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中唐以来,就不断有人搜集、整理、注释、研究杜甫的诗歌,因而各种有关杜诗的著述,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有发明、有创见、有较高学术水平之作。前人这些丰硕的成果,固然给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杜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因其卷帙浩繁,加之分散各地,一般人很难了解其究竟,这又不能不影响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利用。长期以来,学术界一方面希望有一部较完备的《杜甫资料汇编》,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有一部杜甫诗歌研究的书目提要和索引问世,为新时期杜诗研究的拓展提供条件。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的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冯建国四同志,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编成《杜集书目提要》一书,由齐鲁书社出版,这真是急学术界之所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阅  相似文献   

2.
由萧涤非先生主编、张忠纲先生总成之《杜甫全集校注》体例周备,考辨精详。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笔者就其中一则注释略申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杜诗考索     
杜诗考索丘良任《九日曲江》是入蜀后诗杜甫《九日曲江》诗,仇兆鳌于题下注云:“当是天宝十二载作。盖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参诗,十四年九日,有杨奉先诗,此诗盖在前也。”《杜诗镜铨》、《读杜心解》均编在天宝十二载。时杜甫在长安。诗云:“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  相似文献   

4.
杜甫陇右诗《山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陇右诗《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历代注家一致认为是杜甫流寓秦州游览麦积山之作。淳厚的天水人对此深信不疑,将诗镌刻在瑞应寺前的石碑上,供游人尝读,俨然这座名山的文化陪衬。然而,每读这首无地名,无山名,无寺名的三无诗虽尽力求索,却很难从中看到矗立在人们心目中的麦积山雄姿,甚至有一种文实相左之感。存疑愈久,则愈想弄个水落石出。翻阅《杜诗镜铨》、《杜臆》等书对该诗的注释,则疑之更深。为寻根究底,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现将疑点…  相似文献   

5.
<正>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杜甫,不仅没有在漫长的岁月流水中磨消湮没,反而被后人推为诗国里的圣哲。一千四百余首杜诗,为后世广为传诵、研究,号称“千家注”,可知研究者为数之多;“一卷杜诗揉欲烂”(杨万里《与长孺共读杜诗》),更见研究者所下的功夫之深。杜甫及其诗令后人如此醉心地崇奉和研究,且长盛不衰,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  相似文献   

6.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总的说来,对李白研究远不及杜甫研究兴盛。无论是诗歌的笺注、年谱的编撰还是诗句的评点、诗艺的探讨,都表现出研李者少,习杜者众的态势。唐以后,杜诗研究不断发展,金人元好问正式提出“杜诗学”这—概念,标志着杜诗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杜诗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廖仲安、张忠纲、许总等先生都曾在这块园地中辛勤耕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胡可先先生新近问世的《杜甫诗学引论》(下简称《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一书,在前人…  相似文献   

7.
父亲萧涤非,原名忠临,1906年11月27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茶溪村。1930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历任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47年秋,重回山大任教至今。建国后,他曾任山东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史哲》编委会副主委,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被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现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杜甫全集校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前,由笔者主编校点的《袁枚全集》未搜集袁枚集外作品,可谓一大缺陷。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丰富,人们交往的开放,以及科技的进步,袁枚集外作品的搜集取得了巨大成绩。笔者还有幸结识了袁枚八世嫡孙袁建扬先生与孙女袁建中女士,收获颇多,不仅得到了袁枚极其珍贵的抄稿或手稿《纪游册》、《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还收集到若干罕为人知的刊刻本:《双柳轩诗集》一卷、《双柳轩文集》一卷、《随园集外诗》四卷,另有大量袁枚零散集外诗文。仅以诗而言,袁枚集外诗就已发现700余首,是袁枚"全集"诗集4400余首的七分之一强,可谓沉沉夥颐。这些累累硕果,将使"全集"不全的缺陷得到"全面"的弥补,也为编纂接近足本的新编《袁枚全集》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 1962年张友鹤先生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问世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旧抄本,如齐鲁书社1981年1月影印的二十四卷抄本、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711号和703号抄本以及最近中国书店影印的《异史》。我们校注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朱其铠、李茂肃、李伯齐、牟通校注)曾采用二十四卷抄本和山东省博物馆本作为主要校本,做了一些整理版本、校勘文字的工作;当时还没有见到《异史》。《异史》出版后,笔者对《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本整理,作了一次复案;同时,关于《聊斋志异》的编次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诗名篇中几个词语的训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喜欢杜诗,然素无研究。在参加集体选注《杜甫诗选》(这个诗选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定稿工作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考察,得出的看法与以往和当前若干杜诗注本不尽一致。由于体例所限,一些词语的训释问题不便于在诗选的注释中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证和讨论。不敢自以为是,现在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杜诗名篇中的几个词语的问题写了出来,就教于研究有素和有兴趣的同志们,以便通过讨论,求得更正确、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象》诗的注释有一个明显失误,它这样解释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出处:“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这处误作‘齐巳’为‘齐己’姑且不论,尤为严重的失误是;这句诗原非齐巳所作、齐巳亦无题为‘侠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诸将》五首曾被某些有见识的批评家推为杜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一组诗古今注家曾加以证释,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第一首的第六句“曾闪朱旗北斗殷”,可能多数注家都讲错了。这句诗中的“殷”字,某些古本(如《文苑英华辨证》卷八所称孙觌本杜诗)作“闲”。有的注家就依以立论。王嗣奭《杜臆》卷六云:“北斗”指京师,而宿卫之士,空闪朱旗,有名无实,故谓之“闲”。按《唐志》:“李林甫请停上下鱼书,自是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驼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时府人目上番宿卫者四侍官,言侍卫天子也。是时,卫佐悉假人为僮奴,京师人耻之,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7,(2)
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是稀见的杜诗学文献,蕴含丰富的诗学理论。杜注论方面,反思"千家注杜"所存在的过度阐释与注释讹误,认为"诗有待注而豁然者,有不须注而渊然、一落注而反索然者"。编年论方面,肯定编年乃"知人论世之要诀",又认为编年"不可泥信者亦多"。渊源论方面,切论杜诗"导源风雅"、"兼收博采",又详析杜甫诗论俱本《文赋》的诗学渊源。创作论方面,强调作诗以"学"始,以"悟"终,认为"选诗与看诗异,看诗与作诗异"。鉴赏论方面,视诗歌为"灵物"、"高物"、"深物",强调"惟癖则所研入深,所领略独"。这些理论真实再现了杜诗经典化、理论化进程的原始面貌,也凸显了清代学者杜诗批阅的实践感悟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这是杜甫《夔府书怀》诗中的一首。在杜诗中。它算不上代表作,也没有引起后代诗人的特别注意。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引用全诗,以此证明杜甫反人民的阶级意识。这首诗能不能证明杜甫所谓反人民的阶级意识呢?  相似文献   

15.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四第64页《任适尉乌程》诗中"任适",夏敬观先生、朱东润先生注引欧阳修《与谢舍人绛书》仅见其名,而未详其人。除梅诗、欧文外,考之《宋史》、《长编》、《宋会要辑稿》、方志等史籍,俱不见任适生平事迹。今按《邵氏闻见录》卷一六"河南任氏"条载任适本末甚详,可补史籍之缺。任适本为慈溪县令宁直  相似文献   

16.
张桂兴 《东岳论丛》2002,23(3):119-12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十九卷本 ,是老舍近半个世纪创作的总汇 ,具有空前的学术价值 ,对老舍研究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意义。然而 ,由于编辑时间紧、投入力量少 ,再加上运作方式欠妥、缺少专家学者参与等诸多原因 ,以至于造成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资料性错误 ,如《全集》“不全”、内容删改、段句遗漏等等。希望通过修订再版 ,使《老舍全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注释“风雨如磐闇故园”句云:“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按,查《全唐诗》第十二册所收齐已诗,并无《侠客行》之题,亦不见有“黄昏”之句。又查同书同册所收贯休诗,断句部分正有“黄昏风雨黑如  相似文献   

18.
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1986年11月13日第364期第7版上看到《新发现的一首文天祥佚诗》一文。该文系从《福建论坛》第5期转摘的。作者林如求同志向读者明确指出:“查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的《文天祥全集》(1985年3月第1版),不见收录此诗,可见其为文天祥佚诗。”不知林如求同志是否仔细认真地通检了《文天祥全集》,就如此言之凿凿地下结论说:“不见收录此诗”,从而武断地判定为“文天祥佚诗”? 其实,只要稍微严肃认真一点,在林如求同志所指的这本《文天祥全集》中是不难找到此诗的。请翻至该书影印本的第382页,诗题作《赠许柏溪惟》,即林如求同志所谓的“佚诗”。此诗连同另一首题为《早起》的五言诗均作为“拾遗”附在《文山先生全集》卷之十四《指南后录》卷之三的末尾。载于《许氏家谱》的所谓佚诗与全集中的《赠许柏溪惟》诗的基本内容相同。均为五言十二句。  相似文献   

19.
储光羲佚诗     
中华书局 1988年陈新点校本宋释惠洪撰《冷斋夜话》卷二《稚子》条云 :“老杜诗曰 :‘竹根稚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并母眠。’世或不解‘稚子无人见’何等语。唐人《食笋》诗曰 :‘稚子脱锦绷 ,骈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赞宁《杂志》曰 :‘竹根有鼠 ,大如猫 ,其色类竹 ,名竹豚 ,亦名稚子。’予问韩子苍 ,子苍曰 :笋名稚子 ,老杜之意也 ;不用《食笋》诗亦可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抄本 ,宋方深道辑《诸家老杜诗评》卷五《僧惠洪〈冷斋夜话〉十二事》此段引文 ,文字微异。所引杜诗见《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宋吴撰《五总志》云 :“老…  相似文献   

20.
《丁耀亢全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诸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李增坡主编、张清吉校点的《丁耀亢全集》,已于1999年4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九五”规划重点项目。自1986年起,张清吉先生就四处探访丁耀亢的著作,后终得其诗集6部、剧本4种、小说1部、杂著7部,共计18种。小说《醒世姻缘传》、《石点头》,因其作者是谁,在学术界有争议,未达成共识,故《全集》未收。这次整理出版的《丁耀亢全集》,依据的主要版本是:《逍遥游》二卷,《陆舫诗草》五卷,《椒丘诗》二卷,依据丁耀亢顺治自刻原本;《江干草》一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