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露丝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女人类学家,她的著作众多,以《文化模式》和《菊与刀》最富盛名。本尼迪克特成就显著,她在文化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应用于文化人类学。她的研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著作、研究方法、田野工作给出评价,并阐明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文化模式》,作为人类学中文化心理学派的重要经典著作,认为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人类行为始终处在所属文化的制约当中,只具有很小的发挥空间。这种探讨人类行为和文化模式之间的互动研究,具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2,(24):11-21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是英国人类学家,文化进化论的提出者,也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原始文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泰勒定义了文化,提出了文化进化理论,并创造了文化研究的方法。人类学界对泰勒及其研究的讨论并不热络,但一些入目书籍中必定会有所提及。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文化进化论和著作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3,(6X):22-30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民族音乐学,其主旨是将音乐融入到文化中来看待.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银翅———中国的地方文化与文化变迁》是近年来关于汉人社会研究的不可多得的本土人类学著作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该书与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在学理上的延续性以及其对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弗朗兹·博厄斯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开创者,历史特殊论的提出者。博厄斯一生兴趣广泛,著述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原始人的心智》(1911)和《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是博厄斯主要的学术贡献。他认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具有特殊性,应当尊重其文化的相对性,提出种族和民族平等,主张构拟具体文化的历史,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类学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博厄斯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在褒扬博厄斯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民族心理研究中文化偏差的克服:向文化人类学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心理研究机械照搬经典科学心理学范式,容易导致文化偏差。文化人类学研究获得的心理知识表明,人类各民族的心理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心理与文化有密切关联,西方范式心理学知识难以充分解释非西方文化中的心理现象。民族心理研究中,应借鉴人类学理念和方法,以克服文化偏差。  相似文献   

10.
<正>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先后出版了《人类学理论的兴起》和《文化唯物主义》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人类学思想,公开宣称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并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文化唯物主义”。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唯物主义发展成为当代西方一个影响较大的人类学流派。  相似文献   

11.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1887-1948)是美国人类学界的女精英,也是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之一。她关于文化与个人的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模式》①则是她这方面研究的最主要代表作。但是她也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学术界对她的...  相似文献   

13.
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惠祥人类学论著》(以下简称《论著》)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论述范围之广,探索问题之深,影响之大,在国内人类学著作中是少见的。有些文章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论著》是林惠祥教授的代表作,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人类学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定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应与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同属一级学科。文章进而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人类学的地位与作用尚需进一步取得共识;在我国还缺乏一个专业的研究所未领导全国人类学研究;人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足;人类学专业译著、著作出版不多,更没有科普读物,也影响了人类学发展;要多建人类学博物馆,以推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民族音乐学,其主旨是将音乐融入到文化中来看待。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一起举办了“21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二届):人类学、现代世界与文化转型”的学术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有八场次三十六位报告人报告了会议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并有八位专家对各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画龙点睛的评议。会场气氛极为热烈,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在内的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就什么是中国问题意识下的文化转型做了论题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徐杰舜 《民族论坛》2012,(16):48-53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我这次到吴江参加《江村经济》七十周年研讨会,碰到一个北大的博士生,他问我你们中南民大的那位第一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张莓现在在哪里。我说她刚从美国回来,他说难怪这么多年多都没有她的消息了,我说现在与张莓在一个学校工作,算是同事加朋友吧。就从那次研讨班说起,费老1995年组织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我们中国人类学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类学的恢复是具有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6):73
<正>英文19本:1《.主旨发言、名家讲座——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2《.濒危语言》、3.《人文生态学》、4《.亚太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和社会流动》、5《.民族关系》、6《.全球化的人类学研究》、7《.应用人类学、发展与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卡尔梅·桑丹坚参(Samten G.Karmay,文中简称卡尔梅)是国际著名藏学家,长期从事苯教历史及其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代表著作有《苯教的历史与教义概述》《苯教:西藏的本土宗教》《大圆满:藏传佛教哲学与静思的讲授》《西藏的历史·神话·仪式·信仰研究》等,历任第九届国际藏学会主席、国际苯教研究会主席、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巴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访谈人卡提亚·毕菲特里耶(Katia Buffetrille,文中简称卡提亚)也是当代法国著名藏学家和人类学家。文章以访谈的形式,揭示了卡尔梅·桑丹坚参从一名僧人转变为国际著名藏学家的人生经历。对藏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方式等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推出一种源于笔者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调研实践和学理探索的理论模式-宗教文化类型。笔者概要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建构的整体情况,介绍本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探索过程,阐明了宗教文化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结合对人类学文化研究理论轨迹的整理和评述,论证了这一新理论模式之所以成立的认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宗教文化类型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诸多理论的继承和补充。利用这个理论模式,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动态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能为宗教文化动态的宏观把握提供有效视角,而其应用价值则体现于能为局部地区宗教民族志的微观研究寻找合理的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