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自独立以来走过两个半世纪多的历史。这段历史贯穿始终的是一条以感性认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心线,19世纪以来它有两条并行又交叉的主潮在发展,又有三次范式主体大转移现象,到了新旧世纪之交就有终结性美学思想出现。其中交往共同体理论作出循环往返中重振现代性新理性的判断与诉求,正是未来美学要走的方向,那就是高扬生态美学、情感伦理美学大旗的同时,也在扮演着充当技术助手的工作和为享乐主义提供依据这两种角色,走向二律背反之路。  相似文献   

2.
未来,是人类一向寄予希望的问题。人类对于未未的研究,古已有之。数千年来,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对于未来进行过热心地探索,千方百计地试图拉开未来的帷幕。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十八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救世方案,提出了许多美妙的设想,但都是幻想成分居多,现实可能性甚少。人类对于未来的研究,真正做到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又有可靠的技术方法,并且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价值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理性批判与反思,关切到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它作为人类理想承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包括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向度,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理性精神的关照下,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既关注个体,又着眼于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写作是当代文化中一种时尚而又颇具争议性的文学形式。从网络文学的定义到特征及未来都体现着后现代性的特征。它在存在方式、创作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文件。这个决定吸收了经济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又极等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因而它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有许多突破,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它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些重  相似文献   

6.
“三个面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求实与创新精神在教育思想上的结晶。因为它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对教育未来的科学预测;它既指明了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必须大力提高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指明了教育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准备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政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 ,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在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的研究 ,又深入到应用理论的实践 ,既有静态结构 ,又包括动态结构 ;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 ,又要有相当的创新性、开放性、预见性。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发挥民族政策的中介、调控、标尺、催化作用 ,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全面进步 ,是摆在理论研究、民族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关系到西部开发中民族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要继承过去,面对现实,又要开拓未来。现实是过去的未来,而未来又是明天的现实,或将要到来的现实。因此,研究未来问题决不是空洞、抽象的主观空想或臆造,而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对未来的科学预见,就必然要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被动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变革图强;因有因势利导,才能夺取胜利,开拓未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揭示了研究未来问题的重大意义。自古以来,人类在改造世界,特别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在正确地认识未来,科学地预测未来,积极地创造未来方面,不断地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未来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的产生是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事情。这当然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有关。但人们重视研究未来学是一回事,而如何研究未来学又是另一回事。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通过斗争而必将达到的未来前景。于是,历史变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有清晰的运动轨迹——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派、80年代中期后的后朦胧诗派。它在每一阶段信守自己走向同时又达成四点共识,即深潜感伤的内视性、追求艺术本体的纯粹性、逐渐向现实主义归趋、寻找中西艺术的融汇。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命运不佳;但存在本身已证明了人与文的双重自觉。它内在把握的思维方式折射了时代风云变幻;它的形式感与独创意识提高了新诗品位;它从纯到不纯的位移丰富深化了现实主义。它不仅拥有荣光的过去,也许还将拥有荣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每一门成熟的学科均应有自己的哲学 ,具有百年实践历程的文学史也不例外 ,它需要建构一门系统的文学史学来帮助人们认识它的定义、性质、目的、对象、任务、方法、意义及研究主体等问题 ,总结传统的文学史实践 ,藉以指导其未来运行。它具体包括文学史元理论、文学史理论、文学史操作理论三个层次。它既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 ,又兼有历史科学的性质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理论 ,可谓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鉴于文学史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众多困难 ,我认为建构一门科学而成熟的文学史学的条件尚未具备 ,但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却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代哲学发展的趋势,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对这一问题的考察,通常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未来哲学的展望或期待.未来并不遥远,它作为过去和现在的延伸,是可以根据已有的状况或趋势加以预测的.本文试对未来哲学的中心课题、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等,作出某种总体上的展望,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战争作为未来战争的一种基本模式,一些特点在海湾战争中已开始展现,但这并不就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当然,随着全球军用高技术的竞争发展,这种战争模式终究是要到来的。因此,在当前的“搞技术战争研究热”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做好迎接高技术战争的各项准备,又要对未来高技术战争作具体的分析。 高技术战争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 列宁指出:“弄清战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者决定自己对战争的态度的必要前提。要弄清战争的性质,首先必须确定该战争的客观条件和具体环境是怎样的。必须把这种战争置于它所发生的历史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自己对它的态度。……”对待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态度正确与否,同样是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在未来社会中将出现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主动学习模式 ,它由结构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和社区式学习三部分组成 ,每部分又包括若干新型的学习模式。研究这些模式的运作 ,会对 2 1世纪的学习模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异化的概念是经常出现的。近年来,出现了研究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化热”。其中有不少文章是从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出发,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但是,也有一部分文章则错误地解释异化概念的内涵,而又把它外延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领域。更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近年来一个热门的课题是关于文化的研究。这个研究的兴起有现实的原因,也有社会科学各学科自身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现在正处于紧要的关头。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一个落后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又有长期封建传统的社会,改造为发达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这本身就是一次文化变迁,它必将涉及到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侧重研究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问题,并结合我国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农业发展阶段,代表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它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和科学术语在六十年代末一提出后,立即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响应,发展中国家把它看作是发展农业的“穷办法”,发达国家对生态农业的研究和试验也在兴起,并且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多侧面、多重性的。这就是锐,民族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既蕴有一个民族素质最可宝贵的特点,而使人们引为自豪;又具有一个民族素质最可悲的劣根性,而成为人们身上的包袱。因此,我们研究和分析汉民族的民族性格,必须注意到它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既要肯定其好的  相似文献   

19.
阶梯式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等发展形式的重要补充;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它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必然性、等级性、线性等特征而不能反映其个体性、偶然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特征,难以反映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等发展向度;它为发展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域,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未来?"未来就是现在以后的时间"①,"未来是指尚未到来的时期"②。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回答其实是同一抽象含义的两种不同表述,远未穷尽未来概念的丰富内涵。因此,进一步挖掘未来概念的内涵,把对未来的认识提升到具体概念阶段,是促进未来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环节。未来就是现在以后的时间,这一命题是基于对时间单向性的认识而形成的未来定义,该定义的背景是对时间概念外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简单划分,它是以"现在"来注释和说明未来的。其中"现在以后"是未来概念的种差,"时间"是未来概念相邻近的属。由此可见,"时间"和'"现在"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