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作文难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智慧的触发点,求知的前动力。作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提高写作兴趣的主阵地又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根据调查,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最害怕作文课。他们感到“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要写的话。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要改变中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必须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内容诸方面入手,开拓写作的材路,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逐步提高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觉得作文难指导,不愿教,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不愿学。“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句顺口溜从五十年代一直唱到现在。近十几年来,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这种状况本应有所改变,但是事实却令人十分遗憾。这使笔者感到深深的困惑,同时,也为作文教学的前途充满忧虑。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关文章笔者看过不少.但都觉得很零碎,没有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收到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他自身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就会有欲写不能罢的强烈愿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小学生大多都对作文没有兴趣,学习态度一直是消极的,有学生甚至害怕作文.这是和教师引导无方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到写作文最困难的事是找不到材料.而我们教师又常常是要学生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学生年龄小,很多事物都没有亲身体验.有许多学生看到老师的命题都感到无话可说。在作文的时候免不了说一些空话、套话。这时写作文就如同在受刑.在感情上备受折磨.哪里还会尝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时常穿插一些趣味作文,让学生从中尝到写作的快乐.那么.他们对作文的态度很可能就会转变.从而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对教师来讲,难教;对学生而言,难写。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许多语文教育界同仁都在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普遍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最基础的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不少学生可谓是谈作文色变。产生作文恐惧症的主要原因是对写作缺乏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0.
郑琛 《阅读与作文》2009,(10):14-16
作文,难!难!难!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心中永远的痛”。一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各种各样辅导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学生的书包。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是呀!小学作文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难念的经”。提高写作兴趣,并非易事,尤其是小学生更使我们为难,但也并不是高不可攀。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多准备,让学生的写作也能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出题——讲题——作文”.学生无话可说,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可见,作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品味其情趣,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许多语文老师都认为作文辅导难,不知怎样辅导才有效果。许多学生还是把作文当作头痛的事情,觉得作文很难,高不可攀,对作文没有丝毫兴趣,没有学好作文的决心和信心。把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当作一项沉重的精神负担,每当作文的时候就愁眉苦脸。有的学生甚至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写作大部分学生就胆战心惊,望而生畏,都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现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我想写”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表达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快乐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做事,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心中普遍存在着“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的现象。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写作很容易走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界,使作文成了学生的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引导学生从积累写作材料入手,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就是强调积累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课堂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曾几何时,“作文难,难作文”几乎成了师生之间共同的咏叹调,成为作文教学公认的主旋律。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步履维艰,收效甚微,探究其中奥秘,惟“兴趣”二字。老师重训练目的,轻兴趣培养,学生应命而作,为作而作,何乐之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写作难,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如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的现状并无多大改观。为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有对策。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作文的强大动力。学生作文有兴趣,写作时大脑就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最有效,作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让作文课堂扬起兴趣的风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本应该是快乐的活动,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郁结,感慨的冲击,不发不畅,不抒不快。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向外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一提作文就头疼。而且,写的文章内容空洞,随意编造、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也极苦恼。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作文、怕作文、不愿作文到想作文、会作文、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中小学生,有不少只要看到语文老师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他们就会皱着眉毛,哭丧着脸。语文老师此时心里的难受也不亚于他们。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何如此艰难呢?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写作的热情没能持续保持,没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就持续保持写作热情,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方面进行了探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小学抓起。但说到作文,许多孩子为此头疼。读读孩子们的作文就会发现真挚感人的作文少,饱含真情的作文少,体现日常生活甘苦的作文少,而作文版式的作文太多。即使有的同学有了一点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