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刀在景颇族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源自于它作为生产工具的工具性价值;解放后,景颇族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作为旧有工具文化的景颇族刀文化并没有在社会的变迁中消失,而是发生了功能转变:与直接生产劳动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实用品相联系的刀的工具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它的宗教祭祀功能、心理慰藉功能、身份符号功能、艺术娱乐功能却在不断增强,进而逐渐形成了景颇族特有的刀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德宏州延绵不绝的群山间,常能看到藏于林中山腰处的栋栋竹舍,其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建筑工艺,同时也展现了景颇族的民居建筑中蕴含着悠久深刻的历史文化。文章阐述了景颇族的民居的建筑概况,以及蕴含于建筑中的习俗,展示出景颇族的文化传承、精神寄托以及浓厚的民族艺术。通过分析景颇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生态理念,旨在加深对景颇族民居建筑礼仪习俗研究,弘扬景颇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3.
用人类学变迁理论来阐述铜鼓社会功能的变化,及铜鼓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的使命和意义,展示了铜鼓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说明历史上社会的变迁使铜鼓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德宏州景颇族的目瑙纵歌为例,分析了这一跨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创新:目瑙纵歌的类型从多种并存到一种为主、从民间官办到政府公办、从村民自娱到国际共庆、从内容不变到形式多样、从本民族独享到多民族共跳、从原汁演奏到现代乐器、从口传身授到文字音像、从纯粹过节到弘扬民族文化。文化创新带来的种种变化呼唤把根留住,这既要培养斋瓦和瑙双,保住原有文化的根脉;也要开启民族自觉,坚守文化创新的根本;更要善用政策法规,赢得文化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但是近几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演进中也逐渐开始出现了文化流失和文化退化的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文化变迁中最需要重视的一项内容,只有将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下去才能保证我国多民族国家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才能让华夏五千多年灿烂的民族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因此,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征与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将重点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征与变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多民族共享的节日是促进多民族文化交融、增强民族团结感的核心场域之一.目瑙纵歌不仅在建构景颇族内部认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因相关起源叙事与中华射日神话的内在关联,成为促进景颇族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的历史证据和当代资源.目瑙纵歌节日实践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山官的"目瑙到"多民族共享的"目瑙的变迁,由片目瑙、布当目瑙、贡然目瑙、空然目瑙、苏目瑙、息目瑙、祝目瑙、祝木立目瑙等多种类型统一为"统肯目瑙".在"统肯目瑙"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景颇族呈现出加强国家认同、凝聚民族精神的祈愿."目瑙纵歌"通过景颇族神话、历史的视觉化表意和仪式化实践,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民族团结和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笔者在卓尼县的民族学调查为基础 ,从历时 /演化和共时 /多样的两个角度考察了甘肃省卓尼县藏族聚居区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衣食住行、教育体制、宗教观念等诸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分析了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叙述了这些变化的过程 ,为文化传播导致文化变迁的人类学理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在数百年的历史演进中 ,土族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 ,大通土族文化在语言、服饰、饮食等方面呈全方位同化之势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以马为载体和象征的蒙古族马文化渗透在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蒙古族马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将以蒙古族马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古族生产生活变迁下的蒙古人与马的互动变化,试图指出以马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人类学为出发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对土家族文化变迁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1.
民族过程:文化变迁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民族的视野来看,文化变迁就是民族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历史,是此二者追求动态平衡的时空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原苏联“民族过程”理论的研究范式,具体分析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族体形态的演进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探寻文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山壮族世代承传着节日、婚姻、祝寿、丧葬、弄娅歪和建筑等传统文化,并隐含着传统节日、传统干栏式建筑变迁,传统弄娅歪(牛头舞)消失。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民工潮发展带动下,传统农村家庭教育结构、主导性、乡土性逐渐受到影响,社会当中的流动与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这一发展变化会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及社会应努力解决社会对这部分儿童的排斥行为,同时为留守儿童家庭团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的纺织历史悠久,因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很多民族保留了传统的纺织技艺,而景颇族的织锦以严谨细致的织工、庄重大气的配色、内涵丰富的花纹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景颇族作为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景颇服饰作为景颇文化的表象,就在传统与现状的交织中变幻着模样。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景颇服饰的历史变迁,试图对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新变化做出艺术人类学视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略地勾勒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即从开始只研究非洲族群、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等的所谓“原始”、“野蛮”、“无文字”、“无国家”的简单社会,到后来研究亚、非、拉的复杂传统文明社会,再到后来又进而研究欧美工业社会;从只研究现代的“过去时”,到研究现代的“现代时”。文章指出这一研究的时空变迁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为社会能动主体的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包括自身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不断进行反思,进而加以革新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生育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回族生育文化现代变迁为主题,探析了回族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国家话语与回族生育文化的性别观念、回族生育文化的变迁等层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语境下趋就了回族女性主动性发挥的复杂性与本土化特征;回族女性在国家权力、国家话语与传统文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渐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国家生育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怪圈,使回族传统社会文化惯性与国家计划生育的制度约束显出不均衡与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黄琼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27-128
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在现代文化展演中我国鼓舞艺术也在不断变迁发展中,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鼓舞艺术也经过了有效的调适,更加适应现今社会发展.鼓舞艺术是我国苗族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而且苗族鼓舞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古代唐朝时期就有击鼓歌舞文化的内容,其鼓舞的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鼓舞艺术的变迁和调适过程也是经过了多种的挑战,本文就根据不同的鼓舞表演形式进行研究,分析在现代文化展演中鼓舞艺术的变迁和调适,从鼓舞服装道具、鼓舞表演动作、鼓舞表演形态的变迁和调适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鼓舞艺术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变迁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渐消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人口流动的加剧,逐渐瓦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传承的群众基础;社会阶层的分化,逐渐解开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维系的情感纽带;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日益改变了壮族语言文化的生存土壤;现代化所滋生的工具合理性,日益使壮族语言文化发展受经济原则支配.另一方面,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吕洞山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水田河、葫芦、夯沙三乡镇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鼓文化。它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