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其价值指向是人类解放。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对我国目前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市民社会及其同国家关系的讨论日趋炽盛,本文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基础,剖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内涵,并进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认为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和法的关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推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共产党宣言》,逐渐梳理了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轨迹,阐明了市民社会的主体在市民社会中所拥有的权利、竞争、平等、创新精神,指出市民社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与政治国家的互动作用,这为我国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域内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将黑格尔的“伦理关系”转换为“社会物质关系”,摒弃了他的神秘主义,并且将黑格尔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化为“经济关系”,从社会关系的本质(经济关系)上说明了社会关系;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运动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并且决定政治国家,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决定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外思想家的关注。传统的看法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同一的。然而,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曼.莱文提出,国家消亡后的替代物,在马克思那里应该被理解为市民社会。莱文的判断并没有获得马克思文本的支持。用黑格尔代替马克思是莱文学术移位的隐性逻辑。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对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国家理论的重要论点.马克思用批判的思想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辩证唯物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民社会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殊产物,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本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做了总结,最后就今后如何培育我国市民社会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追溯市民社会思想的源流 ,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颠覆 ,揭示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革命性。同时 ,通过对市民社会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的关系的阐述 ,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并提出了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凸显了他对现代性问题的价值评判。市民社会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充分展示了现代化发展的内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正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以现代性为视角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回归理论原生的背景,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恩格斯在马克思确立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原则后,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向、科学论证以及捍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恩格斯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全面理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体系.就立法来讲,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为科学有效的立法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指导,认真理解与实践该理论将使现代法治国家的法律优良而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过程,这种批判与构建既有哲学批判与建构,又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建构。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哲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实质以及克服该分离的途径,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政府应大胆放权于社会组织,帮其提高治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治理良性互动的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霍布斯以来,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市民社会与自然状态的对立,第二阶段围绕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对立展开。洛克试图用市民社会来替代政治国家,此举遭到了卢梭等人的强烈攻击;黑格尔试图确立国家相对于市民社会的优先性,但却忽视了市民社会的政治属性;马克思最终深刻地揭示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因此开拓了法律与管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市民社会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复兴,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市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已经形成,但仍然很不成熟,要建构完全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并构建了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当代而言,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亟需我们多角度推进对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使其在新的社会实践中走向深入,从而彰显出丰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他是在对洛克和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中走向了唯物史观的道路,科学阐明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其理论对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界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入手,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政治超越思想。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正是在揭示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对立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社会解放是市民社会的政治超越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第一次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并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认为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被国家所超越.马克思明确将市民社会纳入经济基础的范畴,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而人类解放是超越市民社会的途径.葛兰西将市民社会定位在上层建筑领域,认为政治国家必须建立在市民社会上才能维持其合法性与持久性,市民社会最终会取代政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为始端,重点阐述了19世纪以来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体系的建构过程和核心内容.黑格尔是比较完整、系统地提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第一人.他明确了市民社会的具体内容,《法哲学原理》是其代表文本.马克思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经典著作中批判地完善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他们的思想理论代表了近代欧洲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