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锦州地域性满族民间美术造型的理念传承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日常平居有代表性的满族剪纸和满族刺绣为主要切入点,初步提出了自己对锦州地域性满族民间美术造型理念传承的认识。文章有意识将认识的内容诉求和外在形态思辨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阐释出锦州地域性民间美术造型在当代地域文化发展中的生存现状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刺绣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年来,因知识产权问题引起的刺绣侵权纠纷逐渐增多,困扰着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对刺绣作品"二次创作"知识产权利益的认可,解决刺绣与底稿作品知识产权冲突的实践,必将进一步推动刺绣工艺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明清以后,各地生产的刺绣品,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以其独特的面貌著称于世。此时刺绣工艺已发展成熟形成了苏、湘、粤、蜀四大著名地方绣种派别,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巴渝民间刺绣是优美纯朴的乡土刺绣艺术的代表,巴渝民间刺绣艺术民俗特征突出的表现在:一、刺绣存在表现的方式上——是伴随着生活实用而存在的,刺绣制作主要是在服装、被面、床单、帐幔、枕套、鞋帽、背娃带、背包等之上;二、刺绣图形纹样造型上——有明显的环境地域性、寓意体现出纯净的乡土平民性、象征中的世俗生活理想性、造型风格的自然真实性、布局结构的雅俗共谐性。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数码技术的方法对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波金银彩绣的探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制品,承载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宁波的金银彩绣曾经辉煌一时,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她充分调动材料的特性与工艺特性,增强图形的质感与空间感。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已衰退到历史的低点,面临失传的危险,迫切需要人们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布艺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艺术品。我国民间布艺渊源很早,如刺绣在《尚书》中曾有相关的记载。中国民间布艺的影响不仅传承至今,而且还远播国外,其中日本布艺受我国传统布艺影响尤为突出。日本和服的发展可以说是直接借鉴了中国刺绣和印染技艺的,但也有所创新。中日两国的布艺乃至整个手工艺,各有特色,彼此可以互为借鉴。  相似文献   

7.
研究青海回族的民间习俗,考查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于青海回族民间的大量习俗惯例,做为这个民族的传承文化,不但有着整体民族的共同性,而且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这种以一个省的聚居地域为空间的乡土特色,虽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那样的丰富多彩,但毕竟在维护回族民俗内部特征一致性的前提下,呈现山空间特征的多样性。从宏观角度上讲,青海回族民俗的形成和整个回族一样,因受其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心理素质、宗教信仰、艺术、语言等各方面制约,而形成了回族民俗的特点;从微观方面讲,青海回族民俗的形成,还受到了不同于内地回族的许多外部条件(诸如自然地理、气候、民族杂居交往等)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10,(5):50-51
壮族的绣球以其蕴涵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精美的手工刺绣工艺,以及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西众多的民间工艺品中独树一帜。是广西壮家人定情和象征吉祥之物,同时也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谈羌族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民间刺绣与剪纸工艺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拟从刺绣和剪纸两个方面来谈羌族的民间艺术产品的功能、作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指出其在现代文化中提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苗族刺绣工艺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该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刺绣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粹,它是华夏古老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中国刺绣历史进行考证,梳理出刺绣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刺绣的传承、衍生、变异加以分析,旨在让年轻一代了解刺绣的传承脉搏,把握刺绣发展的方向,以史为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思辨的眼光来探寻刺绣的未来走向,继续焕发出中国刺绣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宁夏西海固腹地一个普通回族村庄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一套伊斯兰教与民间信仰共生共存的体系。伊斯兰教在当地回族社会处于正统地位,同时被正统所强烈排斥的民间信仰也备受追捧。原则上矛盾的两种信仰被当地人融合于现实的宗教实践中,共同满足人们今后两世的不同需求。回族民间的这种信仰实践现象实际上是宗教的工具属性遭遇人的实践理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宗教神圣性和世俗性的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回族民间文学丛书》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文学史》编写组选编,按体裁划分,在国内首次分专集集中系统地出版。丛书共分为《回族民间故事集》,《回族民间歌谣集》、《回族民间叙事诗集》、《回族民间习俗资料集》、《回族民间文学评论集》、《回族民间文学概观》六种,收集了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语教学在宁夏的历史沿革及其民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阿拉伯语教学始于回族经堂教育,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历经明清、近现代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因回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主要在各类清真寺讲授的传统宁夏阿拉伯语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外语教学景观。随着时代发展,宁夏阿拉伯语教学在教学规律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民间清真寺阿拉伯语教学因为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功能而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当下与国民教育体制下的阿拉伯语教学处于互补并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千阳刺绣受到时代和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淡去,对于这一重要的民间艺术形态,我们有责任对它的保护与传承做一些工作。本文对千阳刺绣的布贴艺术手法进行解析,通过对千阳刺绣布贴表现手法及色彩特点的详细分析,强调其重要价值,将其表现手法运用在插画设计中,有利于千阳刺绣的不断创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何广华 《百姓生活》2013,(10):43-44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的民间刺绣,是麻柳先民发明创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2008年6月,麻柳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先后有40多件刺绣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麻柳乡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7.
刺绣是中国闻名世界的手工艺之一,除了传统的四大名绣,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刺绣工艺也为人们所熟悉。2008年,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刺绣的艺人主要是农村妇女。本文从哈密刺绣手艺人的视角出发,考察技艺、记忆与刺绣者的自我塑造之间的互动关系。刺绣艺人不仅在全球与地方、历史与现状的社会语境下塑造自我,同时也通过刺绣工艺过程进行自我塑形。  相似文献   

18.
贵州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当代人称为明代“活化石”的贵州安顺屯堡妇女传统服饰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刺绣艺术,从屯堡妇女服饰的领口、大襟、袖口到鞋子、袜底、鞋垫、帽子,以及供小孩用的背扇、肚兜和口水兜都布满了独特的刺绣,这些刺绣构图完美,内容寓意深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我们今天来了解、研究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与发展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让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这一枝服饰艺术奇葩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作为文化的生命机制,以其特有的方式作用于文化,同时教育也深受文化氛围、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近年来,在西北回族聚居地区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回族业余教育,是回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的产物,是回族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相适应的结果,是回族群体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体成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回族民间剪纸,既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保留着伊斯兰文化的元素。宁夏知名剪纸艺人、回族女教师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经历及其剪纸作品集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于一体,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丰富着回族民间剪纸及我国民间剪纸的种类,是我国民间剪纸艺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