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李商隐的仙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山早年曾有求仙学道经历,诗人多次或明或暗地指出这一点,如《李肱所遗画松诗》云:“记昔谢四骑,学佩王阳东。”五阳山属王屋山分支,道教曾把王屋山列为“十大洞天”之首以云发大签倦二十七),《真诰》亦云:“王屋山,仙之别天,所谓阳台是也。始得道者,皆诣阳台。”李义山的《寄永道土》有云:“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由于至今未能确知的原因,诗人无奈地脱离了道门,但他对“白道青松了然在”的“旧山”犹怀念不已以偶成转韵七十二句》)。上引《画松诗》“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遣弓。形魂天人士,海日高终骑紫鸾归…  相似文献   

2.
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体系中,《总术》篇的位置相当于“三十辐共成一毂”之“一毂”.“总术”和其它驭文之术构成了一种“有无、本末、体用”关系.《总术》篇作为“不用之一”,驾驭统率“剖情析采”各篇,将创作论十八篇紧密地连接成为一个“辐辏相成”的整体.在《文心雕龙》整个体系中,《总术》篇成为连接创作论与枢纽论、创作论与文体论的符契与纽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为《大宗师》篇的真人之写,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法,都是一种新创。但值得注意的是,与《齐物论》一样,《大宗师》中也有羼杂的部分,《大宗师》中真人三解以下的三节文字,即为它篇之羼入者。作者一方面从字句的准确解释、细致辨析入手,推倒从郭象到今人的众多注释,并对许多前人未解通的句段作出了诠释;另一方面又从内七篇及庄子学派思想和文风发展的大背景上,并在与儒、法思想的比较中,对《大宗师》的意旨及三节文字之为羼入者,作了深入阐述;显示了作者融合乾嘉传统于深层次思想和思维方式研究中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4.
65圣经山     
圣经山位于文登市西北20公里处,方圆近8平方公里。区内有天然老子头像和《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圣人与圣经同时出现在这里,似有天意,玄之又玄,故名“圣经山”。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金元时期,王重阳收丘处机等“北七真人”为徒在此传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并且迅速传播,成为元、明两朝的正统教派。  相似文献   

5.
《二十五等人图》(伯·二五一八)陈宽撰。全卷共九十八行。上虞罗氏《雪堂丛刻》已据摆印,并跋云:“人有二十五等之说,见《文子·微明篇》。此卷所述,与《文子》略合。惟上五等之次第,《文子》为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此卷作神人、圣人、真人、道人、至人;中次五等,《文子》第三为虞人,此卷作庶人;下五等次第,《文子》作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此卷作众人、奴人、肉人、小人、愚人:为不同。”仪征刘氏《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云:“惟此书之作,亦导源班氏《人表》。虽  相似文献   

6.
董雯 《学术探索》2010,(6):141-144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将后现代小说《玻璃山》中现代人攀爬玻璃山的故事情节解读为现代社会生态意识建立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对该篇小说的多元化理解,而且对启发人类构建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天文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周山在何处?又《淮南子·地形篇》:“西北方曰不周之山。”高诱注:“不周山在西北也。” 古文献中又有“不周风”的记载。不周风也在西北。《淮南子·地形篇》:“掘昆仑虚以下地……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史记·律书》:“不周风居西北。”《说文》:“西北曰不周风。”《易通卦验》:“立冬,不周风至。”立冬之日,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因此,立冬之不周风,仍即西北风。《白虎通·八风》:距冬至三百一十五日“不周风至”,其时已过了二十一个节  相似文献   

9.
<正> 继《山水清音》出版之后,孔孚的第二部山水诗集《山水灵音》(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又以138首兼附诗论的宏幅面世。这部诗集的主要特色是“灵美”。灵美除包容灵音之外,还涵盖“隐秘”、“神韵”、“异趣”、“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0.
一鲁迅先生在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日《致许寿裳》信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日作的《小杂感》中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更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新编》里最后作的三篇历史小说,其中有两篇:一是《出关》、一是《起死》,均作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为讽刺老子的“徒托空言,大而无当”;一为嘲笑庄子的“认真不象认真,玩耍不象玩耍”。鲁迅在这两个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和“南华真人”的“祖师爷”的鼻梁上,不敬地抹了几笔白粉。  相似文献   

11.
但是接着对于这种无标题的外杂篇 ,虽假定为学庄子者所作 ,而究竟那些篇为庄子后学所加 ,那些篇为庄子直传门人所作 ,这当然应该首先注意的 ,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 ,便发生许多不同的见解 ,如许地山《道教史》〔9〕以为外篇与杂篇的年代 ,可依武内义雄底断定 ,大体分为五个时期 :一、各篇著作时代(一 )庄周直传底门人所传底为《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寓言》、《列御寇》。(二 )成于稍晚的后学底为《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三 )成于齐王建 (公元前 2 64-前 2 2 1 )时代底为《骈拇》、《…  相似文献   

12.
距长沙县治如千里。有林蓊然而葱蒨者。临湘山也。有遗像森然而清穆者。陶公与其姪之仙蜕也。古刹闳邃。祝祷辄奇验。有清如赵申乔王文韶吴大澂。先后抚湘。皆乞雨立霈。吴中丞为劖石纪述功德。咸丰二年。洪秀全犯长沙围之匝月。垂破复完。父老相传。寇于夜午。往往见城堞灵旂周麾。有赭袍冠带者数辈。仪卫傔从綦盛。疑官军将吏。集矢射之。则按部徐行如故。相惊神助。哄跳散去。事平大吏奏言于朝。封公为孚佑真人。其姪为福佑真人。晋史载公侃之孙也。精易卜。伏气导养。不营问家产。  相似文献   

13.
刘石林 《云梦学刊》2007,28(6):42-44
物之有灵者为神,山之有灵者为山神,为禳灾祈福,人类便要祭祀山神。《九歌·山鬼》虽称所祀对象为。“鬼”,实是祭祀山神。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中原文化产物的《山海经》中有23处写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山神,韩国江陵端午祭完整地保留了祭祀山神的祭仪,林冲也在河北沧州避风雪于山神庙,这说明山神非“楚南郢之邑”所独有,而是先人共祀的一位神,且是男性。  相似文献   

14.
拙文《〈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刊出后,两年来,赵永纪、滕福海、李炳勋、马宏山等同志,相继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我竭诚欢迎的。赵、滕、李、马诸文,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即此篇应归全书总论还是文体论。因此,本文只对此略陈己见,其他问题,留待另文。 (一) 关于《辨骚》篇归属问题就我所知,早在一九二七年就出现两种对立的看法了。如刘师培以《明诗》至《谐隐》的十篇为“有韵之文”,梁绳袆则以《辨骚》至《书记》的二十一篇为“文章流别论”。范文澜更早在一九二三年就以“诗之旁出  相似文献   

15.
关于《韩非子》的人性观问题,学界主要有"性恶"论与"自然人性"论两种观点。而《解老》篇对于仁、智等积极因素的强调,尚未获得关注。《解老》篇强调人类在伦理层面具有"仁"这一"不能已"的天性,在官能层面有"聪明睿智"的天性;将人类后天对"仁"的运用,称为"慈",对"聪明睿智"的运用,称为"动静思虑"。这一观点在《解老》篇的思想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仁智之性将作为世界客观规矩制度的"道理"与人类为人处世的主观选择,架构为一个密切相关的思想体系:人类因仁慈而试图护佑其他人、他物,此类动机促使其认知各类"道理",并提出应对措施;人类因动静思虑的能力而能够体认各类"道理",依据"道理"设计出各类治术。《解老》篇人性观的"道理—治术"之思想结构,相对于《韩非子》其他篇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庄子》中的得道之人为论题,对《庄子·逍遥游》作了解释。首先,从《庄子》内篇《大宗师》和外篇《知北游》两章找到庄子心目中确然存在着得道真人的理念;随后认为《逍遥游》是《庄子》的总纲,而在这个总纲里主要论述的是"得道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实现的方法途径,以此来揭示人之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境界,从而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强调自由之极至境界的至高无上性及其实现之可能。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自一九八○年九月在《朔方》发表以后,引起了读者和文艺界的普遍注意。这篇作品的确写得很美,很感人,字里行间洋益着一种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热爱人民的深情。丁玲称赞它为“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许多报刊竟相发表文章,称颂它是“进行‘三热爱’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八○年短篇小说评奖,完全在意料之中,它被排在了优秀短篇小说得奖作品的行列之中。李准同志据《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放映以后。轰动了影坛,获得了一致的好评。我想,《灵与肉》的艺术魅力虽然来自各个方面,诸如,它思想内容的深刻、开阔和踏实,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岩而扣人心弦,语言的深沉、凝炼而又不无哲理,但同样不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出版社耗巨资引进盖茨《未来之路》带来的轰动效应 ,人们还记忆犹新 ;杰克·韦尔奇自传铺天盖地营销为中信出版社树立的口碑 ,更是闻名遐迩。 2 0 0 3年 1月 ,英国开普斯通出版社的《默多克 :并购奇才的 1 0大经营秘诀》、《盖茨 :商业领袖的 1 0大经营秘诀》、《布兰森 :品牌统帅的 1 0大经营秘诀》和《韦尔奇 :变革大师的 1 0大经营秘诀》等畅销书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 ,亦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这套书之所以受到出版商的青睐和读者的关注 ,诸书主的人生历程及成功经验是其主要的关节点。盖茨和韦尔奇麾下的商业帝国 ,屡屡进入…  相似文献   

19.
愚公三题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重读《愚公移山》,有些新的感想。 这篇文章中,毛主席把共产党人比作挖山的愚公,把人民大众比作上帝。由于愚公艰苦卓绝,挖山不止,毫不动摇,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里的关键,是“感动”两个字。愚公感动上帝,是由于他的具体行动,每天挖山不止。他把太行、王屋两山的土石,远远地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灵视这一命题,在我国诗坛上,近几年开始为许多诗人所注重,为诗学理论家所青睐。诗人流沙河在《星星》诗刊上,显赫地写上“灵视”二字,理论家杨匡汉在《文学评论》上,把“灵视”与“感觉”、“意象”、“情绪”等命题相提并论,使灵视在诗歌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然而,所谓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