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一场堪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相媲美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已经展开.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待新乡村建设运动,就是要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对运动的展开贡献其积极功能,同时将新乡村建设运动作为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专业化与本土化的试验场所.社会工作介入新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乡村建设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现路径之一.当前社会工作与新乡村建设的融合,是对社会工作理念与乡建思想的一种延续,同时也启示着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的建立及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陈宇 《学术论坛》2023,(6):97-105
乡镇社会工作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嵌入”工程,包含价值嵌入、制度嵌入、社会嵌入等三重维度的融合互构。然而,由于行政吸纳专业、专业技术悬浮、社会认同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社会工作面临着入场难、落地难和扎根难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从发展逻辑层面正本清源。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合法性共生、社会工作场域与制度合法性构建、社会工作效能与社会合法性延展是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因而,发挥集体主义优势,彰显同理心伦理关怀,依托政社紧密合作,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拓展社会信任边界,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成效,是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出场路径,内蕴其中的是"政府为体、社工为用"的中国逻辑,其中政府利益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隐性逻辑.在社会工作的中国逻辑之下,西方社会工作原有的价值观基础被抽离,部分原则、理论、方法与工作模式嵌入到我国原有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体制之中.社会工作的中国逻辑又决定了社会工作依附式生存的长期性与独立式发展的趋势性.在依附中寻求独立、在抽离中重新扎根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虽然成为近年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未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本文从批判性地考察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引入和反思开始,对其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然后将社会网络研究中"关系"概念的本土化作为新的介入视角引入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最后探寻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文章认为,"关系"和"嵌入性"等概念的引入对今天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钢 《中州学刊》2007,(6):101-103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要使它适应我国的国情,必须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目前我国在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社会工作职业及其价值理念的确定问题,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的界定问题,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助人,不应过分强调其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在价值理念、工作原则和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亲和性,这是社会工作嵌入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前提;而社会工作本身的外生性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创新需求提供了现实依据。社会工作应从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方法层面嵌入到党的群众工作中去,从而实现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关注.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推行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思想文化之一,因此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时,儒家思想必不可少.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儒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融合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早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派就开始了关于西方社会工作在我国乡村建设中的本土化探索,成立了由乡村建设所需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组织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立足于乡村的集体伦理精神来开展社会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专业社会工作理论对我国乡村建设的介入,具体呈现为专业社会工作面向本土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但由于介入障碍的存在,这种嵌入式发展也存在着发展困境,需要再次开启本土化的进程。推行合作型的本土化就是要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完善本土社会工作的制度设置,以本土社会工作的制度设置支持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在服务主体上,需要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其他乡村建设所需专业人员形成混合团队,使之具备乡村建设所需的全部能力;在工作理念上,要尊重家文化对农民思想与行为的基础性作用并培养农民的“关切心”与“公共心”。  相似文献   

9.
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股驱动力,一是美英国家追求专业化的驱动力,二是发展中国家探索本土化的驱动力。其中,专业化不断地被建构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流话语,而本土化是反"专业帝国主义"的一种探索,土生化则是反思和推进本土化的重要策略。这些力量的不断扩展与交织,最终使社会工作走向一种跨文化和跨地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境地,进而形成一种国际性和包容性的社会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勇 《山东社会科学》2007,1(11):131-135
20年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被大量引入中国。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繁荣,但是,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现有的制度性安排难以容纳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矛盾的根源在于西方式的社会工作与中国的现实不相适应。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方法只有一个: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中国化,或者说,社会工作本土化。本土化的途径很多,主要的路向有三:重构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础,中西社会工作理论之融合,社会工作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支配下,中国社工界在一种西方与本土的二元对立语境中设想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亦在西方先进与本土落后的两相对比中表达与国际接轨的愿景,更是在现代专业标准与传统助人惯习的优胜劣汰中择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行业标准.中国社会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多种助人系统并存的悖论实际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接、矛盾和互动,而不是单向的"化".只有坚持实践本位,在选择、融合与超越之中突破"一个中心"和"三种主义"的桎梏,才能避免抽象理念化和意识形态化建构的误导,真正建立不同于现有理论框架并具有鲜明自主性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权理论近年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文章从考察增权理论核心概念和价值基础出发.论述弱势群体研究中增权理论的运用,并对2002年至2008年间国内社会工作分支学科的文献进行梳理,将本土化作为新的介入视角引入增权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从"兼爱"思想的范畴出发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理论,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工作价值观有很多契合之处.今天重新挖掘墨家"兼爱"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被纳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民政部门作为重要阵地,其服务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系统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试验田。现阶段,我国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不少实效,但仍存在速度缓慢、动力不足和方向模糊等问题。要破解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瓶颈和障碍,必须从社会建设、社会福利制度转型和社会工作本土化三个视角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伦理准则的本土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在实践中亟须建立成熟的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准则,尤其亟须确立其专业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从"发生学"的视角分析中国与西方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进程,可以看出,无论从道义层面到操作方法层面,还是从核心价值观到实践领域,我们需要对西方的专业关系准则进行全面的本土化,也就是提倡"道义追求下的专业关系+工作关系+朋友"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资源型城市,大庆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否对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转型发展进程中的和谐社会共建需要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的人才作为保障.社会工作因其特有的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在城市转型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通过对大庆本地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索一种以职业素养为内涵,以职业技能为手段,以职业行为为目标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大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四个方面略述了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影响力,即西方社会革命以及慈善文化是社会工作产生的直接推动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社会工作扶贫救济的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即使它没有形成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是否掌握不同文化下的普世价值是社会工作实务成败的关键;在发展适合自己国家文化背景的本土社会工作的同时,要警惕外来文化的殖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昱 《社会科学》2008,(5):81-84
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发展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在宏观层面上思考社会工作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上海市最有代表性的社区矫正、吸毒人员社区康复、青少年社会工作微观实践,就社会工作的展开从横向维度进行思考,以探讨和反思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生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所要追求的首要目标,为此,和谐观念应当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作为中国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传输政府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化整体意识、达成专业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思斌 《东岳论丛》2024,(1):78-85+191-192
本文以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分析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认为在民政部门的主管推动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发展不平衡,社会工作的发展呈弱生态系统状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建立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全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生态系统向强生态系统转换,并呈现一系列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转换,会提高社会工作的生态位,获得新生态机会。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专业社会工作新本土化与本土社会工作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社会工作的“新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