高甲布努瑶歌文本是瑶族用壮族古壮字传抄并以北部壮语方言为主要演述语言的民间口承文献。桂西北壮汉瑶三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征为群际接触提供重要场域,也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空间基础。受接触场景中政治、交通、经济与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的群际接触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接触情况,其群际接触的中介变量包括群体间的依存关系、群际互动、群际情绪和认知因素等,这些中介变量所凝练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推动民族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萃与信息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一直都把粤语看成是现代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广东民族学院副教授李敬忠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将粤语同现代汉语及现代壮语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在《学术论坛》1990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粤语是汉语族群中的独立语言》一文,明确提出:“粤语不是汉语方言,而是汉语族群中的一种独立语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言接触和语言可加工性理论,运用实证法和问卷法,通过考察三语环境中壮、汉语在语言层面对英语的口语迁移表现,并据此验证迁移的表现是否为三语语言接触和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壮语、汉语对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负迁移,而同时壮语和汉语间形成正负迁移形式;多语际的迁移受语言接触中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学习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6.
母语为非普通话的人学说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会表现出母语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学说普通话,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僵化的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有相对稳定的语音系统。其对词汇的选择和处理大致为:1.完全选择普通话词语;2.选择使用普通话词语或接近于普通话的词语,但使用不准确;3.套用靖西壮语词汇;4.改造靖西壮语词汇并使用;5.使用周边汉语方言词汇。对语法的选择和处理为:1.放弃靖西壮语语法;2.套用靖西壮语语法;3.融合语法;4.回避普通话语法。  相似文献   

7.
从方言词汇透视闽台文化内涵林寒生语言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总是把其具体的内容深刻地烙印在语言之中,“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语言的词汇平面上。”①闽台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作为汉民族文化体系中具备诸多地域文化典型特征的闽台...  相似文献   

8.
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根据壮语南部方言——广西大新壮语的特点,大新壮语的名词和动词分属两大词类,而形容词属于动词的一个小类。大新壮语形容词归类有主要鉴定标准、次要鉴定标准及参考标准,这些标准有效地解决了大新壮语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汉语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词汇习得过程、词汇认知、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等三方面.北美地区汉语新造词汇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词语借用途径的多元化、普通话词汇和对其他方言词汇的融合.结合在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北美汉语词汇现存的两个突出特点,北美汉语词汇教学既要有语言学理论的高度,又要具有接受词汇融合的力度.通过词汇习得概念,简要回顾近二十年来词汇习得,尤其是汉语词汇习得研究方面的成果,结合北美汉语词汇现状,我们总结出了北美高校汉语词汇教学四个主要特点:注重保持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积极性,注意平衡不同词汇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方面训练的力度,训练遵循难易顺序,重视汉语词汇和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语言资源丰富.靖西市是广西壮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级市.靖西人大多为"壮语/汉语"双语使用者,从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可知,在靖西,普通话和壮语使用功能互补、和谐发展,人们对汉语社会地位、使用功能和发展前景态度积极,对壮语的使用功能及社会地位态度则次之.青年一代对壮语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壮语的代际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