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宣传工作凭借其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特点优势,在党和国家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反”运动中,人民群众开动脑筋,大胆探寻适合民众口味的文艺宣传方式,通过漫画、快板剧、展览会、诗歌以及电影这五种文艺宣传方式,积极检举腐败现象,推动“三反”运动顺利进行。这些文艺宣传方式的创造和运用,不仅在“三反”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刚刚建立,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共和国的长治久安,就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以及为将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彻底铲除而发起的“五反”运动。“三反”运动之缘起———毛泽东在高岗的一份报告中批示:“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三反”运动直接发端于当时在全国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1951年7月后,抗美援朝进入了边打边谈的阶段,国家不得不把本来可用于经济、文化建设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继续用于国防。军事行政…  相似文献   

3.
1953年1月,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行为,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一场“三反”运动。由于在1951年底到1952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曾经开展过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故称1953年的“三反”运动为“新三反”运动。这场运动取得了不少成绩,表现在:处理了一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者,严明了党纪国法,整顿了党的队伍,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上下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比此前和谐了;人民信访制度相对完善了。  相似文献   

4.
“三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为防止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一场反腐败斗争。这场斗争的成功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今天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认真地研究、总结和借鉴这些经验 ,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无疑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53年1月,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行为,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一场“三反’运动。由于在1951年底到1952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曾经开展过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故称1953年的“三反”运动为“新三反”运动。这场运动取得了不少成绩,表现在:处理了一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反乱纪者,严明了党纪国法,整顿了党的队伍,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上下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比此前和谐了;人民信访制度相对完善了。  相似文献   

6.
1953年初,中共中央发动了一场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反"运动,中南地区的"新三反"运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中南地区的"新三反"运动基本上是按照中央精神有序开展起来的。本文拟从运动的部署、开展情况及暴露出来的问题等方面,对中南地区"新三反"运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举三反一”是针对“举一反三”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其意在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接触、拥有大量言语作品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养成语感。这原本是正确的 ,但由此而否定“举一反三”则显然有失偏颇。从推理形式、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看 ,“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既有区别又联系密切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不能扬此抑彼 ,随意抬高一面而贬低另一面。要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必须克服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举一反三”僵硬化、功利化、理科化倾向和“举三反一”表面化、无序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三反”、“五反”运动内容的分析,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反腐败的主张和理论,阐述了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之所以发动"三反"运动,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要解决建国之初干部中较为严重的贪污腐化问题,二是要促进增产节约运动之开展。中央发动"三反"运动的初始目的是为了促进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但不久,"三反"运动就取代增产节约运动而成为中央工作的重心。由于干部对这一运动采取的消极态度,所以"三反"运动的最终发动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51年秋,正当全国各地按照中共中央要求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际,"三反"运动开始了。这样,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又插入了"三反"运动,而且一度成为其主要内容。知识分子的"三反"运动一般经历了反贪污、思想批判和组织清理三阶段。反贪污阶段较为独立,而思想批判和组织清理这两个阶段又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合二为一。厘清知识分子中的"三反"运动,研究其特点,无论是对"三反"运动还是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科学家纪树立说:“猜想,是人类认识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人类理想中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有了猜想,人的认识才摆脱了消极等待的奴隶状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猜想”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思维过程中的预感、推测、顿悟,灵感;它象闪电一样产生一个“好念头”,是一种“大胆的跳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自觉地让学生了解、学习、运用猜想法,主动地去探索解题的规律和方法,使我们逐步尝到猜想的甜头,获得猜想的经验和教训,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简称“三反”;下同)。从性质上说,这是一场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严重斗争,也是改造国家机关作风、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三反”是互相密切联系、互相推动的,但本文侧重论述反贪污,因为反贪污是运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文学从第一个十年到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即“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几乎没有人怀疑它表现为一种深入的走向。环顾三十年代的文坛,“五四”健将刘半农曾发出“恍如隔世”的感叹。这个刚刚过去的年代,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革命年代,是它拉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序幕。发生在这个年代的新诗批评自然已是逝去的历史,但它所提示的经验对今天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文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我们知道,科学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国际现象,是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它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开始的.一、历史提出了创建共产主义政党这样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三反"运动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清除党内腐化开展的一次政治运动,是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领导地位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自我革命斗争,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的执政根基。新时代下全面从严治党对"三反"运动的继承和深化,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敢于刀刃内向、敢于向一切腐蚀国家政权的"毒瘤"动刀的勇气和毅力。"三反"运动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腐败问题采取的重要手段,二者从不同阶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体现了一以贯之又依据时代创新的历史逻辑,对兴党强党、永葆党的先进纯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屈原”“天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天问”的怀疑精神和它所受向来传统眼光的歪曲“天问”是有关“屈原”思想的一篇重要作品,可是向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司马迁”作屈贾列传起,虽然这篇作品是相当郑重地被提出来,不像从来有些人把“天问”看作是屈原作品中最不重要的一篇,  相似文献   

17.
胡适从实验的角度,在历史的文学进化论的指导下,大胆提出了“三事论”和前后“八事论”,最后形成了他的核心诗观“诗的经验主义”,同时,指出了它的改良性质。  相似文献   

18.
解放初期我党发动“三反”运动,坚决清除处理党和政府机关的一切贪污腐败分子,对全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兴无灭资”的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这在开创新中国的廉政建设、树立社会新风尚,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建史上,都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尤其是处决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振聋发聩,扶正祛邪,对严明党纪法规,保持我们党一心为民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确实是起到了令人信服的示范作用。因此,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民间一直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三反"运动的历史经验: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亲自督办,为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采取放手发动群众与严格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运动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是贯彻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达到了既严惩少数贪污腐化堕落分子,又教育和挽救绝大多数犯错误的人的目的;四是在加强党内反腐败斗争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党外的反腐蚀斗争力度,从而达到了综合治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如同遗产是一种文化过程,“家园遗产”的提出以及实践亦是一种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文化过程.它是针对在遗产运动过程中,遗产的原真性拥有者自身失语和被边缘化的处境所提出来的.它是对遗产真正主体的一种尊重,也是族群应对全球化、民族-国家权力、强化自我认同的工具.台湾当下的原住民“家园遗产”意义上的部落重建就是在此历史情境下生成的.同时,台湾社会一场意在应对全球化和自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危机的“社区总体营造”运动赋予台湾原住民重回部落、建设家园的一种“由上而下”的积极力量,亦是探讨台湾原住民家园意义上的遗产实践不可避开的情境.此外,“社区总体营造”与“家园遗产”概念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它一方面例证了“家园遗产”实践的可能性和意义,另外一方面丰富了“家园遗产”主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