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均认为,数以千万计的汉字,从结构上分析,有六种造字方法,这就叫六书。后人却将六书分为两类:一为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为用字法(转注、假借)。但从构成汉字实际考之,六书之二的转注、假借仍是造字之本,不是用字之法。此说始见于汉代刘歆《七略》“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转录于班固  相似文献   

2.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书原理创始于中国,它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还可以说明人类其他文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本文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古今文字中的六书,并把它们跟汉字中的六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茂  吴蕊 《文史哲》2002,(3):109-112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比之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更加贴近造字之初的实际情况。象意造字法是象形造字法的开创性发展。象意文字有的就是一种形象,但是,它的特点是在形象以外即字形以外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正是因为象意文字为抽象概念的造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才没有使汉字像其他古文字一样,被纯表音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古“厶”字就是一个象意文字,与它有关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华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历经五千年,华文记载了辉煌璨灿的中华文化,而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华文又重新焕发青春,显示了巨大的内在生命力。这一切足以证明华文是一种科学、优美、智慧的文字。华文便于学习 启发智慧(一)华文有一定字理,学习华文有利于联想、想象能力的发展。华文是世界上唯一有字理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有“六书”的说法,即古人造字有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心理学家认知华文的实验证明:按照“六书”的原理并结合儿童的特点教学识字…  相似文献   

5.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释的“六书”理论之一,后人的解读众说纷纭。“假借”究竟属于造字法,还是属于用字法,成为论争的焦点。从实例分析中得到证明,我们应该把“假借”视为汉字演变的过程,它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之一:但从“假借”过程的结果来看,它又创造了一批新的汉字(同“形”而且同“音”)。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汉字则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历有六大形体结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统称“六书”.名曰“六书”,实际上讲的就是汉字的构造原则和造字方法.“六书”与汉字正字早已结下难分难舍之缘.  相似文献   

7.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转注"属于造字法问题,但讨论的并不是具体某个汉字的构形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汉字孳乳繁衍过程中的规律原则。应该认识到汉代学者的"六书"概念具有层次性,他们谈论的"造字法"不仅仅是汉字字形的形成问题,还包括如何用文字记录语言中的词语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六书略》是将六书理论与汉字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文字学的著作,虽然从理论到归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为全面以六书统属汉字的著作,其开创之功是必须承认的。可以这样说,郑樵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第一个撇开《说文》系统以六书条分所收汉字的文字学家,其理论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汉字的研究,历史也很久远。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说,就是古人在两千年前总结出来的关于汉字的创造和使用的六条原则。而“假借”则是“六书”之一。“假借”既然是汉字的一条规律性的东西,在汉字的发展史上必然有其一定的意义;在仍然使用方块汉字的今天,也必然还有其一定的意义。因而,对它有讨论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自古而今,学术界对假借与通假是不是两个概念、有何区别等问题,总有些纠缠不清。本文欲就此试为一探,权作引玉之文,以俟诸君深入之。 假借者,古人谓之汉字造字法“六书”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首为定义并举实例,所以影响最大,后世悉同此说。许氏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字形义关系的字书,作者许镇是东汉一位很有名望的经学家、小学家。他根据“六书”的原则,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深入精辟地阐述了汉字的本义和古吉,把构成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较科学地建立了汉语文字学体系,使《说文》成为了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除此而外,《说文》有机的整体性、严密的系统性,也使后人所折服。《说文》成书的时代,正是传统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时期,《说文》这部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文字学著作,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韩琳 《殷都学刊》2008,29(2):117-121
黄季刚先生将汉字分为造字和用字两大领域。造字领域以字的音义关系为中心,以变易字和孳乳字为核心概念,以转注假借为造字的法则,着眼于字与词的一致性。用字领域以字的声音关系为主,以字的音义关系为辅,以假借字为核心概念,以文字与文辞的关系为主要探讨目标,着眼于用字领域字与词的矛盾性。这两大领域的汉字可归结为《说文》(文字的贮存)和文献(文字的使用)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浅析错别字     
一、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汉字属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错误字,可以说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自古就有之,古人在书写汉字表情达意时,难免会写错和用错字。现在我们读到文言文中那些“通假字”,实际上就是古人在文章中写的错别字。东汉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之一的“假借”用字法也证明了这点,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有了某个词,但还没有表示这个词的字,于是就在通行字中找出一个同音字来替代,实际上写的是“别字”。可是,社会发展到高度…  相似文献   

15.
谢书民 《学术探索》2012,(2):150-153
国内语言文字学界提出"意音文字"说的学者,由于常把汉字中的"字"与表音、意音文字中词的书写形式对等,所以常常混淆字符的内在构形类别与字符记录语言的功能类别,造成对"意音文字"类型理解与分类上的偏差;否定"意音文字"说的学者则把文字的字符类型错误地等同于文字的体系类型,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意音文字"类型的文字。实际上,文字的字符类型应该是文字表达语言的基本符号类型,"意音文字"应该是由表意、表音两种类型的字符构成的文字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形意字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夏文形意字浅析冯玉涛一汉语文字史上,由于字义的引申、假借原因,出现王筠所说的票增字,如益产生溢,共产生拱、恭,要产生腰等,我们今天称它们叫加形字。从总体看,汉字的加形字数量不多,比例较少,加形不是造字方法,所以加形字全部被放到形声字中。同汉字比较,...  相似文献   

17.
柏舟 《中文信息》1997,(1):55-58
有两种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方法。一为字源分析法,即通过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来构拟最初的造字原理。典型代表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对汉字形体作静态的共时的研究方法。按照索绪尔的观点:文字的符号是任意的,字母的价值就在  相似文献   

18.
文字发展阶段和方向 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在最初阶段多是象形、指事、会意的。因而,从造字的那天起,文字就与语音产生了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才促进了文字一步一步地朝着表示语音的方向发展。即:文字产生于象形阶段(包括指事和会意),经过形音阶段(以形为主)、音形阶段(以音为主)。最终走向表音阶段。可以说,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朱兰芝 《东岳论丛》2007,28(3):73-79
六书是书法而不是造字法。把六书看作书法不仅合乎中国书史发展的实际,而且也符合汉文字发展的历史。从这样一个角度看问题,在“六书即造字法”说的理论框架中某些百思不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论坛》2011,(7):122-125
客:中国有“古文字”说法,没有“古典文字”说法。“古典文字”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古文字”和“古典文字”的含义,区别何在?主:“古文字”是历史概念。汉字的“甲、金、大小篆”都可称为“古文字”。“古典文字”是类型学概念,说法来自西方。初指丁头字(楔形字)、圣书字和汉字(“三大古典文字”),后来加上玛雅字和云南彝字。他们外形彼此不同,而内在结构基本一致,都是自源文字,有意符、音符和定符,能用“六书”说明,都表“语词和音节”,都是表意兼表音。在人类文字史中,他们是“原始文字”和“字母文字”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