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禹陵和禹王庙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座落在出绍兴市东南约六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北麓。大禹陵(见封面照片),相传是夏禹的葬地。《吕氏春秋》载:“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说:“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旧经》云:“禹陵在会稽县南一十三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段。但确凿的落葬点,迄今未详。现有“大禹陵”碑一通,背山面西,上覆一亭。碑字为明  相似文献   

2.
何不建立一门禹学魏桥魏桥,男,1930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编审。最近,我有幸参加“95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活动,这是一次空前的祭禹大典。与此同时,举行大禹学术讨论会和商品交易会、“大禹颂”文艺晚会。面对如此丰富多采的活动,躬逢其盛,感触颇...  相似文献   

3.
首届大禹学术讨论会综述束有春束有春,男,1956年生,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首届大禹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4月17日至19日,在古越之地的绍兴大禹陵畔召开。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绍兴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绍兴市水利局协办。作为’9...  相似文献   

4.
大禹精神与中华文化传统戴琏璋戴琏璋,男,1932年生,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教授。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大禹、研究大禹,最重要的是学习、继承、弘扬和力行大禹的精神。那么,大禹精神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去分辨、总结,据本人...  相似文献   

5.
大禹出生在何地,史家说法不一。本文认为,原居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夏族因遭受特大自然灾害而北迁后,与西北的羌人联姻并与有莘氏之女生下大禹,因此,大禹的出生地是在今陕西北部,其父鲧原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6.
大禹与浙江文化徐吉军徐吉军,男,1961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大禹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相传他“续鲸之业”[1],不仅一统九州,而且还是一位有功于民的贤君。大禹治水,就是历史上流传极广的一个有关大禹主要功绩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黄朴民黄朴民,男,1958年生,历史学博士,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在大禹形象的复原和再现过程中,先秦时期的典籍记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尚书》、《诗经》、《左传》、《国语》等主要追述了大禹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贡献,而儒、墨...  相似文献   

8.
大禹与汉民族的起源徐杰舜徐杰舜,男,1943年生。现为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大禹作为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其盖世功勋历来为学者们所称颂。本文想就人们较少涉及的汉民族起源问题上,略陈大禹在汉民族起源史上的地位,就教于同仁、方家。在汉民族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9.
清福陵     
正清福陵又称"东陵",是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及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努尔哈赤一生征战,生前并没有给自己选定陵址修建陵墓,因此去世后只得先暂厝于盛京城内西北角。直到皇太极登基后才为他选定了盛京城东二十里石嘴头山。此后,又经顺治、康熙几代帝王修筑扩充,最终形成了今日规模。清福陵的主体建筑随山势而上。此山清初称石嘴头山,顺治八年世祖福临诏封福陵陵山时,将其封为"天柱山"。清福陵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陵址  相似文献   

10.
大禹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先秦的许多历史经典和诸子论述,以及后世学者不但普遍肯定了大禹其人,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评议了大禹的为人和业迹,在此不赘述了。本文试就大禹与绍兴会稽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一、禹有无到绍兴会稽的客观可能笔者认为论证大禹是否到过绍兴会稽,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夏土”是个什么概念?是指夏族部落的活动中心还是指夏王朝的势力范围?二是绍兴会稽是不是夏王朝的势力范围?三是历史记载禹的一些活动在绍兴会稽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它是光阴面颊上一颗永恒的眼泪。"大文豪泰戈尔用这样的诗句形容美丽的泰姬陵。这座印度建筑中的瑰宝,不仅用建筑再现了莫卧儿帝国王后泰姬倾国倾城的美貌,更记录了痴情国王沙贾汗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泰姬陵是世界闻名的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它位于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泰姬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才完成。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9,(4):163-171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得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冢户"等词意涵仍然接近,有时统称守护,园邑亦与其相近。陵户是负责陵冢之守护和日常洒扫之人,先秦时期称为"甸人",汉代称为"守冢",受陵邑制影响",园邑"也与之类似。汉代为先王和宗室亲王、皇亲国戚、公卿贵胄置"守冢",是朝廷赐予的极大恩德,一般大臣贵胄则并不一定有此殊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园邑制没落,但为古代帝王、先贤陵冢设置"守冢户"以事守护、洒扫,仍然是政府管理的一项工作,且逐步成为定制。这些守护、洒扫性工作的守冢户实为唐代陵户的前身。厘清汉唐陵户制变迁轨迹对认识唐及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陵户制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是一部“宇宙亘古未有之奇书”,其记载的禹迹在内容和地域上都有进一步扩大。作者从这些以往关于大禹研究中注意甚少的史料中,又得出了关于大禹治水神话传说的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中国     
《社会工作》2008,(16):F0002-F0002
严复,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省候官人。是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13日至8月28日,《成吉思汗——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在北京世纪坛展出。虽然本次展览打出了“成吉思汗”的旗号,但是展出的300多件套文物中.只有两件与成吉思汗有过“亲密接触”,分别是成吉思汗圣旨牌和成吉思汗三女儿铜印。有关专家介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吉思汗陵的位置至今不知所踪。此次的展出再一次使神秘的成吉思汗陵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品位与价值:战时东南文艺的历史检视王嘉良在我国现代文艺史上,战时东南文艺运动的存在是一个无可漠视的现实。在长达八年抗战中,时称“东南半壁”的浙、闽、赣三省及皖南地区,聚集过一批作家艺术家,打出“开展东南文艺运动”的旗帜,演出过一幕有声有色的抗战文艺活...  相似文献   

17.
晓美 《今日辽宁》2003,(4):44-47
目前,沈阳市"一宫两陵"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这世界瞩目的古老文化再现辉煌.所谓的"一宫两陵",即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沈阳昭陵,这是位居沈阳的三大清朝古建筑群.  相似文献   

18.
“浙江”原是江名,后来演变成为省名。它出现于秦汉以前,初见于战国时纪录成文的《山海经》,次见于西汉的《史记》及东汉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祭大禹,“至钱唐(今杭州),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越绝书·记地传》:“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勾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固陵后改西陵,即今萧山西兴)。文中提到的浙江即今之钱塘江,尚不是政区的名称。钱塘江古称浙江,据《方舆胜览》说:“浙江,取其曲折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又说:“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读史方舆纪要》引卢肇的话也说:“浙者,折也。取潮水出海屈折倒流也。”三说雷同,都和江道曲折有关,折加水为“浙”,故浙江又有“之江”、“曲江”等别称。  相似文献   

19.
赵逵夫 《社科纵横》2006,21(3):113-114
本文通过对“积石”地名来由的考证,论证了积石与大禹导河事迹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吴树国 《求是学刊》2016,(6):152-159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的尊崇逾制在有唐一代经常出现。唐代陵户设置的等级差别和变化反映出唐代礼制与政治的紧密关联。一方面,其等级差别是唐代政治地位和尊卑等级的体现,其调整变化则鲜明地带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特点。另一方面,唐代陵户设置在唐后期乃至五代宋初的因循说明,礼制在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提供统治依据、提高君主地位以及调节各阶层政治关系上不可或缺。不过,唐代统治者在陵户设置上也经常有任情之举,这反映出君主凌驾于礼制规范之上的特殊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