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子经典还原,是要以心印心地激活民族文化之根的活力,做一个对自己文化家底的明白人。《老子》在诸子中唯一存在着母性生殖崇拜,因而属于与《周易》乾坤文化并峙的坤乾文化,这与老子出生的氏族及陈楚文化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一语,为子见南子之后所说,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具有同样的历史针对性,告诫执政者不可沉溺于女色与小人。庄子是流亡宋国蒙地的楚国疏远贵族的后裔,其书散发着对楚国的乡愁,顾忌政治楚国而留恋文化楚国,在蒙泽湿地中创造了诗的哲学。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及韩非、李斯师事荀子,是春秋战国近三百年间诸子百家争鸣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在以史解经、以礼解经、以生命解经的方法综合中,考定孔老会和荀韩李三人行的具体年份和历史现场,可以使之储入民族文化的记忆,滋润着现代思想创造的元气和魄力。  相似文献   

2.
《云梦学刊》2009,30(6):29-29
《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刘绪义著)于2009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从发生学角度专门探讨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发生之内在历程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只有从历史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才有可能探寻先秦诸子的原貌,厘清中国思想文化之源与流。本书紧紧依靠先秦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之简帛文献资料,从思想发展的源头入手,依其自然萌芽、  相似文献   

3.
巫是古代最古老的文化传播者,是最初的权力中心和文化知识母体,中国古代所谓“王官之学”就出于巫的思考成果。随着世俗权力逐渐向王权集中,原来巫手中的权力逐渐被剥离,与王保持紧密联系的巫逐渐与世俗权力产生距离,变成王官之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技术工作者。因此,从发生学角度看,说“先秦诸子出于王官”不如说出于巫术,“王官之学”是巫术文化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寓言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龙隼 《中国学术》2002,3(1):127-155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诸子流派的划分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线索,但是自汉代以来对于先秦时期学术发展趋势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司马谈和班固的认识基础上.事实上,根据传世的先秦文献及近年来地下出土的先秦文献等记载,先秦时期并不存在后代所说的百家之说.因此,不能把一些子书及出土的文献简单或笼统地冠以某家之作品,采用"某子学派"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6.
义与利是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不同学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本文旨在揭示先秦诸子义利观之真义,以期对那一时期人们的义利观有一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8.
先秦诸子师道观管窥赵东玉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是在春秋战国这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转变的特定时代应运而生的①。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古代知识群体,这些被后世奉为"先师"和"师表"的人们,正是其彰彰尤异者。在其为人之师的身体力行过程中,他们...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专制政体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一个人的荣辱成败生死,又何尝不往往系之于言.所以注意为言之道由来已久.古文《尚书·大禹谟》说:惟口出好、兴戎”(嘴是能交好于内外的,但也会兴起战争).这种说法比人们常说的“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少了点片面性.春秋战国还有一则“金人铭”的传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人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说苑·敬慎》)是否有此金人,这金文之原文是否如此通俗易懂,难以详考.不过,《周易》之爻辞不假是确凿无疑的,其《坤》卦卦名即地:“地何言哉?”“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住口袋叫“括囊”,比喻不说话,不说话自然无害、也不会招来什么赞誉,主要意思是最好免开尊口,免得招惹麻烦.《周易》渊源在周之前,可见早在当时已很重视为言之道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修辞学家,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学等问题时谈到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显示了他们对于修辞的看法.也正因此,先秦诸子关于修辞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先秦诸子散文由最初简单朴素的语录式文章发展为逐渐成熟完备的文章,依据时间和散文样式、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诸子散文的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其代表作为《论语》、《墨子》;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其代表作为《孟子》、《庄子》;战国后期,先秦诸子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阶段,其代表作为《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古代司法不独立 ,先秦诸子希望通过强调执法以保证司法公正。为此 ,他们提出了慎重执法、秉公执法、严格执法、积极执法等执法原则 ,这些执法原则对中国古代司法和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杜国庠同志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理和研究中国思想史卓有成绩的学者之一.他涉猎的学术领域广博,钻研的学术专业精湛,是一位渊博而深精的学问家.他早年攻读中国古典文学,能诗善文,研习说文解字及于乾嘉训诂之学,又从王阳明的《传习录》入门,跟踪禅宗,研究佛学,从而进入哲学研究领域.190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读政治经济科,得聆河上肇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的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熏陶.1919年毕业回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三十年代从日文翻译出版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并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始于孔子,论争是在先秦其他诸子。当时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人性的本义;二、人欲问题;三、人性与善恶的关系。这次论争,为中国古代封建地主阶级人性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简要评介先秦诸子的人性论思想,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初始面貌。  相似文献   

16.
<正> 研究思想史、哲学史的人们都懂得,必须首先掌握充分的历史资料,这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毛泽东同志也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9—800页)哲学史的资料,主  相似文献   

17.
孔、孟提出的“知言”,是知人、知事、知政的基础.这不仅指一般为言常态,也包括如何识别和防止那些片面、过份、僵化、唯我独是之言.这才是“知言”之重点.可惜这样的“知言”,孔、孟只出了题,并未展开.而老子的辩证思想,庄子的相对论,黄老的“见知之道”,荀子的“解蔽”论,不仅是种认识论,而且也是“知言”的法宝.它对于识别和防止片面、过份、僵化、独我独是之言,十分有效.所以梳理一下先秦的认识论,也就能更深人的“知言”了.  相似文献   

18.
言论,有高深的理论和日常普通浅显议论之分。这里我们只摘录分析先秦诸子对于后者的论述,且只限于政治言论常态。 一孔孟所谓的“知言” 《论语》最后一篇的最后一句是:“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这里的知言。知人,是指一个个的人与言,还是泛指社会整体的言与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倘联系上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以及从《尧曰》整篇看,显然是既指具体的言与人,也指整个社会的言与人。孟子对于“知言”之论,就详细些了。他对“何谓知言”的回答是:“ 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  相似文献   

19.
梁萧统文选序,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是只看到了他们的修辞学说,而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修辞技巧。道家老、庄在言论上反对“美言”与“大言”。可是,一部道德经,却是用绝好的修辞技巧写成的,里面用排比的地方特别多,真是不遑枚举,甚至一开头就用排比了: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兴起,具有各自的文化目的性,儒家的思想、法家的主张、道家的理念、阴阳家的学说、纵横家的论断,都在表现他们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语言符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成为我们认知诸子学说的意义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