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及各教派上层人物利用宗教相互争权的斗争 (1)关于萨迦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权和萨迦与止贡派之间的战争 公元1189年(藏历第三甲子之已酉),蒙古汗王成吉思汗(,1155——1227)统一蒙古各部以后,逐步向亚洲中部、西部和欧洲东部发起远征战争,首先制伏了外围的侵略势力,然后才在中国国内发动了统一的战争,除西夏(原注:藏史称“”)、南宋和金国(,原注:满洲国)之外,统治了国内大部分地区。成吉思汗利用当时在西藏境内各个教派,各个政治势力尚未统一的时机,于公元1206年(藏历第三甲子之丙寅)派兵入卫藏。卫藏、阿里等地首领,未敢抵御,全部归顺。于是蒙古和萨迦喇嘛遂有了初步联系。并且从卫藏地方把佛像和不少经卷带往蒙古地区,开始宏扬佛  相似文献   

2.
元朝时期萨迦派领袖八思巴积极入世,推动了西藏纳入中央管理的历史进程,萨迦派获得长足发展,八思巴本人也受封帝师,备享尊荣.批评八思巴入世观的迥丹热智代表了噶当派出世修行、不慕世荣的取向.这两派的宗教观念对教派的发展影响很大:噶当派逐渐衰落,萨迦派一度鼎盛后也因腐化而失势,出人意表.承续噶当派法脉崛起的格鲁派不仅在宗教上影响深远,,而且长期主导了西藏的政治活动.因此,西藏出现"政教舍一"的现象有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也属必然.对藏传佛教而言,如何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自我调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3.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安多地区民族文化阃互相依存,和谐共生,形成特点鲜明的多元文化共生格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安多三大文化体系问的势力总体均衡与民族文化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并存、安多区域文化特质是包容和开放以及在同一宗教场域内的文化相融更为自然而广泛等三个方面.在现代性下,安多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演进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广度与深度上将进一步增强,国家政策变量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影响力也将日益突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的演进形态仍将是"和而不同".影响文化共生格局形成的基础性因素是安多地区社会经济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宁玛派典籍和敦煌古藏文P.T.996号文献,有证据显示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在传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受苯教以及藏传佛教等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宗教群体,并于吐蕃末期传播到安多藏区之今青海贵德、尖扎等地区,从而为藏传佛教初传安多藏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八思巴为十三世纪西藏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在元朝统一西藏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西藏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八思巴(1235——1280年),父名桑擦南坚赞,亲名玛久衮吉。五岁时父去世,由伯父萨迦班智达照管。萨迦班智达为佛教萨迦派的教主,八思巴从幼年起就在萨迦班智达的悉心照料下学习佛教。他聪明颖悟,九岁时就能在法会上为众僧说经,因而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这时的西藏,各地大小封建领主割据一方,不断相互攻战,给人民生带来无比灾难,使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公元1240年,蒙古大将恰那波率军攻入吐蕃,直打到拉萨地区的北部,烧杀掠抢,遭到藏  相似文献   

6.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一个少有的大的剧种系统,它遍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广大藏族地区。以卫藏方言演唱的西藏藏戏,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各藏戏系统的母剧种。接受西藏藏戏影响,在康区、安多藏族民间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康巴藏戏、安多藏戏诸剧种,都是分别用康方言、安多方言演唱的。它们的形成,距今也有二百多年的时间了。在上  相似文献   

7.
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与四川西部的阿坝州相连,是一片地域辽阔、水草丰美、资源丰富的地区。它具有发展畜牧业和各类药材的优越自然条件。那里地处甘、青、川三省交通要冲,自唐宋以来就逐渐形成以松潘为中心的藏汉贸易大市场。研究三省边境解放前的藏汉贸易对当前发展三省毗邻地区的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蒙元时期,萨迦派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传入汉地。萨迦派传入汉地后通过三个主要阶段、三种主要形式的传播,加深了藏汉两地佛教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亚洲有三大文学圈:东亚地区的汉文学圈、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文学圈、西亚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学圈.这三大文学圈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具有相互关联性与相互重叠性.三个文学圈以宗教传播为驱动力,各自不断地从中心向外延伸扩散,最终在各自的边缘处互相叠合,最终"三块连成一片".由此,亚洲文学区域得以形成.如果说欧洲文学区域具有"两点(希腊、希伯来)连成一线"的"同源、单线演进"的特征.呈现"y"状结构,那么可以说,亚洲文学区域则呈现出"三点扩散、渐次重叠,连成一片"的特点,在结构上犹如三个边缘相接的圆环.  相似文献   

10.
四川康巴安多地区的藏族民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民歌在音阶与调式、核心音列、旋法特征、唱腔与衬词、节拍节奏与曲式五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比较,总结出该地区民歌在音乐上的一些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从而展现四川康巴安多藏族民歌珍贵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驻守西凉的汗王阔端汗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双方商定了吐蕃全境归属蒙古统治的具体条件,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蒙古汗国在吐蕃派官设治,奠定了西藏归于蒙元帝国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阿坝藏区钵佛二教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坝藏区,属川西北雪山草原地带。由于自然条件和其它原因,该地区在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都与卫藏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保留有其它藏区少见的一些情况。如阿坝藏区的嘉绒语里至今保留有不少古藏语;在宗教方面,过去在这里较长时期内一直是钵教和佛教并存,而且其它藏区少见的佛教流派觉朗教派,在该地区的壤塘县境内也存在。为了供有兴者研究,这里我想就  相似文献   

13.
萨迦果斡然降巴索南桑格是一位生活在15世纪,在萨迦派乃至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祖籍康区,自幼出家为僧,潜心佛法,青年时代辗转来到卫藏修学深造而归宗萨迦派,并建立道场,授徒传法,著书立说。他思想新颖,观点独特,充满了锐利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觉囊派和格鲁派进行交流对话,并发生了尖锐的思想交锋,由此而成为萨迦派中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果然巴的学术研究,处于近乎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笔者对果然巴大师的生平、著述及思想作出评介及初步的论述,对其著作作简明编目,以明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国内藏语可分为卫藏、康和安多三个方言。安多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各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属康方言)和海东各县。还有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县,四川省的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三个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藏文是拼音文字,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书面语和现代口语是有一定距离的,但因藏文和各地方言都有一套对应规律,各地人都可拼读。尽管方言有别,藏文仍然是藏族人民共同使用的书面交际工具。现将安多方言的声母、韵母、它与书面语的语音音变规律等方面作一点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伊斯玛仪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政治、思想和军事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伊斯玛仪派以极具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于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帕米尔的伊斯玛仪派在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以死海教派为代表的宗派主义始终被捍卫宗教纯洁性的问题所困扰。对死海教派而言,在干旱的死海地区几乎不可能进行与沐浴有关的宗教仪式。因此,他们对宗教的纯洁性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宗教要求信徒保持绝对的纯洁,不仅要远离邪恶和罪行,更要在教义和语言上保持纯洁。  相似文献   

18.
珍珠寺,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县城东面两公里今河东乡所在地。藏语称该寺为“觉觉拉康”(),关于此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安多政教史》说“觉觉”系汉语“珍珠”的变音,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应蒙古太宗窝阔台的儿子阔端召请赴凉州会见,路经青海时曾到贵德朝拜乜纳佛塔,以阔端所赠珍珠一斗为资金兴建了一座寺院,因此称为珍珠寺;一说觉觉拉康是“觉卧拉康”的变音,因寺内的释迦牟尼像是仿照拉萨大昭寺的觉卧像造成,因佛像为觉卧像,故称觉卧拉康。相传元明时代该地的贡巴部落和麻巴部落各有一座萨迦派小寺,明弘治年间贡巴部落的贡格噶居巴从西藏学经归来,将二寺合并为一,扩建为贡巴寺,  相似文献   

19.
国内藏语学者一般将藏语分为三大方言:1、“卫藏方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2、“康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的昌都地区;3、“安多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等省。安多藏语分布地区广,多半是牧区,也有一部分是半农半牧区及农业区。总的讲来,这一方言内部的差别较小,彼此交谈并不产生困难。它同其他藏语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藏语演变发展来的,并在语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四川阿坝州牦牛产业的发展为例,提出以特色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