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是解放初期新疆特殊的政治形势、经济基础、社会、宗教状况以及周边国际关系综合因素作用的产物。同时,新疆自身的农业生态条件和历史上的屯垦传统也为兵团的建立提供了生态可能性和路径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疆官府通事考略陈世明乾隆时期,清朝政府统一新疆,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行使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国家主权,于是由中央派遣的大批满、汉将军大臣纷纷来疆,驻守在南北疆各城镇,管理军事和行政事务。光绪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改军府制为郡县制,在新疆设置四道...  相似文献   

3.
论新疆汉族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新疆生活的汉族人口主要是由清代以后陆续来自内地的迁移者以及他们的后代组成的。几百年来,作为迁移民族的新疆汉族,广泛地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并对各地汉族风俗融会贯通,业已形成自己独特并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文化。这种地方文化,以新中国建立前数百年间迁移进疆的汉族文化为基础,以新中国建立后几十年间进疆的汉族及其后代为主要载体,以中国北方汉族人的语言和习惯为基本形式,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而别具特色。新疆汉族地方文化主要表现在语言方言化、饮食地方化、礼俗简洁化、双重地区观念以及多面的性格特征等几个方面,具有多元性、变动性及非传统性三个显著特点。新疆汉族人口占到新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术界应该重视对新疆汉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5,6(2):1-16,85-8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与多文化的汇聚地,其对清代及民国时期新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内地汉文化和新疆多民族文化在新疆城市建设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特色,即双城结构,甚至多城结构。清代民国时期新疆的多个民族和多元文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后新疆城市民族构成及文化多元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建设、宗教、民俗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疆的边疆性特征,使得其在军事上和边贸上的功能突出。清前中期新疆建立大批军事城市,至清末民国时期,这些城市的军事功能仍然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中期以后一批兵团城市和军垦城镇出现,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  相似文献   

5.
1944年9月至1949年9月,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爆发了各族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起义,建立三区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英勇的武装斗争。参加起义的有维、哈、柯、蒙、汉及锡伯等十来个民族。其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开展的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在对当前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2,3(6):79-82,101-102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时建行省,晚清改军府制下的伯克制为行省制,民国沿其制。新中国建立后,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半个世纪以来,新疆民族构成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新疆地方行政建置进行制度创新,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也进一步加强国家的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会议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在地方法规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新疆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生态资源的制度体系,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在全面观察新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与新疆人文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路线。  相似文献   

9.
清代新疆马厂制度研究王东平新疆自古盛产良马,清朝统一新疆后,由于军事、屯田、交通、邮驿的需要,对新疆马政尤为重视,一方面同准噶尔、哈萨克等游牧请部进行绢马贸易;另一方面也在北疆等地建立官营马厂,“马政之得失,首视乎牧场”①,马厂作为清代经营西域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起,新疆各族人民就永远摆脱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开始了发展繁荣的新时代。在解放后短短的十多年中,新疆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贫困落后走向欣欣向荣。在中央的领导和帮助下,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完成了民主改革,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并且胜利地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永远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而为新疆  相似文献   

11.
今年十月一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喜日子,我们谨向新疆各族人民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 三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进行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族人民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当前,新疆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疆少数民族人员去内地城市务工经商,因他们在语言、饮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与主流社会(汉族)之间的差距极大,文化素质低等原因,在内地城市生活适应方面面临种种困难.有些新疆籍非法分子混入其中,非法行为频发,导致城市居民对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误解和排斥,加上政府部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的服务不足,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本人认为,要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重视给他们提供公共服务,依法打击非法分子,加强立法工作和建立少数民族社团等方式,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湖北省民宗委各届党组从讲政治的高度,带着对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西藏山南、新疆博州民族工作部门建立了帮扶机制,把援助工作当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共援助两地民族工作部门资金、物资1286万元.  相似文献   

14.
拉姆 《中国民族》2014,(7):30-33
成立新疆第一支摇滚乐队;举办新疆第一场摇滚演唱会;第一支收录进滚石唱片《中国火》的新疆乐队;参与建立中国第一支弗拉门戈风格乐队;中国弗拉门戈吉他演奏第一人;签约“吉他中国”的第一位维吾尔族音乐人;第一个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的维吾尔族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东突厥斯坦"是殖民主义者为了分裂、肢解中国而提出的政治概念,它既不是民族体概念,也不是民族学概念,与历史上存在过的突厥族和东突厥完全是两个概念.历史上,中央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从未完全停止过.新疆的历史是由诸多民族和当代民族共同创造的.所谓"东突厥斯坦"理论,违背了中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相似文献   

16.
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是维吾尔族第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新疆三区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他们为新疆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今天我们缅怀他们的业绩,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实现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截止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稚吾尔自治区、广西僮族自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1937年起,党中央陆续派出上百名党员到新疆工作,1939年中央委员陈潭秋担任驻新疆的代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当时的新疆在政治上有了不少改革,如:禁止民族岐视,惩办贪官污吏,废除某些压迫人民的陈规陋习等。同时与苏联建立了商贸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改革发展和团结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改革发展和团结稳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阐述了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研究部署了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何一民  李琳 《民族学刊》2018,9(4):9-20, 94-97
新疆面积虽然广阔,但是适合人类生存的绿洲所占面积小且非常分散,由此决定了新疆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且非常分散。另外,新疆位于亚洲中心地带,居于东、西方文化交汇、交流的重要区域,城市文明兴起较早,但分散而弱小的城市文明一般不能长久延续发展。清以前,数量少且非常分散的新疆城市内部之间相互缺乏有机联系。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新疆建省,中央政府对新疆治理的不断加强,新疆区域城市体系逐渐形成。由于受到“三山夹两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城市初步形成了五大区域城市体系,而每一区域城市体系内部的城市分布也各具特色。新疆城市体系的形成和空间分布,一方面与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并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同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和制约,充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