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语言接触看历史比较语言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语言学有一套基本的、环环相扣的方法论思路,这就是:音变是有规律的,因此,语言分化后会产生基本词汇的语音对应,通过对应可以确定同源关系,通过对应中显示的音变差异可以划分谱系树、重建原始语言。如果不深入考虑语言接触,这一套连环思路很严谨。如果深入观察语言的接触机制,这一套思路会遇到严重的困难,下面我们来讨论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语言学中,“层次”指一个语言(或方言,下同)中成系统地存在外语言的成分,外来层次是语言接触的产物。19世纪的历史比较法建立了一整套重建一个语言语音系统自身演变而分化的程序,并提出在运用历史比较法的各步程序之前,必须先“剔除借用”(也即剔除外来层次)和“剔除语法层面类推”。20世纪的内部拟测法则在如何鉴别语法层类推(特别是词法)对音变的影响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词形归一程序。  相似文献   

3.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回顾和反思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他探讨了在语言历时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音变化问题,并采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后一个时期产生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语言地域差异等问题,着重探讨了“重建”方法的重要性及性质。  相似文献   

4.
汉藏同源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说,其同源的历史范围及其谱系关系,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聚讼不决的话题,学界还没有一个令各方都能接受的研究成果,因此,汉藏同源说基本上还处于有待科学证明的过程之中。而其中研究方法至关重要,基本词汇的确定,同源词的择取和音系的比较构拟,都不能简单地从想象出发。文章就汉藏亲属语言的谱系关系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中发表了《中国语言学文献概述》一文,后被上海出版的《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文摘》予以介绍。今为满足各方面要求,特辑国外语言学文献以飨读者。 一、19世纪以前的国外语言学文献 有人说,语言学的历史与语言的产生一样古老;亦有人说,19世纪后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才算真正的科学,而这以前只是语言学的“前科学”。但不管怎么说,19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6.
索绪尔的思想理论中关于语言符号的不变性与可变性理论上承语言符号理论 ,下接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对于深入了解其语言符号理论以及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对静态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划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普通语言学教程》 (以下简称《教程》)为立足点 ,结合范例 ,分析导致语言符号具有不变性和可变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性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以及由他学生整理出版的他的遗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对语言学史的贡献。这本书,为十九世纪以研究语言的历史、谱系和原始语的构拟为中心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转变成为十世纪以研究语言的静态、体系和内在结构为中心的现代语言学,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他所制定的理论原则,对西方现代社会科学各学科,甚至一些自然科学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形成了一股结构主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回顾和反思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他探讨了在语言历时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变化问题,并采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后一个时期产生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语言地域差异等问题,着重探讨了“重建”方法的重要性及性质。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历时"是语言学容易混淆却又有根本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学使用"历史"显然是受到别的学科的影响;而"历时"这个概念是索绪尔提出来的,这种时间态与"共时"相对。索绪尔提出"共时""历时"划分的理论原则,这两种时间态既有区别也密切关联。认知分析对像语法化这种历时演变研究有重要意义,但不足以否定语言研究区别共时和历时的原则。基于语言研究的科学化,语言学使用"历时"这个概念比"历史"这个概念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0.
于全有教授的新著《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是一部关于语言本质理论问题研究高层次探索的语言哲学力作。该著从语言学最根本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以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本质理论的剖析,从哲学的高度对语言本质理论进行了新的、有层次性的重建,对于促进语言学发展与语言学教学的深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开拓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我国的语言学研究虽有短暂的辉煌,但研究内容仍没有脱离语文学的范围,属语言学的早期发展阶段。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此时已出现现代社会特征: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和完善,普通语言学出现,新语法学派的理论形成。中外19世纪的语言学研究有同有异,总的说来,异大于同。这个比较给了我们一些关于我国现代语言学如何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实义切分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的萌芽阶段;(2)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心理学阶段;(3)20世纪上半叶的结构句法学阶段;(4)20世纪下半叶的功能语言学阶段;(5)目前的符号学、认知语言学阶段。实义切分理论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它能从各语言学科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与语言学的发展共同进步,同时又为各语言学科提供充分的解释力。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分阶段对实义切分理论的研究成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预测该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演变规律的学问。它有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在历史语言学中,历史语音学(historical phonology)主要研究语言的语音变化,通过研究语言的对应规律建立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和语言的谱系。众所周知,历史语音学的传统方法主要是研究语音的“对应规律”,而较少研究语音的“变化规律”,对应规律和变化规律的不同在于对应规律主要解释语音变化的结果,而变化规律不仅解释语音变化的结果,同时也解释语音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燕北辽西地区的考古发现,随着考古类型学的不断发展,通过考古工作者的长期不懈努力,于20世纪80年代终于确立了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富河、小河沿等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燕北辽西的史前历史发展脉络逐渐被揭示出来。燕北辽西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的确立和研究,为推进各门学科研究本地区人类文明演进及其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是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所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本文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汉语词类划分和外来词种类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说明"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应当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入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使语言的分析进一步走上精密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19世纪历史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一些不恰当的语言观,索绪尔认识到澄清语言本质的必要性,提出了语言是社会事实这一意义深远、却未能引起同时代学者足够注意的论断。他以言语活动为出发点,抽象出与言语相对的语言,并论证了作为社会事实的语言与其他社会制度之异同。索绪尔的论述有助于限定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认清语言符号的本质,从而将语言学研究引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是中国人历史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传统华夏文明正统史观随着“天下”空间架构的裂变与文明谱系的夷夏错位而走向消亡,人们以新的世界眼光探索中西文明由对立而走向“大同”的历史趋势,并在历史的变易观念中注入竞争进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拉法格的历史解释学与《老子》原始意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对他所引入的“语言能力”这一概念以及他所发现的《老子》“真意”进行了分析,认为拉法格对《老子》的分析是主观的、语言学的、纯理论性的,但同时他的历史解释学理论对《老子》研究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以后,考古学知识方式对文艺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文艺起源和原始文艺研究的科学命题设立和知识谱系化做出了巨大的学科突出贡献。当考古学知识方式逾越了亚里士多德传统和19世纪盛行的线性进化主义思潮以后,就给文艺学知识域带来了新的知识路向以及文艺起源问题的科学性重建,真正属于学科进展中的革命性转折。所以,在我们进行文艺人类学的知识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反思考古学知识方式的意义、作用和事态真相。  相似文献   

20.
费.伊.布斯拉耶夫是俄国神话学派的奠基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德国神话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等人的学说,将神话学研究同语言学、民间创作、民族传统文化及古代文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布氏首次将比较-历史方法引入了俄国民间文学特别是神话的研究之中,就语言、神话与民俗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论,在俄语语言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俄国自己的比较-历史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此外,布氏在将比较-历史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民间诗歌、神话、仪式等领域的过程中,力求将比较-历史原则与文化-历史原则结合起来,从而使其神话学研究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历史特色。布氏在30余年的神话研究活动中,自始至终地不断根据新材料、新问题来丰富并发展自己的神话理论,布氏神话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上体现了俄国19世纪下半期的神话学研究从对神话的单纯语言学解读走向具体文化-历史语境阐释,并最终将其上升到民族学乃至人类学范畴这一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