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存<苏东坡谪惠州诗二首>不是"遗珠"而是赝品.诗中所指地名既不符合当时地理区划命名,诗文手法也平庸粗糙,缺乏灵性和余蕴,而何以留传至今,是一待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苏东坡在医学上的贡献和作为,却少为人知晓。  相似文献   

3.
与茶有缘的文人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受惠于茶,茶滋润了他的人生,是人应该感谢茶。而有的人,他的智慧和才华照亮了茶、提升了茶,对茶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升华之功,这就是茶该感谢人了。苏东坡就是后者,而且是后者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李望 《淮海文汇》2004,(1):45-46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生活了一年零十一个月。苏公知徐至今已有900多年了,而徐州人民一直怀念这位杰出的大文豪,怀念这位“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语)。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的作品 ,大量地、多方面地反映着民俗文化内容 ;他的许多诗文 ,反映了北宋极其广阔的民俗地域 ;他在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方面的研究 ,尤其有独到之处 ;他还是一位具有进步的民俗观的杰出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心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7.
惠州梅菜     
学远 《源流》2010,(22)
惠州梅菜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为岭南著名传统特产,历史上作为宫廷食品而被称为惠州贡菜。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与盐焗鸡、酿豆腐同时被称为惠州三件宝。  相似文献   

8.
常跃强 《社区》2014,(8):16-16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 《可乐》2010,(8):66-66
我对逻辑学有兴趣,这种兴趣是从对逻辑学家的兴趣发展而来的。20世纪初,罗素发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悖论,连忙写信告诉弗雷泽,顺便通知他,他经营了半生的体系,因为这个悖论的发现有了重大的漏洞。弗雷泽考虑了一番,回信说:“我要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结论就好了……”我觉得这个弗雷泽简直逗死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论述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有一个由少年憧憬到科考结缘,后因实地访览而进一步迷恋常州,直至形成情结、终生不渝的历程.阳羡买田,中年两次"乞居常州"、一度恩准居常及晚年终老常州,是苏东坡常州情缘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苏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由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因素促成,而人和是苏东坡深情钟爱并乞居、终老于常州的主要条件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吴军 《社区》2012,(20):40-40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十分喜欢植树,并为此写了许多植树的动人诗篇,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  相似文献   

12.
单守庆 《社区》2012,(1):55-55
湖北黄州的豆腐,自古出名。精于烹饪之道的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亲自操勺,创新豆腐菜肴。名品豆腐加上名人烹制,酷似猪肘,质嫩色艳,鲜香味醇,人称"东坡豆腐"。东坡豆腐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相似文献   

13.
晋川 《山西老年》2013,(2):34-34,63
苏东坡与袁公济是同科出身的好友,二人同在杭州做客时,经常互相唱酬。有一次,二人在西湖边踏雪赏景,袁公济走在雪上,触景生情,便说:“苏公,我有一谜,不知您能猜得否?”东坡说:“赏雪猜谜,也是一件雅事,请示谜面。”袁公济说:“雪径人踪灭,打七言唐诗半句。”苏东坡一听,不禁暗暗吃惊,心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苏东坡的超人之处和特别引人注目、受人称羡的魅力:一是全能文艺大师;二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罕见的通才;三是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灿烂迷人的人格魅力,并对"东坡精神"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喜欢苏东坡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读苏东坡文化随笔的札记.苏东坡认为,孔子为政,"危而难成";子思发扬中庸之道,"善为论",使人信服;孟子继承了孔子"一以贯之"的精神,但不如子思之善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讲诚信,合人情,无"过"无"不及".这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不无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名人文化是激起人们旅游欲的重要内驱动力,崇拜追忆名人及进行文化审美是旅游者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位较高,分布地域较广,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但开发程度较低,亟待进一步整合、利用。本文从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旅游经济意义;提出了兼具再现东坡文化风采与传承中原传统文化、促进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双重含义的建议与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东坡一生 ,履及海内重要州郡 ,最终在常州辞世 ,决非偶然巧合。初登仕途 ,即与同年相约卜居常州。沉浮二十多年后 ,上表乞居常州 ,挚友、物产、民风、山水是东坡决计归居常州的最重要原因。晚年北归 ,权衡再三 ,选择常州作终老之地。东坡视常州为第二故乡 ,从心绪到行止均与常州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注意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在一些老年人中,有些昔日曾是层级较高的领导者、曾是收入颇丰的大款、曾是成就巨大的名人,退休后却有一种和周围人说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的别扭。别人感到他们不随和,他们自己却觉得不被人高看几眼不是滋味。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北宋大文人苏东坡的生命转型。  相似文献   

20.
陈百川 《社区》2011,(17):16-17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男,汉族,公元1037年1月8日生。四川省眉山市人,进士学历,主要担任官职有:北宋皇帝秘书,杭州市长,后期被贬为广东省惠州市和海南省儋州市驻军副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