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549份新生代农民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优先序进行考察,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最关注工资收入情况,其次对个人发展、医疗保险、工作环境和权益保护的需求也较大;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不同个体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需求存在差异,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需求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与价值观变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加剧,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兴起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与价值观研究进行了评述,分析廓清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和显著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与社会适应、价值观变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在肯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往新生代农民工研究中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职业能力具有基础性能力支撑作用。研究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为主线,进行职业能力动态演进研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演进特征显著,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的职业能力诸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专业能力的作用呈下降趋势,方法能力的作用呈上升趋势,网络能力的作用呈相对稳定趋势。从策略上看,应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系统性开发;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重点性突破;设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差别化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4.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既是一个新亮点,也是一个研究新方向。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更有效地探索破解对策,通过对漳州、厦门等进城农民工进行随机走访交流、调查了解,并结合对一些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专题文章、媒体报道的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仍然障碍重重,包括制度、观念、技能等多方面因素。要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不仅需要农民工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城市主人之门。  相似文献   

5.
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从身份认同、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以下四个困境: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多维身份的认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模糊;低收入、低保障、高权利意识使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认同缺失;户籍、分配及相关权益等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制度认同受阻;价值观多元易变及价值选择的实用主义泛滥致使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认同迷茫。需要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地位、健全利益保障体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重塑政治认同主体等四方面出发,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陕西省318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指标体系并测算其幸福感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异质性视角,重点考察各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的群体差异。研究表明,第一,工作职位晋升满意度、职业病发生概率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作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更高;较高的社会信任感知、良好的社会公平感知、认同度较高的社会观点和看法感知与较高的社会阶层认同感知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子女数越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越高,结伴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更高,而年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各因素对不同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新生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婚恋问题常被忽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在理性化、多样化、城市化和自主化等方面的现代性表现,同时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现代性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在宏观环境营造、具体解决政策出台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解决之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紧密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培训经历及工作经验均与收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政府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意识和水平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转移.  相似文献   

9.
直面新生代农民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外出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和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研数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基本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本文利用浙江省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现状,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人力资本的根本性约束,并提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市民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伦理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伦理学视域下,以重庆市194位新生代农民工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伦理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伦理开发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从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伦理开发的多中心治理策略,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开发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思想政治意识、社会伦理道德意识、个人职业发展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等角度,对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入调查,认真分析调查数据,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现状,揭示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扩散和深度渗透,媒介化社会日益成为观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可忽视的时代语境,传播学也由此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重要学科视角。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其它学科的对话,凸显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性特征,并立体地展现这一群体的城市生活实践图景,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应以勾连媒介与社会的研究立场、自下而上的底层研究视角、深入日常生活的介入式研究方法,来管窥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实践中的"在场"和"嵌入",实现在这一研究领域"传播学的发声"。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福建省福泉厦漳四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健康、外出务工年限、是否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有显著影响,教育、组织化、是否了解劳动合同法等因素对其劳动合同签订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权利意识,从而提高其劳动合同签订率。  相似文献   

15.
<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由王永乐、李梅香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书紧紧围绕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具有显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状况并不理想。学术界虽然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至今未提出促进其社会融入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重要影响。将此作为研究综述的切入点,在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并做出进一步的评析,探索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存在组织关系管理疏漏多、党员发展难度大、基层党组织认识不足等问题,主要由城乡党建分割、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缺乏组织领导和理论指导等原因造成。大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管理机制,探索和创新有效的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办法,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人才队伍,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福州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代际传递特征。同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分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人特征、社会网络、经济状况、所在行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分化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观诉求与行为差异。用分类比较法和排序法,从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来源地区等四个维度分析、讨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和离职动因。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婚姻状况、工作环境,来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和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提高工资标准、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改善用工环境、消除家庭城乡迁移的外部阻滞因素、提升女性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湖北和四川五个省市2 000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和100名农民工实地访谈,尝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基本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公平感等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偏低,缺乏社会归属感;社会期望日益提高,社会提供给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相对滞后等问题,力求采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和幸福度等措施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