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丽  龙晔生 《民族论坛》2013,(6):2+113+86
<正>关于彝族过端午节,史料和网络上都少有记载。在《凉山州志·卷五民族彝族篇》中也说,彝族过端午节"大部分人都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没有隆重的节日气氛。"但是,笔者赴凉山雷波县考察发现,五官乡梅乙村一个叫"木呷干认得"(英雄聚会地)的山梁上,以彝族为主体的数千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首部大型彝族文化总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于近日完成编译工作,正式印刷出版90卷。它标志着《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从零散到集成,从翻译不规范到规范,从质量参差不齐到精品,是彝族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毕摩"是彝语音译,即"念诗诵经的长者",是彝族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和仪式活动家,彝族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刘小幸 《民族学刊》2013,4(1):33-39,105-107
无论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彝族群众对于传统彝族社会的父权性质似乎都没有什么异议。彝族的姓氏、家系和财产父子相传;男子将妻子娶入,通常在父亲的社区建立新家;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往往转房给丈夫的兄弟或者堂兄弟,以便不离开丈夫所属的家支,等等,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父系制特点,但是若干行为规范及其历史记载却又含有鲜明的尊母重女的母系特点。例如,彝族中对亲戚的正确看法应以母亲的关系为根据,姨母同于母亲。彝族视姨表兄弟姐妹为亲兄弟姐妹,其称呼与亲兄弟姐妹完全一致,所以姨表兄妹之间不能通婚,也不可以开玩笑。母亲受到最崇高的尊重,被视为"世间最大"。更有彝族的史诗和传说称很久以前彝族的先民曾经有过许多代人"生子不见父"的经历。有人把这些看作是彝族从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遗俗,有人则认为彝族尊崇女性是"经济的,势力的,风俗禁忌的关系"。本文列举了一些彝族历史文化中尊母重女,性别平等的优良传统,它们为彝族女性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粽子的滋味     
端午到棕飘香,摘艾叶备黄姜。我的故乡云南省砚山县是一个壮族苗族彝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过端午节,包粽子。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粽子就是我们心中的美食。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各具特色、五花八门、形状各异,孩子们常常用麻线把粽子串起来,挂在书包上、搭在肩膀上、拿在手上互相炫耀,玩够了聊饿了再交换而食。其中最实惠的是壮族人家包的"马脚杆",形状像马腿,又长又圆,上好的糯米,用红糖和姜丝做馅,用一整张棕叶包起来,用麻线打上"绑腿"。马脚杆又香又甜,吃一个可顶一顿饭。  相似文献   

5.
当前很需要讨论一下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去年,我到凉山州,所见所闻都使我感到民族地区的发展还是很快的。我去时正好赶上过彝族年。这是表现他们民族传统的一个节日。它加深了民族干部与彝族群众的思想感情交流,节日期间大家都互相拜访、谈心,不象我们城里人那样,只是走走而已。彝族的这种风俗就很好。  相似文献   

6.
火把节漫笔     
节日,是民族的盛典。在中华民族这棵大树上,各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而大放异彩。我曾经领受过跑马溜溜的山上藏族“转山会”的虔诚;观光过苍山洱海边白族“三月街”的风流;接受过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洗礼;体验过大小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狂欢……这些,都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其中,最为热烈,最为奔放的莫过于“火把节”了!  相似文献   

7.
昆米乐是达斡尔族老少酷爱的野菜,无论是内蒙古、黑龙江,还是新疆达斡尔族人都爱吃。在当前各种瓜果蔬菜丰盛的条件下,仍然如此。每年春末夏初,端午节前后,达斡尔人去野外采菜。采昆米乐时不连根拔,只采集它的嫩芽,即上部的枝叶和顶部的一束叶来食用。过了端午节,  相似文献   

8.
李雪章 《民族论坛》2012,(6):107-109
昭通在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核心地区。作为彝族文化的发祥地,昭通的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其他地方彝族的文化有一定联系与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就降生在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的一个彝族家庭。我不曾经历过奴隶主和封建阶级统治下的彝族社会,可我听长辈们讲述过彝族人民在旧中国的苦难。幼年时所见到的是旧社会留下的千疮百孔、清贫如洗的彝家山寨。而今是旧貌已改、新颜似锦,一派繁荣。  相似文献   

10.
"说布"是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最为普遍的仪式现象,是一种多样化的季节性仪式。它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鬼神观念和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其具有神学思维特征和神圣意识形态。"说布"背后隐藏的是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和谐之美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蕴。在彝族"说布"仪式中,几乎每一件使用的物品、每一个动作手势、每一段唱词,都对应有特定的文化符号和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3,(5):52-5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据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的调查,包括汉族在内,我国共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但不同的地区风俗有所不同。围绕着端午节,产生了很多有趣的传说和民俗活动,比较典型的是吃粽子祭屈原、伍子胥和曹娥,以及赛龙舟活动。从易学的视角来看,端午的时令、传说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12.
"羊膻味"和"松毛气"是彝剧生活化、通俗化的气息,是彝剧自然、明快、清新的风格体现。彝剧剧目名称及剧目题材来源铭刻着彝族文化的标识,"汉语彝腔"将彝族风俗生活还原于舞台;彝剧的曲调和唱词源自于民间,舞台动作就是生活动作,舞美设计不失彝家原生态自然之美。彝剧根植于博大的彝族文化,演绎着亲切的彝家生活。  相似文献   

13.
"羊膻味"和"松毛气"是彝剧生活化、通俗化的气息,是彝剧自然、明快、清新的风格体现.彝剧剧目名称及剧目题材来源铭刻着彝族文化的标识,"汉语彝腔"将彝族风俗生活还原于舞台;彝剧的曲调和唱词源自于民间,舞台动作就是生活动作,舞美设计不失彝家原生态自然之美.彝剧根植于博大的彝族文化,演绎着亲切的彝家生活.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07,(10):63-63
<正>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其中位于云南西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姚平  李戬 《民族论坛》2012,(6):110-11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瑰宝。彝族传统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曾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彝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辨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学会摒弃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对在当今社会制度变迁的下彝族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凉山彝族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诓鬼的烧肉和新兴的用于宴客的烧烤为个案,探讨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彝族文化忌讳在户外烧肉散发出焦味,因为彝族人相信烧肉的焦味会引来鬼,轻者致人生病,重者会把人的灵魂摄去,使人死亡。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包括同质化和异质化两种形式。由于彝汉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内地汉区的烧烤文化被引入凉山彝区,形成颇有特色的"彝族烧烤"。这个过程是彝汉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从彝族文化角度来看,本来仅在宗教仪式上用于诓鬼的烧肉,其形式通过文化再生产,被重新阐释为"彝族烧烤"用于宴客。这个过程是彝族文化异质化的过程。传统诓鬼的烧肉的象征性与宴客的烧烤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文化冲突。从诓鬼的烧肉到宴客的烧烤的变化过程所反映的是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美国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所说的"消散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目前存在"科学的生态法律理念被抛弃、良好的环境风俗习惯被破坏、合理的宗教信仰遭受打击、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研究不系统、彝族地区环境执法不严格、法治教育不足"等困境。要从统筹规划彝区发展、弘扬彝族传统法律文化、完善彝区环境立法、严格彝区环境执法、加强彝区环境法律教育等方面,推动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现代化,强化彝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郭新榜 《民族学刊》2010,(2):105-105
彝族文献长诗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显示了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下的彝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罗曲、曾明、杨甫旺三教授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5月出版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对彝族文献长诗当代价值的研究是一大亮点。作者慧眼独具,看到了彝族文献长诗对现代彝族休闲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并且找到了借助彝族文献长诗发展彝族休闲文化的入手法门:即实行民俗旅游与民间文学旅游相结合;在自然景物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用传统长诗文学作品和故事情节再现民族宗教文化;开发传统长诗文学作品中的歌舞、体育竞技文化内涵。发掘包括彝族文献长诗在内的彝族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彝族休闲文化,对构建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阴阳对立转换的思维结构为分析工具,以端午节礼俗和传说为主要分析内容,探讨传统节日形成的内在因素,分析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和思维模式,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的文化,中华民族是追求和谐的民族.中国人不仅追求社会系统、个体系统的均衡和谐,同时也追求自然系统的均衡和谐.中国的端午节是源,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端午节是流.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都与阴阳五行对立转换思维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彝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悠长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每年农历十一月,是彝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彝族新年。面对着现代社会的洗礼和冲刷,源远流长的彝族年文化正在发生变异。探析彝族年的文化内涵及保护价值,对探寻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