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水电事业发展很快,截至1987年底,全区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6.8055万千瓦,对各项建设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广西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计,广西理论水能资源约1752万千瓦。其中可能开发的有1418万千瓦,占我国可开发水能的3.7%,居全国第六位。在沿海各省、市、自治区中居于首位。其显著特点是山区多、平原少;沿海多、内陆少。丰富的水资源,为广西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其中可供小水电的开发量为350万千瓦,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印象中青海是个富电省。五年前人们还津津乐道于青海的电力优势。因“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厂建成投产,1990年的发电量达70多亿千瓦时,而年用电量不到35亿千瓦时,有一半的电力输往省外,这与当时全国其他省区电力十分短缺,不少地方的企业因缺电而停工停产的状况相比,确实引以为荣。然而,仅相隔五年,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整个“八五”期间”青海省由于没有大型机组投产,不仅原有的富裕电力被消耗了*新增装机容量30多万千瓦也没有满足需要,一下由余电省变成缺电省。那么青海是怎样由富电省变为缺电省,今后应通过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贡山大理石     
誉满中外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大理石及其工艺品,已早为人们所熟知和慕爱;不久前,人们陆续在昆明、北京以及国际展销会上见到了贡山大理石及其工艺品.这种坚硬细腻、光滑秀美、花纹鲜妍和量多质优的大理石,大有“青胜于蓝”之势. 在怒族较为聚居的贡山县境内,大理石蕴藏量十分丰富.据初步勘测,从县境的腊早到丙中洛160多华里长的崇山峻岭中,到处皆有.仅暴露在山表面层的就达十多亿立方米以上.经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4.
僮族     
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七九九万余人,其中有七二八万余人分布在广西僮族自治区西部、中部和南部的四十多个县内,占僮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余,在云南有四十八万余人;在广东有十四万余人,在贵州、湖南两省也有少数僮族居住。僮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在河流、山谷之间,也有小块平原和盆地。主要河流有左江、右江、红水河、盘龙江、普梅河、柳江等。这些河流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对发展航  相似文献   

5.
鹤庆瓦猫是云南瓦猫中极富地域特色的一种。学界一般认为其具有镇宅辟邪功能,但这些功能如何表现在文化语法中?是否是普世性的?几乎无人细述。本研究从瓦猫的本土性称呼、造型特点及安放仪式入手,论述鹤庆瓦猫镇宅辟邪功能主要表现为统合五方之力,促成五方和谐,以使邪气不入。鹤庆瓦猫的镇宅辟邪功能并不是积极对外,而是统合凝聚,固守宅气。  相似文献   

6.
色达地处川西北,旧时称瓦须色达。“瓦须”是色达官宦家族之意,解放前夕,该家族领有49个部落,25000多人,30多万头牲畜。由于受外界及古代藏族法律的影响,素有“化外之域”称谓的瓦须色达,在长期部落联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部落习惯法。 色达部落习惯法没有完整的体系,绝大部分属不成文法,是一种混合性的禁止性规范或惩恶的工具,伸缩性大,刑事、民事、罪与非罪等界限模糊,且有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沙平 《民族论坛》2001,(2):39-39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一怪”就是“鲜花当蔬菜”。地处滇西的大理白族地区,一年四季更是百花盛开,花枝不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人们以花卉为美食,从而创造出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食花文化。  大理地区可供食用的鲜花有白杜鹃、芋花、金雀花、苦刺花、…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运动中的物体是具有动能的,风,也具有能量。全世界风能的总量究竟有多少?据估计大约有10~(14)兆瓦,可用于发电的大约有10~7兆瓦。有人认为风力在一年内提供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每年燃煤所产生的能量的三千倍左右;也有人通过计算估计,认为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相当于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的电网。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云南藏区的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贸易在滇藏以及川藏的联系中的作用,我们已在过去作过一些探讨,本文拟就历史上云南藏族地区经济贸易的具体结构、所采用的经营方式、市场与货币、商业经济的社会组织以及其作用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云南藏区的商业贸易,从历史上看,至少远在唐代即已出现了。吐蕃王朝不断同南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疆,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相连,长期以来与邻国有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云南又是云贵高原,处于多山地带,面积的95%以上是山区;云南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自古就是多民族大杂居局面,因此形成民族、边疆、山区三位一体的格局。云南回族...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边疆的各民族中,只要一提起锻铁制刀,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阿昌这个民族。他们制铁手工业发达,打制的农具和长刀,以质量优良,式样美观而享有盛誉。阿昌族,2万余人,90%的人口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户撒公社和梁河县的遮岛、河西等公社。其次,在潞西县和保山专区的龙陵县也有零星分布。阿昌族多在坝子边缘或半山区依山傍水立寨。村落比较整齐,有围墙。住宅通常是一户一院,结构为穿斗的木屋架和双斜面的瓦顶楼房。  相似文献   

12.
云南“十八怪”不再怪文/徐玉长摄影/李积利到过云南,大多数人都知道云南有“十八怪”。而提起“云南十八怪”,人们无不对“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姑娘叼着旱烟袋”、“豆子数着卖”等句子留有深刻印象。然而这“十八怪”大多已成为历史的笑谈,其实际内容已在改变...  相似文献   

13.
傣族共有五十多万人,较大的聚居区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两个自治县,共计三十余万人,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景东、景谷等县。解放前,傣族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但由于各地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尽相同,在社会发展上是不平衡的。总的说来,边疆地区傣族以封建领主经济为主,内地区傣族则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而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之下,两类地区又都具有半殖民地的性质。本文将以西双版纳为重点,阐述边疆地区傣族的封建领主大土地所有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漫谈芦笙     
我国南方的苗、侗、水、仡佬、彝、佤、景颇、拉祜等少数民族都喜爱吹奏一种多管乐器——芦笙.在苗族人民中,芦笙的群众性尤为广泛,以致人们一提起芦笙就会联想到苗族.居住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的苗族人民,都喜欢吹芦笙,跳芦笙舞.苗族聚居的村寨,大多数都有芦笙乐队,并且专为吹芦笙、跳芦笙舞开辟活动场所——芦笙场或芦笙坡.农闲季节,青年人几乎手不离笙.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占全省人口1/3的少数民族遍布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民族地区蕴藏着黄金、白银、黑煤以及各种金属矿产资源50多种,木材、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养殖业、种植业有着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单一,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缺乏科技、人才等社会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尚处待开发状态,以致“靠山不能吃山,傍水不能吃水”,群众  相似文献   

16.
云南回族心理素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回族心理素质探析马利昆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境内就居住着26种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过程,从而形成各个民族独特的心理素质。在各民族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磨擦和碰撞,因而...  相似文献   

17.
云南可能还有许多新的发展,新的发现,我到了云南后也有许多新的发现。现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又搞了个新的发明,这个发明叫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塑造云南形象,这是一种创新近几年,我感到云南的形象在我的脑子里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可以说是新的形象,这是新世纪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宁 《回族研究》2001,(3):52-55
宁夏扶贫移民工程 ,将处于绝对贫困境地的西海固回族群众迁至黄灌区 ,进行开发性生产 ,使其形成“造血”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西海固回族的贫困问题。这一政府行为与回族历史上的大迁徙相比较 ,其正向性和自愿原则尊重了回族的决策权、自主权和发展权 ,调动了回族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这一工程不仅开发了土地和水利资源 ,而且对于回族聚居区的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回族的人文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人力资源和民族传统的开发 ,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些独有的少数民族各自都有着丰富多彩且独一无二的原生态歌舞种类,这些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对于独有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的传承与发展,本土艺术类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进课堂就成为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云南岩娜(傣族)问: 粪便是脏的,为什么能肥田? 答:肥料是供给庄稼生长的“粮食”。肥料分氮肥、磷肥、钾肥,人们称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为肥料三要素。这三种元素,在庄稼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量比较多,需要不断补给。肥料供给充足,土壤就肥沃,庄稼也就长得好。因此,土地能生长庄稼,主要靠土地的肥力,而土地肥力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